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好豐盛--天天活出神國的大能

Page 1



7

祝福

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7

致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7

討論指南說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2


願你經歷恩典。願你的生命、思想、感覺 和休息,都經歷神的工作。願祂的臉光照 你。或躺下、或睡覺,願祂臉上的榮光都 使你升高,並賜你所需要的意念。願來自 三位一體的祝福與你及你所屬、所行的一 切事物同在。但願如此。阿們。 魏樂德


推薦序 007

推薦序

是一本關於基督門徒靈性操練的書,到底當今的 華人教會有多重視這樣的門徒靈性操練呢?我想

可能是喜憂參半吧!現實上,喜的是,因為不少教會愈 來愈注重「跟隨基督,作主門徒」的觀念,也用了各式 各樣的方法去落實,可謂五花八門,其中衍生的工具教 材更是琳琅滿目。 然而,憂的是,因為門徒的塑造被課程化與知識 化,相形之下就比較缺乏靈性操練的層面。今天多數信 徒覺得上完一些門徒訓練課程並領取幾張證書,便以為 自己榮登「門徒」行列;但事實上可能適得其反。這種 急功近利、罐頭生產線式所製造的門徒,很可能並非真 正具備靈性生命的基督門徒。 魏樂德在本書中再次引導讀者思考知識、神的國、 三一神、群體、福音、恩典、行動等等概念與門徒的靈 性操練之關係。筆者非常欣賞魏樂德身為一位哲學專業 的知識份子,卻是以尊崇耶穌基督的謙虛態度與委身信 仰群體的牧者情懷來著書立說,一再讓讀者體會到聖經 真理與門徒靈性的緊密關係。 本書讓我有兩方面的省思:第一,門徒的靈性生命 必須根植於基督信仰的真理知識。「靈性」並非虛無縹 緲的抽象概念,乃是從真理知識所建構的生命態度與實


008 門徒好豐盛

踐行動。身為牧養教會的牧師,我十分注重基督信仰中 各種真理知識對門徒生命所形塑的力量,魏樂德曾在他 的作品提過基督教的知識觀點是帶著一種委身信念的行 動。故此,門徒對真理知識的理解不是停留在「知性功 能」 ,乃是結合意志的「委身行動」 ;用我們的文化語言 來說,這接近「知行合一」的觀點。 第二,門徒的靈性生命需要藉著實踐的操練始能形 塑出來。言下之意,門徒的靈性生命不是藉著訓練班課 程而來的,乃是在日復一日又有紀律的日常生活中,活 出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生命。落實靈性操練並不是某種 量化的評估機制,如:讀了多少聖經、寫了多少靈修筆 記、禱告了多少分鐘等等。真正的靈性操練是關乎我們 全人的生命,甚至可以說,每個人生命中需要實踐操練 的層面可能各有不同,毋須制訂某種方程式硬套在每個 門徒生命中。 今天「教會」作為一個信仰群體,她以什麼作為公 共社會的見證呢?既不是「權勢」 ,也不是「數量」 ,而 是「靈性生命」;假如我們察覺到當今教會看重的正是 權勢與數量的爭奪,我們實在有理由擔憂她無法反映那 種合乎神國度子民的靈性生命!魏樂德在本書中的建言 正在挑戰教會每一個基督門徒,我們究竟是用什麼來塑 造整個信仰群體的靈性生命?是世俗社會下各式各樣的 工具技術嗎?還是主耶穌基督的國度福音真理呢?這是 個嚴肅的問題,也是當今教會必須回答的關鍵問題之 一!

王文基 基督教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


前言 009

前言

樂德想必會在教會歷史上留下美名。他既是一位 嚴謹的學者、滿有熱誠的聖經解說員,也是神的

朋友。多重身分的組合甚為難得。認識他的人都驚嘆他 的好頭腦。魏樂德不但擁有對神的第一手知識,又樂於 與人分享所經驗的國度生命,這都是他備受愛戴的原 因。 二○一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加州聖塔 芭芭拉市舉行了一場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魏樂德和 約翰 • 奧伯格(John Ortberg)的對話。奧伯格是加州 門洛公園長老會(Menlo Park Presbyterian Church in Menlo Park, Calipornia)的主任牧師,也是甚具恩賜的 作家和講員。您手上的這本書正是源於該場會議的講 稿。 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介紹魏樂德的著作和事工— 他 充滿熱情的思想。會議的主題是「今日認識基督」 (Knowing Christ Today),呈現了貫徹魏樂德所有著作


