[2021] CMD Bridge Apr.

Page 1


登橋者言 01

致各位登橋者:

自古人們都説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大地重生的季節。現在,清明、谷雨已過,意味 着春天也快將完結,但到底已在這春天浴火重生,滌除壞習,以全新的自己,面對新的挑 戰呢?

春天更是我們基督徒的四旬和復活期,到底我們有否在這段日子裏,重新審視自己 的信仰生活,進行修和及補贖,制定新的目標呢?

相信我們的行為總有着很多的進步空間,而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我們亦宜作出自我的 反省。在發現自己犯罪後,我們應通過醒察釐清自己的軟弱,坦白承認自己的過犯,因為 再多的遮掩,亦無法把天主騙倒。天主實在不介意陪伴我們,慢慢洗掉陋習,甚至祂明瞭 我們的軟弱,所以親身來到我們的中間,猶如父親教導牙牙學語的孩子般,輔助着我們。 那怕我們的軟弱和恐懼使我們的一生重覆地反着相同的錯,但天主仍願意給人悔改的機 會,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就如主願意寬恕當日十架上的強盜一樣。因此,我們還需 要撒謊嗎?

「你們不知道,你們是天主的宮殿,天主聖神住在你們內嗎?」(格前 3:16)

我們的身體是主的聖殿,祂將跟我們一起走過這充滿誘惑的旅途。願大家在閱讀這期 《橋》時,尋找到更多主的身影,獲得更多的啟示。

Sr. Kathleen (Bridge Committee)


Contents

聖堂 360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by Mediatrix)

01

登橋者言

03

Cover Story

04

Article Series

07

Articles

15

聖堂 360

16

從前,有個 x 教宗

17

修會掠影

18

Allocutio

21

Free of Doubts

23

Comments on the Annual Report

24

Prayer Intention

28

Reflection Corner

Enquiry email: curiamaterdeibridge1920@gmail.com

16

17 21

從前,有個 x 教宗 教宗聖若望六世. (by Fatima)

修會掠影 耶穌會傳教士 ──利瑪竇. (by Counsel)

Comments on the Annual Report Admirable commented by Child.


Cover Story 03

四 春去秋來,四時轉動, 為大地添上生命的色彩。 花兒感受著大自然的每一絲變化, 目睹祂的鬼斧神工, 實為幸福。

夜以繼日,日邁月征, 時間每瞬間都產生未知, 鳥兒翱翔於藍天之中, 無須憂慮昨天、今天、明天, 實為幸福。

你們仰觀天空的飛鳥,牠們不播種,也不 收穫,也不在糧倉裡屯積,你們的天父還 是養活牠們;你們不比牠們更貴重嗎?

那麼,人類幸福嗎?

田地裡的野草今天還在,明天就投在爐 中,天主尚且這樣裝飾,信德薄弱的人 哪,何況你們呢?

都被呵護著;

從清晨到晚上,

落霞時, 家門前總有祢挑燈等候著我們,

所以,你們不要憂慮說:我們吃什麼,喝 什麼,穿什麼?

