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宣教--讓基督的榮光遍滿這地(舊版:宣教--一種生命的態度

Page 1


目錄

中文總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英文總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i 推薦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作者簡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i 作者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x

Part

1 視域:宣教的意義 . . . . . . . . . . . . . . . . .001

第 1 章 基督的榮耀

歌羅西書一章 15 ∼ 23 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003 第 2 章 生命與治理

創世記一章 26 ∼ 31 節、二章 15 ∼ 20 節 . . . . . . . .023 第 3 章 無與倫比的上帝

以賽亞書四十四章 24 節∼四十五章 25 節 . . . . . . . . .051 第 4 章 道成了肉身

約翰福音一章 1 ∼ 18 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 .073

宣教內文設計頁.indd 8

2018/10/5 上午11:09


Part

2 上帝對萬國的心意:舊約中的宣教 097

第 5 章 被揀選賜福

創世記十二章 1 ∼ 4 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99 第 6 章 與眾不同的子民

申命記十章 12 ∼ 20 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1 第 7 章 忿恨的僕人

約拿書一∼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 第 8 章 備妥的僕人

以賽亞書四十九章 1 ∼ 26 節 . . . . . . . . . . . . . . . . . . .165 Part 第

9

3 三一的宣教:新約中的宣教 . . . . . .183

章 耶穌帶來的自由

路加福音四章 16 ∼ 30 節 . . . . . . . . . . . . . . . . . . . . .185 第10 章 耶穌交付的命令

馬太福音二十八章 16 ∼ 20 節 . . . . . . . . . . . . . . . . .205 第 11 章 耶穌指示的道路

約翰福音十二章 20 ∼ 26 節、十三章 34 ∼ 35 節 . .231

宣教內文設計頁.indd 9

2018/10/5 上午11:09


第12 章 宣教的聖靈

使徒行傳二章 1 ∼ 47 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253 第13 章 宣教的典範

使徒行傳十九章 8 ∼ 41 節 . . . . . . . . . . . . . . . . . . .275 Part

4 頌榮:宣教的完成 . . . . . . . . . . . . . . . . .297

第14 章 創造之歌的終全

詩篇第一○四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9 第15 章 新的約必要實現

啟示錄二十一章 1 節∼二十二章 5 節 . . . . . . . . . . . .321

研讀指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3 附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9

宣教內文設計頁.indd 10

2018/10/8 下午2:50


中文總序 i

中文總序

斯托得牧師曾說: 「樹立聖經權威最好的方法,就是殷勤 閱讀、傳講聖經並順服而遵行。」 很榮幸,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因著許多的專家、學 者、牧長、譯者,以及讀者的支持,校園書房出版社得以陸續 出版了福音派裡許多重要的註釋書籍,不論是「丁道爾聖經註 釋系列」 ,或是「聖經信息系列」 ,乃至於「古代基督信仰聖經 註釋叢書」,都深受海內外華人的喜愛,讓我們可以和眾教會 一同攜手,推動閱讀聖經的運動,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樹立 起聖經真正的權威。 因此,為了延續這樣的運動,校園書房出版社決定再接 再厲,出版英國校園出版社的「聖經信息主題系列」。和「聖 經信息系列」的舊約與新約註釋相似,主題系列選取聖經中與 某主題相關的經文段落進行詳細的綜合討論,不僅僅是註釋、 解經,也不單是生活應用性講章,而是首先回到該段經文的歷 史、文化處境,回到第一讀者的理解,去掌握當中的神學信息 及其在聖經整體宏大敘事中的位置與意義,再歸納與應用在二 十一世紀讀者的處境中。本書系作者都是學養俱精的學者或牧 者,所作的歷史背景描繪,讓經文有了畫面而活潑生動,對經 文的重點歸納非常清晰,讓讀者很容易可以應用在自己的處境 中。 聖經毫無疑問是我們信仰與生活的權威,神學反思與生 活應用都應該源自深刻、周全的聖經神學,我們相信聖經仍然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1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4


ii 聖經中的宣教

對今天的讀者說話,而本書系所示範的聖經神學角度的主題研 究,整合了歷史與神學,正能夠幫助我們盡所能地確認作者當 時候寫作的意義與意圖,並能掌握重點,發現多元信息當中的 合一,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應用在我們的生活及教會中,無疑 地,這套系列將極有助益。