010 門徒好豐盛

的重點:基督徒不但能與三位一體的神親密相交,也能 進入祂的榮耀國度。 魏樂德和奧伯格在會議上的討論,經過編輯後成為 本書。本書盡量保留會議對談的感覺。書中每個章節的 開端都節錄會議中的禱詞,並以奧伯格及與會者對魏樂 德所提出的問題作結。這些問題能夠進一步擴充對談的 內容。 會議由馬丁基督教與文化學會(Martin Institute for Christianity and Culture) 、魏樂德基督徒靈命塑造中心 (Dallas Willard Center for Christian Spiritual Formation 〔MIDWC〕)共同贊助,我則是執行總監。魏樂德基督 徒靈命塑造中心因艾菲 • 馬丁(Eff Martin)和帕蒂 • 馬丁(Patty Martin)的遠見與慷慨得以成立。我們希 望這本書的內容和討論指南都能為您完整捕捉和保留會 議的本質,更重要的是— 魏樂德的思想。希望這些都 能成為您的幫助。

格理 • 穆(Gary W. Moon) MIDWC 執行總監


父神,我們記念祢與我們同在,祢在我們 中間,祢愛我們,祢期待我們得醫治、得 完全,我們無法憑一己之力完成。我們安 居於世界,祢比我們所呼吸的空氣還要親 近。因此,我們祈求祢展開工作,幫忙我 們,賜下力量與開放的心。奉耶穌的名祈 求這一切。阿們。 奧伯格



第一章 如何好好活著:永生始於此刻 029

對談 魏樂德與奧伯格 奧伯格: 我們多次談到牧者要作國家的老師及其重要性 這樣的觀念。但只要讀讀其他非基督徒的作 品— 李察 •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 國演化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科學傳播 者、作家)也好,丹尼爾 • 丹尼特(Daniel Dennett,美國哲學家、作家及認知科學家) 也罷— 大部分基督徒都知道我們辯不贏他 們,也不比他們聰明。既然無法在立場上辯 贏,我們要怎樣有自信地呈現基督的知識? 魏樂德: 面對這種情況,可行的方法之一是了解他們的 議程。沒多久你就會發現,他們主要目的一是 要叫你閉嘴。因此,他們知道要如何從文化中 的知識體系取材,利用知識體系所提供的符 號,把基督的知識從知識的領域中摒除。可 是,如果不是該研究領域的學者,我們就得對 歷史有足夠的認識,才能指出他們的立場在歷 史上根本找不到對應的人類思維。把信仰和知


030 門徒好豐盛

識分開是近代才有的習慣。 我們身邊就有理查德 • 道金斯招架不住 的人。因此,這是一場必須非常謹慎的比賽, 否則就會變成是在藐視他。他最需要聽的,是 愛的果效和真理的生命,並檢視他的主張基本 上不切合大部分人類的最大需要。世俗的知識 並不足以處理居於俗世之人的生命。由此可 見,說基督的知識不是知識的這個觀點有其局 限。 這是群體應該要努力的方向。史丹佛大學 就是個能創造不同族群或立場互動的特殊群體 和場域。我期望你可以帶幾位史丹佛的非信徒 到團契,讓團契中其他人聆聽和討論,因為只 有對話才會暴露缺陷。然而,現在雙方已經不 再對話,所以我們需要各式各樣的人— 作 家、老師、演說家等等— 站起來,展開對 話。 奧伯格: 這麼說,你認為根本問題並不在於證明神的存 在,而是所傳遞的知識是否足以被認定為生命 的基礎。 魏樂德: 這就是重點。因為,無論你用什麼說法證明神