確實是幸福。 沐浴在天主的恩典、復活救贖中,

~~瑪竇福音第六章

我們確實是很幸福, 比花兒和飛鳥都更幸福。

Bridge Committee


Article Series

Article Series 04

復活節剛過,主已復活,眾歡欣,耶穌受難皆因愛 \

在復活節之際,讓我們一起來反思耶穌基督為我們受難復活所帶來的 恩典。 路加福音的作者路加是位醫生,他描寫耶穌在革責瑪利園禱告時,汗 水如鮮血般流下來。這是很有意思的描述,因為當一個人在情緒非常緊張 的狀況底下,汗腺裡微小的毛細血管會破裂,以致汗跟血混在一起,而單 單這個過程,就足以引起身體虛弱和休克的可能。 耶穌在禱告時如此緊張,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將要面對殘酷的十字架刑 釘十字架,其實並不是釘在手掌上,因為若 罰,而他所愛的門徒都將離開他,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他要背負起全世界所 此,釘子會因為身體的重量從兩根指頭間脫落。現 有人的罪擔,替全世界人受那個罪的刑罰。 因此,耶穌才會那麼難過, 實中,釘子是釘在手腕的兩根小骨頭中間,左腳在 以致於禱告時,汗如血珠般滴下來。 下,右腳在上,雙足重疊著,用很粗的釘子從右腳 釘進左腳,再固定到木頭上。當整個身體的重量掛 在木架上,身體會一陣一陣的痙攣,胸肌會麻痺, 空氣進到肺部,但沒有辦法呼出來。身體要往上掙 扎一點,才能夠吸到小小的一口氣,而當肺部和血 液裡都吸滿了二氧化碳後,部分的痙攣才會消退, 再吸入一點點可以活命的空氣。耶穌就是這樣痛苦 地掙扎著,而這亦顯示了耶穌對我們的愛。 天主在祂的獨生愛子身上顯明了祂對我們的 愛。在木架下面的世人,都在嘲笑祂。有人拿用苦 膽和醋所調和的麻醉劑給耶穌,但耶穌拒絕喝,因 為耶穌就是要真實地來感受我們人因各種罪所帶來 的痛苦。我們這些罪人藐視他、嘲笑祂的時候,祂 就為我們的罪受了最大的痛苦,慢慢地死了。這是 祂愛的表現。 耶穌在十字架上快要斷氣時,說:「成了。」 這句表達了祂的救世工程已經完完全全地成就了。


Article Series 05

我們不能再做甚麼來更滿全這份救恩,我們今天的禁食並不是來使我們立功,而是在主 面前表達自己決心:「主,我一定要來尋找祢。我要與祢一同受苦,效法祢的死,感受 祢復活的大能。」 今天,我們能做的,就是獻上感謝,透過我們誠心的禱告,榮耀天主。禱詞裡結合 了天主的祝福、恩典和大能,充滿著贊美和感恩的祈禱,比其他任何的說話更能彰顯出 天主的救恩和能力。我們對天主的贊美和榮耀,是從我們親身的感受發展出來,當中是 我們對天主奇妙救恩的體會。我們這樣做能為主作見證,為開闢道路出一份力。每一次 當我們在感謝主的時候,我們的心也就開了,主的救恩流到我們身上。充滿信和愛的感 謝祈禱,有著極大的功效,為人、事、物助來非一般的意義。當然這一切都該是主所決 定的,是祂親自撰寫這工程的過程和關聯的人。 感謝讚美的禱詞不該是留於一個口頭禪或是一個給人作虛偽的工具,而是應該真心 真意由心而發。耶穌是為著我們而死的,祂當然是配受我們的讚美。主對我們的恩典是 不計回報的,祂從不去計較我們對祂的愛比祂對我們的愛少得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我 們更應懂得感恩,感恩自己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天主所賜予的,以祂的痛苦奧蹟所成 就的。什麼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應得的,覺得全世界的人都欠我,嘴巴就翹得很高,把 一切都漠視了。當你認為父母給自己金錢讀書都是應該的,就應明白有些人為了自己的 學費得去打工,如此你該要多感謝父母了。有些人沒有父母親,而你每天都能有疼愛自 己的家人陪伴著自己,就應該要大大感謝了。不要待失去了,才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在 路加福音浪子回頭的比喻中,當大兒子看見父親殺牛去慶賀小兒子的歸來時,大兒子就 很生氣,說:「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卻從來沒有給我一隻 山羊羔,叫我和我的朋友一同快樂。但是你這個兒子,吞盡了你的所有,你倒為他宰肥 牛犢。」 我們很多人就像這個大兒子,認為我們做了這麼多、這麼好,沒有違背你的命令, 而有些人好像什麼也沒做,就能得到別人的愛和關懷,因而去質疑說:「你給了我什 麼?我應該得到更多。」我們常常都是這樣對待我們的神、父母、周遭的人。其實,就 像那名父親對他的大兒子說:「我兒,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所有 都是他的,他本都可以享受,但他沒有享受到,因為他沒有感恩。當我們感恩的時候, 我們才享受了家中豐盛的一切。 Sr. Kendy (Bridge Committee)


Article Series 06

「若翰被監禁後,耶穌 來到加里肋亞,宣講天 主的福音,說:『時期 已滿,天主的國臨近 了,你們悔改,信從福 音罷!』」

(瑪爾谷福音 1:14-15)


Article 07

“We cannot tolerate or turn a blind eye to racism and exclusion in any form and yet claim to defend the sacredness of every human life.” ~ Pope Francis During the pandemic, people not only paid heavy attention to the virus, but also brought focus on another topic: racism. Racism against the blacks, racism against the Asians, racism against the whites… and so on. While racism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topic across the world, it has gained another level of attention.