第一章 如何好好活著:永生始於此刻 031

的存在(我認為這樣做是極其重要的),學生 只會用廉價、不合邏輯的批評來挖苦或詆毀這 些說法,而當中許多是基督徒。這些人畢業 後,不少人進入神學院並開使服事,但他們事 工的基礎與傳統是什麼呢?一旦沒有知識,取 而代之的便是傳統。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十五章 裡多次重複的正是這一點。人以自己的傳統取 代神的誡命。好吧,要是神的誡命無法構成知 識,為什麼不拿別的東西取代呢?這就是人類 的生命。 奧伯格: 你所撰寫的《我們怎麼知道上帝存在》裡,有 一章題為〈牧者就是萬國的教師〉,有些人說 這標題太大言不慚。面對這個疑問,你毫不思 索地回應說:「你說得一點也沒錯。耶穌就是 自古以來最大言不慚的人。」請你分享一下, 身為教會的一份子,並嘗試與今日的世界對 話,真的需要「大言不慚」嗎? 魏樂德: 這真是重點中的重點。你也知道,耶穌對人的 影響不同於對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影響。因為祂 的話裡有權柄,人們也察覺到這一點。文士和 法利賽人得回去翻查註釋或拉比的說法。聽他


032 門徒好豐盛

們說話的人知道,文士和法利賽人並不明白自 己在說什麼。他們從自家人脈中取得權柄,加 諸於百姓身上,但耶穌談的卻是真實的生命。 耶穌的神奇之處— 我希望你能細看祂話 語裡的邏輯— 在於祂能夠論及現實,以不同 方法使人明白祂的話。這方法通常都會超越那 些自以為掌管信仰生命之人所篤信的傳統。信 仰生命的考驗正是生命,耶穌在生命裡活出生 命。因此,祂才借用小孩來說明,若是想要進 天國,就要變成小孩子的樣式。 除了耶穌,世界上另一個放肆的人就是小 孩,他們說做就做。這裡的重點是,當你聽見 耶穌,就照祂的話行。不要發展自己的一套理 論,只要遵照耶穌所說的行,真實自然會引導 你,權柄就在此事上顯明。所以,世俗主義者 (secularists)和基督發言人的考驗,正是他們 帶給人們的真實。 近代以來,魯益師(C. S. Lewis)是最能 夠把這道理闡述明白的人。他從不施以權威, 只是單純解說,幫助人將事情看清。許多人實 踐他的話,發現他所說的都是真的。這就是基


第一章 如何好好活著:永生始於此刻 033

督發言人的終極追求。 奧伯格: 有個相關的問題,就是知識與知識的本質。你 如何區分知識與確定性,也就是那些你認定為 正確的事物? 魏樂德: 你可以這樣開始:每個人都曾經有確定的時候 以及犯錯的時候。確定性是可以逐步發展的心 理狀態,在宗教群體中尤其普遍。信徒試圖發 展確定性,這卻是個可怕的錯誤。你若要傳遞 知識,它就得禁得起人們的試驗,並在現實中 證明其為真實。 奧伯格: 你所指的「發展確定性」是什麼意思?是指強 迫自己更多感受到真實的確實性嗎? 魏樂德: 沒錯。我的意思是,這就像啦啦隊。你們落後 四百分,而比賽還剩三分鐘,但你仍堅稱就快 要贏了。仔細看就會發現隊員們真的相信會 贏。確定性受周圍環境影響,信念也是如此。 我們的信念也從環境而來,就像外套沾黏線 頭。小孩學習信念,信念需要經過提煉和轉化 的過程,最終成為知識。這正是信徒團契的功 能,團契提供脈絡,使信徒在其中完成上述的 過程。


034 門徒好豐盛

奧伯格: 你談到了教義,又指出很多時候,有些人認為 自己能正確地斷定某些教義,以此取代成為耶 穌的門徒。但對門徒來說,教義的正確角色應 該是什麼? 魏樂德: 教義的正確角色就是開放地教導那些前來了解 事物的人,而不是給予他們正確看法。這一點 並不由我們控制,而是這些人、聖靈和真實三 者工作的結果,也就是讓人獲得正確的觀點。 問題是,教義往往被說成,無論你信或不信, 信就對了。這樣是行不通的。這也是為什麼年 輕人不斷離開教會。但耶穌從不做這種事。要 是任何人能提出更棒的觀點,耶穌會是第一個 叫你接受這教義的人。 奧伯格: 你可以再說一次嗎?因為我不常在教會聽到這 樣的說法。 魏樂德: 耶穌俱有真理的人。聖靈是真理的靈,而不是 正確教義的靈。我只是要說,我們需要告訴年 輕 人 :「 跟 隨 耶 穌 。 如 果 你 能 提 出 更 棒 的 觀 點,祂會是第一個叫你接受這教義的人。」 奧伯格: 這不是很危險嗎? 魏樂德: 不這樣做才危險。最終你會發現,人們即使口


主啊,請祢作我們的老師,因為我們的尊 嚴已消失殆盡。人們待我們如的糞土,但 我們無法擺脫這標籤。我們製造標準,卻 因此而受限,還以為可以藉此抬高自我的 價值。請祢教導我們,了解每個人在祢眼 中都是獨特的,祢視人類的尊嚴極為美 好,絕不會凌駕於其上。祢呼籲、懇求, 為了讓人知道、並接受這個事實—只要 單單向祢呼求,祢必讓那乎球的人尋見。 我祈求,自由會藉著他們意識到自己身處 祢的國度而臨到他們。耶穌會因此而歡 喜,天使在天堂手舞足蹈。所以,我們說, 但願如此,這就是阿們的意思。阿們。 魏樂德



第二章 誰是轉化生命的專家? 053

次魏樂德的課接近尾聲時,有學生傲慢地唱起反 調,提出不同意魏樂德之處,並認為魏樂德的觀

點不但可憎,而且錯誤。 課堂上的人都等著看魏樂德如何輕而易舉地修理這 傢伙。我有時候會開玩笑說,我永遠也不要和魏樂德進 行這種爭辯,因為我怕他會使我無地自容。這名學生正 在等待魏樂德重錘出擊。魏樂德卻說:「我想這是下課 的好時機。這堂課先停在這裡,我們下次再談。」 另一名學生問他:「你為什麼不好好『修理』一下 這學生,反倒由著他這般神氣?」 魏樂德回答說:「我正在操練『不下定論』的門徒 訓練。」 我們每天都有機會親近耶穌這位老師,學習如何在 現實中生活。只是沒有察覺,誤以為那不過是人生中的 一小部分。其實,我們時刻都要把握這些學習的機會。 我在二十多年前閱讀《靈性操練真諦》(The Spirit


054 門徒好豐盛

of the Disciplines) ,那是我首次接觸魏樂德的作品。當 時我正經歷低潮。一方面,我的改變不如預期;另一方 面,在我服事的教會裡,會友們的改變也不如預期。我 拿起這本書,還記得提綱是這樣寫的:「真正的轉化是 有可能的,只要我們願意這麼做— 活出耶穌的作為和 生命,如此,就能持續從父神支取愛與力量。」轉化是 有可能的,這是博學之士也想過的問題,這兩點使我充 滿希望。如今,這本書是我的重要珍藏之一。 最後,我寫了封信給魏樂德,原來他就住在我家附 近。我前去造訪,兩個人就這樣聊了起來。說到魏樂 德,許多人和我有相同的經驗。討論魏樂德的故事實在 是再好不過的事。可是,重點在於耶穌口中美好的神確 實存在。我們時常忘記這一點,異象因而扭曲。但總是 會有烏雲散去、異象清晰的時刻。無論是什麼原因,對 我們其中的許多人而言,以上的過程都要歸功於魏樂德 的文章和教導。 魏樂德的不完美,反而是他的最棒的部分之一。我 們都不是完美的人,魏樂德也有他自己的掙扎。但在他 身上,你感覺到的不只是靈命塑造,更是一個實實在在 活於神國真實裡的人。他整個生命就是由神國所掌管, 我希望自己也是如此。我們珍惜這樣的經驗,並期望從


第二章 誰是轉化生命的專家? 055

中學習。但記住,這和魏樂德無關,也和任何人無關。 這是關於在我們背後、並可透過其中任何人說話的真 實。 光要趕上魏樂德就是一件耗大的工程— 至少對我 而言是如此。聽過魏樂德的演說,有人說:「我覺得自 己簡直就是個笨蛋。」 透過情感領導教會的問題 魏樂德說,剛開始傳道時,曾以為必須動之以情才 能感動人,而不是透過知識。教會領袖常會先創造某種 情緒經驗,再將之轉化成為意向。問題是,一且情緒淡 化,這意向也隨之淡化。這就是情緒的本質。 人們需要親自一探究竟,以另一種角度看見真實, 並在某個程度上相信我們所活出的基本概念,這麼一來 就不需要以煽動的方式要人改變,而是自然而然如我們 所見般發生。 如同魏樂德的教導,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因為我 們不是要煽動人們進入某種情緒經驗。「這場講道感人 嗎?」 「你覺得這場講道怎麼?」—這不是我們想知道 的。我們想要問的是:「神啊,既然我們聚在一起,祢 可以打開窗戶讓我看見嗎?」