~~ Racism ~~

All men are the creations of God, children of Adam and Eve, no matter what colour they possess.

In the past, the Romans thought the early Christians might be a threat of their vast empire, The Romans, therefore, tried to suppress them by beheading them, cutting their tongues and sending them to fight wild beasts as gladiators. The hatred was aroused because of misunderstanding and their own interest. Racism has been continuing among different religions, cultures and skin colour until now. Nowadays in the society of Hong Kong, there are a lot of Filipino domestic helpers. They left their hometown and came to Hong Kong 10 years ago in order to earn their living. They have been in our society for so long, but it is still hard for them to blend into us. Every Sunday, lots of helpers gather around and sit on the streets. When locals walk by, they complain and think that those helpers are dirty. Ten years later, these helpers are still being mistreated due to their skin colours and occupations. However, they are still part of our society and should also be respected. As Easter is around the corner, let us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reconcile with the people we have mistreated. God is not about separation, but about inclusion and unity. All people should have the equal chance to speak, write and express their feelings. God love people regardless of their ethnicity, nationality and social status. In this Easter, let us all put away our usual stereotypes and build harmony in our diverse society.

SOIL


Article 08

十字架的道路 四旬期中,教會鼓勵基督徒要悔改、祈禱、克己和樂捐。「拜苦 路」就是其中一個祈禱善工。

苦路共有十四處,為世人所反思。第一處:耶穌被判死刑;第二 處:耶穌肩負十字架;第三處:耶穌體力不支,第一次跌倒地上;第四 處:耶穌遇見了自己的母親;第五處:西滿背負耶穌的十字架;第六 處:韋羅尼加為耶穌抹面;第七處:耶穌再次不支倒地;第八處:婦女 為耶穌痛哭;第九處:耶穌第三次跌倒在地;第十處:耶穌被剝去衣 裳;第十一處:耶穌懸在十字架上;第十二處:耶穌在十字架上捨生; 第十三處:聖母懷抱耶穌;第十四處:耶穌被埋葬。

耶穌為了我們的救贖而承受着苦難,背負着我們帶罪的十字架而復 活。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曾經教訓門徒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 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 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和福音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救得性 命。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而賠上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人還能 拿什麼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谷 8:34–37)

拜苦路讓我們將自己寄託在耶穌的十字架內,而那裡蘊藏著天主所 有的愛,在那裡我們能找到祂無限的仁慈。拜苦路時,我們把自己交託 給天主,與天主同在。紀念耶穌的死亡,默想主帶給我們的救贖,更期 待主的復活。

Joy


Article 09

復活 由聖枝主日開始,整個教會便踏入對所有基督徒來說最重要的時期 ── 聖 週。逾越節三日慶典中,我們跟隨耶穌在最後晚餐中領受祂的身體,並在衪接受 十字架的苦難後,見證祂的光榮復活。復活對於我們的意義不但是死後的重生, 更是我們信仰的基礎。 首先是聖週四 ── 主的晚餐。

生。「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

我們能夠在耶穌面對苦難前,分享

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粒

他的血和肉。雖然這對於非教友來

子來。」(若 12:24)

說,是一個十分奇怪的說法。但對 於有信仰的我們而言,能夠接受來

自天上的神糧,與主結合,是堅固 我們信仰的重要食糧。聖體聖血能 夠滋養我們的靈魂,讓我們時刻謹 記耶穌對我們的奉獻是可其偉大。 在朝拜聖體的時段中,我們能與基 督進行深入的交流,體驗共融聖事 的奇妙。 在聖週五當天,我們紀念基督 為我們受難至死,且被釘在十字架 上。或許有人會不明白,耶穌作為 天主子,為甚麼要選擇以最艱難痛 苦的方法為我們贖罪呢?其實耶穌 的死是為了彰顯人性,並不是那光 輝的天主性。祂要以一個人的身份 去戰勝死亡,並帶給我們帶來新

到了最神聖的聖週六,我們在逾越 節之夜隆重地慶祝耶穌的復活。教區會 安排慕道者在這一天領受聖洗聖事,讓 他們正式加入教會的大家庭。我們的信 仰正正是相信耶穌能夠死而復活,而我 們也能同樣地在世界終結之際獲得永 生。我們在看到候洗者領受聖神恩典的 時,也為自己的信德注入新的力量,由

此我們才能時常保持對信仰的熱誠。 復活節對於基督徒來說,是最值得 紀念的日子。我們在復活節時對別人說 「復活快樂」,是在祝願對方能夠藉着 耶穌救世工程的完成,得到平安。最 後,以耶穌復活後的第一句說話來總結

這篇文章:願你們平安。(若 20:21) Medal


Article 10

《幸好我沒有放棄》

舞台的帳幕慢慢捲起,歌劇院的燈光調至昏暗,台上的鎂光燈聚焦在我身 上。我坐在琴椅上, 雙手輕撫著琴鍵,閉上眼,心中念著樂曲,手指靈活地從 琴鍵間走動。我的雙手彷彿跟鋼琴合而為一,每按一下琴鍵,都是肯定,沒有 一絲疑惑。我沈醉在音樂的大草原上,嘴巴吟唱著屬於自己的樂曲,這首伴我 走過高山低谷 — 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

「慢慢來,看清楚樂譜的節奏!別亂了拍子!」孟老師一如既往地叱喝 我。我看著琴譜。琴譜上的音符使我頭昏腦脹,雙手震抖得厲害,我戰戰兢兢 地彈奏,視線不斷來回樂譜與琴鍵之間, 整首樂曲幾乎都拖慢了一倍。孟老師 的樣子顯得不耐煩,她的吸氣聲愈發大聲且急速,她大聲說 :「你在彈甚麼? 你在參與葬禮嗎?你在為亡者奏樂嗎?」看見孟老師如此氣憤,我也得忍氣吞 聲,即使我內心多麽的不滿,我都只好把這些不忿吞進肚子裡。畢竟母親花了 不少金錢來請孟老師教我彈奏,為了不讓母親的心血付諸東流,我甘願接受這 少少的「指點」,更何況我渴望能在考試中獲取「演奏級」呢。

還有一周便得赴考,我幾乎天天都在練習曲目,但一直原地踏步,我依然 無法流暢地彈奏整首 《月光奏鳴曲》,我真的不明白,老師不是希望我獲取佳 績嗎?在云云曲目中,除了《月光奏鳴曲》外,我幾乎每一首都背得滾瓜爛 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毫無瑕疵地彈奏,為何孟老師偏偏選擇我最不熟悉的 那一首?若果我在考試中失敗,那麼我要一年後才能再次參與考試。我心中焦 慮不安,為考試不合格而擔憂。我曾問過孟老師為何我不能彈奏其他曲目,她 卻認為我不適合,這下我火了,我反駁道:「不適合?甚麼不適合?只餘一周 便得赴考了!」我從未如此無禮。我氣得哭了出來,心中非常惶恐,內心的不 安猶如熱帶雨林的藤蔓不斷纏綿大樹,大樹只能任其侵佔。結果,因著我的不 不安和準備不全,我在考試中失敗了。


Article 11

考試的失敗,意味著我只能乖乖地留待在琴室多一年。天啊!一年啊!我 緊握著拳頭,怒髮衝冠地跑進琴室,本打算大罵孟老師,殊不知她竟然坐在琴 椅上,閉上眼睛,輕鬆地在彈奏《月光奏鳴曲》。本來憤怒得要死的我,看見 常常板著臉的孟老師,突然變得截然不同,她的臉上沒有一絲煩惱,全神貫注 地彈奏著。我呆住了,我的牙骹突然鬆開,我從未見過她如此陶醉! 我的惱怒 像天空中的雲朵,突然散開,不留痕跡。