056 門徒好豐盛

若要說自己會盡心、盡性、盡意就要付出相當的代 價:行動。我們不能只是坐著聽道,然後打分數,而是 捲起衣袖,開始工作。先工作,然後再問神:「祢在這 工作中的旨意為何?」或「假如教會已到了關鍵時刻, 祢在這工作中的意念為何?」有生之年,就能有一場復 興神國美麗異象的運動。我不知道這會是場怎樣的運 動,但我們必須問:「神啊,祢能讓我們看見正在做的 工嗎?」 誰來教我們? 現在,我們得看看這個問題:「誰是我們時代的生 命轉化專家?誰真正了解生命的全貌?我們要如何才能 追求得到?」人類是需要學習的受造物,無論想不想學 習,我們就是這樣的存在。因此,我們時常都在尋找老 師,尤其是在不自覺的時候。 最近,我想起貝耶太太,她是我和姊妹小時候的鋼 琴老師。她是德國人,當我這麼說,你大概就猜到她的 特質。她會告訴我們手指甲該修得多短、彈琴時要擺出 什麼姿勢。她甚至跟爸媽說,家裡的鋼琴不夠好,必須 買一台新的。爸媽也真的照做了。後來我們都不想上鋼 琴課了,卻沒人敢告訴貝耶太太。最後我爸給了我五塊


第二章 誰是轉化生命的專家? 057

去致電貝耶太太,我就去打電話了。 人類是需要學習的存在,無論是彈琴、打網球,或 生活。我們先向父母學習,再向周遭的人學習,例如同 事、老闆,甚至是我們的文化。只是,尤其是在這個質 疑權威的時代,人們不認為有需要學習如何生活。這就 是困難所在。因此,我們從來不問:「誰掌管生命?誰 值得成為我的老師?」 許多人認為耶穌是救主,祂會領人上天堂,所以通 常會問: 「我接受耶穌為救主嗎?」但從來不問: 「我是 否接受耶穌作我的老師?」這才是真正的問題,也是門 徒之路的開始。昔日門徒先是接受耶穌為老師,而後才 認祂為救主,這當然也包括接受永生。這是自然而然的 過程,但始於接受耶穌為老師,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學習 如何生活。 智慧的兩種途徑 詩篇第一篇這段經典經文說明在何處尋著智慧。人 們都在尋找如何生活的智慧,以色列人視這段經文為至 寶,因為他們喜愛智慧。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


058 門徒好豐盛

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 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 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 做的盡都順利。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粃 被風吹散。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 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因為耶 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 亡。 (詩一)

此詩篇提供了通往智慧的兩個途徑。我們都是受造 生活在這個世界,而詩人說在這世界裡隨波逐流是會造 成災難的。他引用古諺說明:不從惡人的計謀,這人便 為有福! 什麼是惡人的計謀?我在浸信會的教會長大,所以 以為惡人的計謀是慫恿我抽煙、發生性行為、變成無神 論者之類的事。但魏樂德說,惡人的計謀不過就是大部 分人習以為常的想法。這個計謀否定你是享有神榮耀國 度裡永恆生命的屬靈存有,因此也不需要按這個身分生 活。惡人的計謀就是「順從別人對你的看法活著」 、「自 己可以控制人生、承擔結果」、「變老是一件不得了的


第二章 誰是轉化生命的專家? 059

事」,或「滿足慾望和肚腹是入生的福祉所在,是聰明 的生活策略」。這些惡人的計謀無所不在,所以我們甚 少察覺。 不久前我開車到加油站,招牌寫著:「我們助你走 得更快。」這是我最需要的嗎?這可能就是惡人的計 謀。 還有另一個例子,是我女兒小時候的事。我扶著女 兒騎腳踏車,我的手臂上貼了一塊 OK 繃。女兒問我為 什麼要貼 OK 繃,我跟她解釋這是為了申請人壽保險, 所以剛接受了一項測試。我十分重視感情,所以認為這 是從女兒身上獲取溫柔對待的好機會。我說這是出於對 家人的厚愛,要是爸爸發生什麼意外,也希望保證家人 會得到照顧。所以,我說:「要是我死了,你就可以得 到二十萬元(美金) 。」 她瞪大雙眼說: 「每人二十萬元?」 打從我們來到世界,惡人的計謀就無所不在。只消 打開電視機、上網,或聆聽人們日常的對話,就知道惡 人的計謀慫恿我們貪得無厭、爭取成功、追求外表的青 春和性感、報復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只消聽聽彼此的 對話,其中就有惡人的計謀。 詩篇第一篇的敘述是循序漸進的,這很有趣。經文