方孟老師彈奏完畢,她看著我,說:「這叫演奏。急功近利的人永遠不能 成功!」那時,我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由充滿怨恨,變得驚訝,到現在感到 一點失落,但心中又有一種領會和佩服之感。 難道真正的演奏是全心神投入其 中嗎?我看著樂譜,又是那些令人討厭的音符,亂人的節奏,心中常常掙扎: 既然我已經失敗了,倒不如就此止步?無謂困囿在這個無限輪迴中。我感到失 望 ,原來自己的能力有限,可能我不是演奏的材料吧。本打算放棄的我,拿起 琴譜,欲撕開它。孟老師見狀,立即阻止我,她不斷地鼓勵我,著我堅持下 去,不要放棄。她說:「難道你想自己的努力化成泡沫嗎?堅持下去吧!難道 耶穌在苦路中,一跌倒便選擇放棄嗎?」

霎時間的鼓勵,把我從失望中拉了出來,我再一次從跌倒中站起來,孟老 師說得對,難道我就這樣放棄嗎?孟老師一直都在陪伴我考試,雖然她時時都 責怪我,但她從來都沒有放棄我。我仔細地看著樂譜,慢慢彈奏,每當手指在 按下琴鍵時,琴鍵都似乎不願被按下,不斷地拒絕我 ,每次都用力回彈。我充 滿困惑,對自己毫無信心,但在孟老師的陪伴下,我似乎有所成果。不足一 周,我把一頁的樂譜彈好了。不足一年,我已經把整首《月光奏鳴曲》彈得流 暢。我心中興奮不已,孟老師說:「只要有恆心,多難的樂曲也不是難題!你 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你根本沒有投入其中,並沒有真正的享受,你只是彈奏, 不是演奏。」


Article 12

啊!我終於明白了!我所考的,是「演奏級」,若果我沒有真正的享受和 投入其中,那麼我便不能演奏樂曲,只要我願意放下一切的焦慮,平靜下來, 把自己完全投入,我便能真正演奏!演奏家之所以成功,受萬人景仰,是因為 他們能夠跟樂曲的精神合而為一,跟樂曲融合,內心跟樂譜的音調一起起跌! 在彈奏《月光奏鳴曲》時,我不再感到疑惑,我把自己完全投入其中,我的手 指在琴鍵間走動,就如跨欄選手輕鬆地越過每一個欄框。

我還記得,進入考場前,孟老師在門外叮囑我,切記盡情投入,不要害怕 失誤。我坐在琴椅上, 心中只念著曲目,心神完全的投入,沒有一絲煩惱,跟 鋼琴合而為一。毫無疑問,我在考試中幾乎獲得滿分,我衝到琴室,向孟老師 報捷,孟老師見狀,喜極而泣,她跟我緊緊相擁。我所留下的淚水,是勝利的 淚,聽到的說話,是將軍報捷的號角聲!我終於成功了!我終於成功了!幸好 我當初沒放棄,幸好我選擇了堅持到底,我才能登上演奏級的皇座!我就像柳 宗元, 跟僕人一起,經歷了種種的難關和挑戰,幾經辛苦,才能登上西山。耶 穌在走祂那神聖的苦路, 也不斷的跌倒,面對這些痛苦和哀傷,難道祂就不想 放棄嗎?但為了祂的救世工程,為了我們的得救,祂願意堅持下去。儘管前路 多麽的痛苦,祂亦願意堅持。只要努力下去,才能像柳宗元和耶穌一樣,到達 西山和加爾瓦畧山 —— 一切的結束和開始。

我慢慢張開眼,音樂停止了,我站起來,向台下的觀眾致敬,在一陣掌聲 中,舞台的帳幕再次閉上,歌劇院的燈光亦再次變得明亮。致敬時,我看見坐 在一旁的一位銀髮女人,對著我微笑, 這微笑,充滿著這位女仕對我的肯定。

Star


Article 13

重新修好的關係

微風拂面,冰冷的空氣通過皮膚,打進我的內心。我深深地噓出一口寒氣,抬頭 看着那灰朦朦的天空,思緒不知不覺飄到那段段回憶中。

記得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我都是一個頗積極的教友,每星期最少也會騰出一小 時上聖堂,有時碰上一些靈修研習,又會多停留幾小時。大概當時的我並沒真的思考 這宗教當中的意義,只是單純地聽到別人説好,便也跟着做。看似做了很多工作,一 副虔誠教友的樣子,然而我總弄不清自己當時做這些是為甚麼,我只知道絕對不是因 為全心全意的相信而做。或許我以為這些虛偽的行為,能騙倒那高高在上的神,在未 日審判時,能讓自己免受一點苦吧?