第三章 如何進入神國並居於其中 087

穌邀請人負那容易的軛,是基於祂的尊嚴、所帶 來的知識,以及給予的一切。基督徒得明白,自

己所帶給別人的,是不可或缺且獨一無二的,沒有其他 人能夠提供。 我年紀大了,所以許多老詩歌都聽過,但還是喜歡 唱:

趕快救滅亡人,救失喪靈魂, 搶救他們離罪惡免沉淪; 為墮落者哀慟,扶弱濟艱困, 傳主耶穌為救罪人捨身。 (Fanny Crosby)

耶穌看著群眾,便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 如同沒有牧人的羊。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處境。 傳道工作正在擴展,這是教會中正在發生的事,也


088 門徒好豐盛

是教會對現今世代需求的回應。我們開始明白傳道是每 個基督追隨者的工作,無論他們身在何方。住在神國 裡,以滿有愛心、引人入勝和強而有力的方法,把神國 信息帶給同在神國裡的人,這是每個基督追隨者的恩 賜。 只要遵從大使命,所負的軛就是容易的。教會與大 使命一同工作。以門徒訓練開始,接著把門徒帶進三位 一體的團契,三一之神則會動工,你便能觀看祂的工 作。有了這個基礎,要領導人順服就容易得多;相反, 要是沒有這個基礎,軛就不可能是容易的。最後,你只 會和那些順從人的傳統和法律命令之人湊在一起— 他 們對待自己也許比對待他人還嚴苛。 若是這樣,你就和容易的軛說再見,得獨自扛起那 艱難的軛。可是,當我們接受耶穌所帶來的神國信息, 也就同時踏入神的國。我們承受了神國,其中一項義務 就是向人們解釋和宣揚神國。 耶穌在傳道生涯裡做了三件事:宣揚神國大門為所 有人而開,不論他們的地位如何;介紹神國的內容;透 過超自然的事件來彰顯神國的存在。耶穌是解釋、宣揚 神國的大師,邀請人加入祂的工作,讓我們於所在之處 觀看祂的工作— 可能是大教會、小教會、辦公室,或


第三章 如何進入神國並居於其中 089

是民選官員的責任範圍。 歷世歷代,只要耶穌的子民真實與祂同在,就算生 活在沙漠裡,一旦政府官員發現自己有需要,仍會向這 些與耶穌同在的人求助。所以,政府官員總會穿越那條 通往沙漠的便道,向編織墊子、安靜與撒旦爭戰的聖安 東尼(St. Anthony 或 Anthony the Great,被視為沙漠 教父的先驅,A. D. 251∼356)討教。 重點是,為人帶來神國的信息是負那容易的軛的惟 五方法。帶著尊嚴昂首闊步,這尊嚴來自你所要給予以 及你所領受的信息,除此以外別無來源。一邊讀著如 「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 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 12)這類經文,卻只 從經文中找著炫目之處,就錯失了它的重要性。 拯救就是釋放— 各式各樣的釋放。釋放使人得以 在生命中站立,生命之泉流經我們,再流到身邊的人, 我們只需坐等成果。這一切不是我們做成的,擔子不是 我們的。上主自會處理,我們不該擋著祂的路,也不該 擾亂本應由祂來照管的事。這樣,我們就能看見成果, 並理解容易之軛的真實,在所處的位置喜樂、滿有力量 地生活,從到未來。 我想要強調的主題,是如何踏進神國並居於其中。


090 門徒好豐盛

聽見信息是一回事,得知神國就在這裡又是另一回事。 對了,閱讀不同聖經譯本時切記,那信息並不是神國近 了、卻還未到來,也不是神國快要到來、卻還未到來。 正確的信息是,神國已經臨到。神國之門為所有認出基 督的同在、成為祂門徒的人而開。然而,真正的問題 是,你要如何成為門徒? 神國就在這裡,來尋求它 要思考這個問題,就必須注意這個事實:進入神國 是恩典;神在其中,我們也在其中。神信實地負責祂的 部分,很像地心引力。沒有地心引力,人就無法行走; 但若是等待地心引力帶你行走,就永遠原地不動。神國 就在這裡,神國在進行中。而神尋找那些以心靈和誠實 敬拜祂的人,而非漠不關心地靜坐等待。神在世界裡, 尋找(神國)是了解如何進入其中、居於其中的不二法 門。 當今許多基督徒的問題在於,因為已經是基督徒, 就自覺已找到神國,因而停止尋找。可是,尋找才是我 們的生命之道。尋找沒有終結,並且有許多面向。重點 是,神想要被需要、被尋求。因此,祂不只是路過,祂 就在這裡,且帶來從天而降的新生命。


第三章 如何進入神國並居於其中 091

你或許沒有注意到,約翰福音第三章的討論,其實 是關於如何看見並進入神的國— 就是現在了。尼哥底 母搞不太清楚。雖然他是以色列人的老師,又以為自己 懂得神國的個中道理才跑來和耶穌討論,耶穌讓他發現 自己並不明白,又幫助他明白住在神國裡是什麼一回 事。 恩典、以及駭人的道 恩典的重要教導是了解如何進入神國並居於其中的 基礎。正如以弗所書第二章所言,得救是本乎恩。我們 死在過犯罪惡中,神叫我們活過來。我很喜歡查理 • 衛斯理(Charles Wesley)所寫的〈怎能如此〉(“And Can It Be That I Should Gain?” ) ,特別是這一節歌詞:

我的心靈多年被囚捆綁, 被罪包圍,幽暗無光, 主眼發出復活榮光, 使我覺醒,光滿牢房。

這就是神,祂的榮光四射,隨時供應我們,可是祂 想要人主動尋求。這就是我們負責的部分。


092 門徒好豐盛

我們必須了解耶穌接近的方式,這一點既駭人、卻 也很重要。在馬太福音第十三章,耶穌透過比喻教導。 祂最親密的門徒問: 「對眾人講話為什麼要用比喻呢?」 我們也很容易會有相同的疑問。換個方式問就是:你為 什麼不直接對他們曉以真理呢?這是人類天性使然的做 法,但這行不通,因為這不是神的計劃。耶穌引用了以 賽亞書這段駭人的文字:

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 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 沉,眼睛閉著。

看吧,這就是以色列人正在做的事。最可怕的是, 神 容 許 這 事 發 生 。 祂 繼 續 對 以 色 列 說 :「 恐 怕 眼 睛 看 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 們。」(太十三 14∼15)你幾乎能夠聽見門徒說:「這 不就是你要的嗎?這樣不是最好嗎?這裡到底發生什麼 事?」 神不會闖入你的群體。祂會等待你覺醒。要是太沉 溺於自己的事、太讚嘆自己的宗教、太想將自己的一套 「真理」帶給世界,就不會尋找祂,更不會適切地尋找


第三章 如何進入神國並居於其中 093

祂,反而只會心不在焉。但神的應許從來不是心不在焉 的尋找。且讓我們回想祂的話:「你們尋求我,若專心 尋求我,就必尋見。」 (耶二十九 13) 若要思考進入神國並居於其中,這件事就必須是我 們心之所向。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十四章重申這個信息。 試回想,當時群眾在耶穌身邊徘徊,得益於祂的同在, 卻不是真的要跟從祂,只是為了自身利益。這些人對於 該要發生的事和神應該要做的事,都有自己的一套想 法。群眾不只要耶穌的幫助,也要祂按照他們的方法幫 忙他們。 耶穌說出這段驚人的話:「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 父母……。」(參路十四 26)耶穌提到家庭,直搗大部 分人生命的核心。家庭一旦破碎,人就能輕易被扭曲和 誤導。因此,恢復家庭關係是神國生活最重要的事情之 一— 孝敬父母。我發現,基督徒最難的就是真正做到 這件事,所以耶穌直搗核心,繼續說:「……和自己的 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這段話頗為複雜,但我認為最基本的意思就是,要 是心裡有別的事物,就不能作耶穌的門徒。你無法學習 住在神國,眼睛也無法看見神國。讓我重申,我並不喜 歡批評教會和教會的領袖,但要是細看他們都把時間花