日子慢慢地推移,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多,生活的壓力快把我整個人壓垮,因此我 不得不從天主這裏,多借一小時去處理世俗的事宜,一直借,直至我近乎沒有再到聖 堂。終於,待我把那成長必經的忙亂都走完,生活似乎在無聲之中重回軌道,我才留 意到自己真的很久沒有回去那地方。生活的波濤洶湧把我從聖殿裏沖走已有一段日 子,好像該是時候重回舊地。想法縱然是萌生了出來,但我總是在最後的關頭替自己 找到千萬推搪的藉口。這樣一拖再拖,又過了好一段時間。

直到某天,也許是天主也看不過我的猶豫不決,打算推我一把,我在一個被朋友 「放鴿子」的星期日,終於去了聖堂,參加了一台彌撒。那次的久別重逢,沒有真的 為我帶來甚麼改變,只是當我聽到神父説到路加福音 15 章那婦女的比喻後,內心不 自覺地產生了一絲的悸動。原來我還未被扔下,原來我為祂是重要的。自那天起,我 開始會不時往聖堂那裏跑。我沒有像以前一樣參加林林總總的善會,只是我有點兒享 受現在這樣不説話,靜靜地聆聽這些故事和道理,那些祂希望我知道的事。


Article 04

我心目中的耶穌,從一個棕髮白皮膚的角色,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比較起 一開始到聖堂,現在更認真對待這地方。我必須承認現在的我確實沒有真的每星期也 有上聖堂,但我願意逐少都重新培養這習慣,學習人在時,心也在。

當我從那時數競賽中解脫,驀然回首,才發現從前的自己真的太傻。我只著眼於 別人口中的虔敬和讚賞,卻忘了生命從來不是為了強迫自己去乞求別人的認同。祂不 介意我做我自己。縱然我並非事事完美,然而祂在做人時,就已賦予了我們選擇的權 力,只要我們願意悔改,祂亦願意接受我們的過犯並再次給予寬恕。祂自己就如父親 一樣,從旁保護着學習走路的孩子,當我們跌倒了,馬上伸出手把我們扶起。

想到這裏,嘴角不期然向上揚。抬頭望向天空,烏雲密佈,但也所謂,因為再差 的情況,我知道祂也在旁,不會掉下我不顧。

~~ 翰墨巷


聖堂 360 15

聖堂全景 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是香港一所十分古老的聖堂,有著一段十 分「坎坷」的歷史。 聖堂於 1843 年落成,於 1858 至 1859 年間,進行擴建。當時長 112 呎、 寬 48 呎的聖堂是以磚頭建造,屋頂以木材製造,擴建工程加大了聖堂的面 積、重建了祭台及加建小聖堂。然而,於 1859 年發生的火災,將整座即將完 成重建的聖堂燒毀。1860 年,由於教會希望進一步擴充,使於原址重建聖 堂。1860 年重建的聖堂又於 1886 年拆卸。 。 現時位於堅道的聖堂於 1883 年進行動工儀式和開始建造。主教座堂外型宏偉,內 部裝飾亦甚為華麗;極高的樓底不單使聖堂內特別清涼,也使人進入聖堂後,會不期 然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上主的偉大。同時,柔和的光線透過花窗或屋頂窄窗透進聖堂, 使聖堂更顯得祥和神聖。歌德式的長形高柱帶領人舉心向上,亦為聖堂增添了祈禱的 氣氛。主教座堂內有不同設施,包括有主祭台和 4 個小聖堂等。座堂前有一個廣場, 用作舉辦不同活動;主日時,廣場亦會供駕車的信徒停泊車輛。 聖堂是教友團體舉行禮儀和聚會的地方,它不僅是一座建築物,也是天人合一的標 記,在聖堂內參與各種活動的人,通過分享和交流,表達出愛、共融和合一的和諧。希 望這篇文章能令大家對聖堂的宏偉和神聖窺探一二,亦望大家在欣賞聖堂的建築特色 時,在聖堂内全身心地享受與天主的相聚。


從前,有個 x 教宗 16

Our Former Pope --- St. Paul VI

St. Paul VI (1897-1978), original name Giovanni Battista Montini, was Pope from 1963 to 1978. He was the first and the only Pope to have visited Hong Kong, back in 1970, when a large number of citizens turned up and lined up along the main streets to welcome and greet him. He succeeded Pope John XXIII whom started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in 1962. He thereafter issued directives and guidance to implement changes to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he modern world following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The many significant and lasting reforms resulting from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included the use of local languages in mass instead of Latin, and the involvement of laymen to assist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pastoral duties.