094 門徒好豐盛

在哪裡,或許就會禁不住懷疑,然後再度思考耶穌在潔 淨聖殿時引用以賽亞書:「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 嗎?」(可十一 17)。耶穌說的是「萬國」。可是,即使 禱告是居於神國最不可或缺的行動,它卻是大部分的教 會裡的最後手段。 什麼是尋求神國? 耶穌呼召我們專心尋求神的國,我們的首要任務就 是尋求這國。當你尋求某樣東西時,你會到處尋找。要 是你在找汽車鑰匙,你就到處尋找,尋求上帝國也是如 此。尋求神國就是讓神國彰顯、讓神國成為行動,並認 同這項行動。 耶穌在馬太福音六章三十三節說:「你們要先求他 的國和他的義。」請看一下你的譯本,這裡所說的是神 的義,這義是神國的特質。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便是 尋求神國及神國的義。找出神在你所在之處的工作,然 後認同這工作。跟隨你所認識的、所知道為真實的神國 的義。 讓我們來談談如何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人們又是唱 詩、又分享彼此的生活和也討論尋求神國,卻苦無方法 和指引。你轉而進行某些宗教活動、實踐一些神國之義


第三課:如何進入神國並居於其中 235

第三課

如何進入神國並居於其中

在你開始之前: 請預先閱讀本書的第三章。請你先熟習課程大綱, 並收集所需的資料。 課程大綱: • 開場(4 分鐘) • 歡迎及開場禱告(1 分鐘)

❙ 回應問題(3 分鐘) ❙ 閱讀(30 分鐘;魏樂德與奧伯格的對談在 40: 55 開始) • 小組討論(30 分鐘) • 結束(3 分鐘) 註: 本小節的進行時間為八十分鐘,或可分為兩次各一小 時完成。

開場: 歡迎組員參加研習,你可以首先以簡短禱告開場, 然後詢問組員們對上一堂課的內容及反思是否有疑問。 你也可以介紹一下這一節的主題:如何進入神國並居於 其中。


236 門徒好豐盛

你 可 以 邀 請 組 員 回 答 :「『 神 國 』 對 你 來 說 是 什 麼 呢?」 閱讀: 一起閱讀本書第三章內容。組員或會需要筆記本和 筆作記錄。 小組討論: 讀完第三章後,帶領組員透過以下問題進一步探討 主題。 1. 魏樂德說,要進入天國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基督、研讀 祂的福音— 天國大門現正大開。透過基督,天國成 為此時此刻的真實,你是怎樣學習在天國裡生活的 呢?

2. 魏樂德建議以探索基督及祂的教導作為經驗神國生命 的第二步— 經驗的考驗。你曾經經驗過哪些與神同 活的時刻?(提示:住在神國,就是順應神在我們生 命裡的工作。)


第三課:如何進入神國並居於其中 237

3. 哥林多後書五章 17 節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 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你如何理解 魏樂德說這是最常被濫用的一段經文?

4. 什麼是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

註: 如果你的小組決定分兩次完成本課的主題,請在第二 次讀完魏樂德和奧伯格的對談後,詢問組員下列問題。

1. 在工作、遊戲和親密關係裡尋求神國,對你來說是怎 樣的?

2. 要是你發現尋求神國不是你的第一順位,你認為最應 該怎麼辦呢?


238 門徒好豐盛

3. 魏樂德經常說: 「要是你想要進到天國,現在就去。」 這個想法和當下住在神國有什麼關係呢?

結束: 結束前,鼓勵組員在下次小組聚會之前,閱讀和反 思以下經文: • 以弗所書二 1∼10;約翰福音三 1∼8 上帝的部分 • 馬太福音五 20-48:十一 25;十八 1∼4 我們的部分 • 馬太福音六 33

我們的第一順位

• 耶利米書二十九 13;

為什麼需要尋求

哥林多後書十五 4、15; 馬太福音十三 13∼15 • 約翰福音八 31∼32

門徒的知識之路

以禱告作結。你可以在領禱時向神呼求每位組員都 樂意經歷祂的邀請,終身作祂的徒弟。  延伸閱讀 Willard, Dallas. The Divine Conspiracy: Rediscovering Our Hidden Life in God. San Francisco: HarperSanFrancisco, 1998.(見第三章: “What Jesus Knew: Our God-Bathed World”)(中譯本:《21 世紀天國 導論》,魏樂德著,徐成德譯,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19。)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