He was also known for his firm stance on birth control and priestly celibacy. One of his important legacies was in relaxing the legislation that paved the way for mixed marriages between Catholic and non-Catholics. He supported the pursuit of solutions to social issues such as world peace, social justice, world hunger, illiteracy, brotherhood under God,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e was canonised by Pope Franics in October 2018, and his feast day is September 26.

Fatima


修會掠影 17

耶穌會於 1534 年 8 月 15 日於巴黎成立,成員包括 聖依納爵‧羅耀拉與聖方濟‧沙勿略、聖伯鐸·法伯爾等 人。現今耶穌會有大約 20,000 名會士,散佈於全球超過 112 個國家。

耶穌會重視神學教育、 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 年傳教。因此,他們在歐洲 興辦了許多大學和高中,是 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 一。在香港,與耶穌會相關 的教學團體分別有:香港華 仁書院、九龍華仁書院,以 及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有 不少耶穌會的神父亦是聖母 軍支團的神師,帶領團員們 走過他們的神修道路。

利瑪竇宿舍

耶 穌 會 的 格 言 是 「 愈 顯 主 榮 」 , 拉 丁 文 是 Ad Majorem Dei Gloriam,通常被寫成「AMDG」。會徽包 含三根釘子,用來紀念耶穌基督為人而死,同時寫有 IHS 以提醒耶穌是人類救主。

耶穌會的其中一個特點是他們獨有的靈修方式 ── 神操。 神操指的是「心靈的運動 / 操練」,更是指依納 爵所寫的書。 在神操裡,教友透過不同的祈禱方式幫助 自己體驗天主的愛。 人亦可在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恩寵 與罪,更深入的理解耶穌及天主教的道理。 這與聖母軍 的宗旨:「成聖自己、聖化他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值 得我們去參考學習。

著名的耶穌會會士包括於中國廣泛宣傳天主教的 利瑪竇、中國宮廷畫家郎世寧和現今教宗方濟各。教 宗方濟各亦是耶穌會的第一位出任教宗的會士。他們 運用自己的才華和專長,將天主的道理傳給世人,是 我們在進行工作時應有的嘗試和態度。 Counsel


Allocutio 18

如無意外應該差不多可以參與公開彌撒,神父希望可以跟大家在開會見面。開 會除了跟大家見面,更是我們作為聖母軍最重要的一環,我們藉著會議來分享自己 聖母軍的生命。在會議中我們會接受培育,一起祈禱,最重要的是在會議中,我們 能讓聖母瑪利亞來培育我們。我們作為聖母的子女,被聖母召叫加入這個團體,都 希望能夠在聖母軍當中成聖。若果我們缺乏了定期的聚會,我們亦難以聯繫和成 長。我們明白疫情反覆不定,因此我們更要珍惜開會的時間,並且需要不斷地灌輸 這個思想給自己的團員,不論是舊團員和新團員,我們必須讓他們知道會議中的聯 繫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在手冊第十九章,提及很多我們需要關注的開會問題。即使 我們不能實體開會,但仍須尊重網上的會議。我們不是因著學校的名義而聚在一 起,而是透過教會聚在一起。

Br. Jonathan (Bridge Committee)


1. 復活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不是復活蛋或是小白免,也不是連假,而是天主對人的愛。 是的,復活節所慶祝的,是天主對人的愛。這愛促使祂降生成 人,與人同居共處,為人的罪受各種身體和精神上的苦難、被釘 死在十字架上,並為指出人的將來,從死亡中復活。

在古代仍未有聖經之時,基督徒之間是這樣宣認自己的信德 的:「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經 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現給刻法,以後顯現給那十二 位。」(格前 15:3b-5)

復活節,是我們隆重地宣認信仰的時刻,耶穌在教會內傳遞 祂的救恩,我們亦該如此相信。

同時,復活節也為救導我們:如果我們願意全心全靈相信耶 穌的生活,也必須是我們的生活;耶穌為我們犧牲性命,我們也 該是為了耶穌而過我們的生活,而不是為自己,那麼耶穌的復 活,便給予了我們希望,使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也要復活。

再者,耶穌的復活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勢力可以阻 止天主的救恩。不論是政權、富人、自然規律、死亡,又或魔 鬼,沒有事物可以阻止天主。今天世界的一切都會成過去,而人 需為自己所作所為向天主交賬。

所以,復活節幫助我們:重溫天主的愛、堅固信德、以天主 的愛戰勝生活的現實、藉天主的愛期望永恆。


Free of Doubts 20

2. 網上開會對支團和區團有甚麼好處? What are some benefits of having online legion meetings (praesidium /Curia)? 雖然這事仍無可奈何地繼續發生,但我渴望這事永不再 發生。

科技發展已超出了人的自制,人對科技的嚮往和生活的 方便已近迷信。工具本沒有好壞之分,實為中性,可是工具 加上人的軟弱,就會成為誘惑,甚至罪惡。以刀來舉例,刀 既可用以煮食,亦可用以殺人。再者,當工具的力量越大, 人就越難控制,就像是核能的使用,過去已有無數的核災難 事故,不是說核能沒用,而是當中巨大的能量非人類能控 制。電腦、智能電話、上網等亦然,這些本可造福人類生 活,但同時亦慢慢成了人的軟弱,成為阻礙人與天主、人與 人之間的罪惡。

我們都聽過,善用就好了。然而,不要忘記,我們其實 還有另一個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放棄使用的。

寬恕我沒有正面回應此問題。網上聚會的確可維繫著某 種的關係,至少讓我們知道自己仍是聖母軍的一員,但沒有 任何方式,可以取代實體的週會和祈禱。在得到非常少許的 益處之時,不能忘記,網上彌撒不是「彌撒」,網上朝拜聖 體不是「朝拜聖體」,網上開會不是「開會」,否則天主就 不應創造世界,而是創造電腦,也不須以十字架來救贖世 人,而是賞賜你們 wifi 就可以了。

Credit to Father Cheung


Comments on the Annual Report 21


Xinjiang Cotton Issues

The Community

The Homeless

Intention

DSE Students

Prayer


COVID Clinical Trials Cancer Patients

Elderly

Unemployed


Asian Communities

The Resumption of Mass

Myanmar


Prayer Intention 25

All praesidia in Curia Mater Dei

Vaccination

The Sick


Reflection Corner

26

船 有人會比喻教會為一艘船,載著來自各處的弟兄姊妹,向那美善的終點邁進。船上的人 很多,有穿著花枝招展的名媛和紳士,竭力地把自己最亮麗的一面展示人前,為叫人感到佩 服;有整天在船上漫無目的地消耗著時間的人,他們甚至不清楚自己在船上的原因;還有一 些人,為著各式各樣的原因而上船。觀此船上眾生,人的數量確實很多,但真正心繫這艘船 的人卻很少。撫心自問,我們又是船上的何種人呢? 教會本是團結眾人的地方,帶領來自不同背景的我們走向基督,但畢竟人是軟弱的,我 們很容易就被誘惑而影響,在這神聖的地方幹著不該做的事。教會的政治絕非甚麼稀奇古怪 的事,小堂和大堂區都在不難發現這些的影子。在一些聖堂裏,「規條」和「權力」甚至成 了一切的指標。這些的出現本是為聖堂的行政能更方便,從而使教會的福傳工作更有效率; 然而,現在卻在不知不覺間成了絆到教會的石子。今日,當所謂的「紀律」凌駕了宗教本身 所提倡的「愛」和「互助」後,我們的教會還是原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嗎? 因著這些不良風氣,現今越來越多的教友,特別是些較年輕的教友,對教會的信心越來 越少,甚至銜生出:我不上聖堂,但我信耶穌的説法。要是這樣的話廣泛流傳,想必再過幾 十年,參與堂區事務的年輕人將會大減。然而,教友是不能與教會分割,人一個不好,因此 主才為我們造一個伴,自己一個很容易因世俗而動搖信仰,長遠下來,還有多少人會相信天 主呢?倘若你正處於迷惑中,應時時祈禱,交付天主,別放棄對這艘船的信任,以實際行動 給予支持和正面的影響。 Bridge Committee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