黃旭榮(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4


推薦序 v

推薦序

本書由兩位富有跨文化經驗的作者寫成。雷馬強佐出生於 斯里蘭卡,曾花很多時間在各地宣教,且娶了一位丹麥籍的妻 子。另外一位是出生於中國的英國人,白思傑。 來自東方及西方的兩位作者都是優秀的聖經教師,他們輪 流探討十五處聖經經節。他們從宣教的觀點來看聖經,並幫助 今日的讀者發現神話語中豐富的宣教信息。 他們所採用的經文散佈在舊約和新約中,顯出神革命性的 目的(祂的宣教)是要創造和選擇「一群為神而活的人,他們 能在普世中榮耀神。」 這本書顯示他們多年反省聖經的結果,並且應用在普世許 多不同的情況中。他們也運用自身的經驗和真實的生活實例刻 畫書中的很多主題。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宣教的策略性書籍,而是誠實地觀看 整全的宣教應當包括哪些層面。例如需要具備文化的敏感度和 個人受苦的心理準備。本書告訴我們什麼是十字架的道路。它 挑戰我們以全新的觀點看待神的作為,並挑戰我們仔細聆聽神 要向我們這世代所說的話。 本書不適合懦弱膽怯的人,而是一本寫給對神是誰和神想 要做什麼能嚴肅以對的讀者。它談及神的公義,也論到祂的憐 憫。本書是為那些順服神正如亞伯拉罕順服神的人所寫的,也 是為那些委身基督,並跟隨祂腳蹤而行的人所寫的。它告訴我 們:宣教並非馬太福音末尾所提及的大使命,或是和使徒行傳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5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vi 聖經中的宣教

中的一些宣教經節,神宣教的目的乃是植根於三一真神:聖父 為我們差遣祂的兒子,聖子差遣聖靈住在我們裡面,聖靈使我 們成聖並幫助我們為真理作見證。 讀這本書時,要打開你的聖經。要研究你的聖經,正如 這兩位作者所做的。無論在何處,只要你在神的世界中有所領 受,就當效法作者,分享福音。你也將成為世上的光,因持守 生命的話語,而像明星般照耀周圍的人。

白德禮 前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與差傳副教授、宣教中心主任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6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作者簡介 vii

作者簡介

雷馬強佐(Vinoth Ramachandra)是斯里蘭卡人,曾是斯 里蘭卡國家板球隊的熱心隊員。身為擁有核子工程博士學位的 深思者,雷馬強佐關心這世代的基督徒如何明白並運用聖經。 在寫作本書之前,他廣泛閱讀,以幫助他與許多不同背景和傳 統的思想家互動。他十分了解其他宗教,對宗教多元主義的議 題十分關注。在任職國際學生福音團契的「宗教對話與社會參 與」的秘書期間,他旅行超過二十年,在亞洲及西方都是位備 受尊敬的講員與作者。除了本書,他還寫了好幾本書。 白思傑(Howard Peskett)出生於中國,父母為宣教士。 在劍橋研究神學,並在耶路撒冷學習希伯來文後,他投入教 會服事工作。之後,加入海外基督使團(OMF) 、接任艾得理 (David Adeney)在新加坡門徒訓練中心(DTC)的職務。他後 來成為海外基督使團的研究主任。回英國後,他任教於布里斯 托的三一學院,並成為副院長和學務長。離開大學教職後,他 仍深入參與各種宣教事工,其中包括參與由斯托得所創立的國 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the 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 。 他經常受邀主講和督導宣教議題和基督門徒訓練事工。他與羅 姿(Roz)結婚,有三個已經長大的孩子。

執筆:白德禮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7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聖經信息主題系列 系列主編:提伯

聖經中的宣教 讓 基督的榮光遍滿這地

宣教內文設計頁.indd 1

2018/10/5 上午11:07


作者序 ix

作者序

所有基督教宣教皆源於我們敬拜的上帝,即聖經所揭示 的父、子、聖靈。在差遣任何人出去之前(「宣教」一詞的字 根原有「差遣」之意),我們先要在上帝面前驚歎、感謝,因 祂差遣了子,子也將聖靈差給我們。是那位主耶和華、那位與 以色列立約的上帝,親自召喚列國到祂的面前來:「地極的人 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因為我是神,再沒有別神。」(賽四 十五 22) 。再者,教會的特權和責任,是以生命和見證來證實 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獨生子,在十架上受死,復活,升天,且應 驗了舊約的記載。最後,教會惟有在聖靈─上帝能力的同在 ─活潑的動力之下才能履行宣教;當教會信眾持續與賜生命 的靈緊密相連,且將與聖靈相遇的經驗融合在教會生活中時, 就是教會宣教最有果效的時刻。因教會分享了差遣者上帝神聖 的生命,因此,就其本質而言,教會乃宣教的教會。 本書的基本心願,是讓耶穌基督在教會和世界中得著更 多、更大的榮耀;我們亦熱切企盼,有朝一日,整個受造世界 都在基督裡完滿終全,並得見上帝成為萬有之有。 本書另一個基本信念,是相信聖經的宏大敘事(grand narrative)可恰當地歸結為:「上帝創造、揀選自己的子民, 使祂可在全地得著榮耀。」因此,與本系列的設計一樣,我們 從聖經擇取十五段信息與本主題相關的經文,實無任何不妥 之處。故此,我們不接受懷疑宏大敘事存在的論點,也反對將 「道」當成一席野餐,任君挑選自己喜愛的意義。我們不否認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9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x 聖經中的宣教

每一位讀者都會帶著恰當,或不恰當的預設來閱讀經文,但我 們假定讀者相信經文除了反照出讀者自己的面孔以外,仍有更 多其他的意義。 本書結構相當簡單。第一部的四章勾勒出本書主題的視 域。兩段至為重要的舊約經文,嵌置在兩個討論新約經文的章 節中;這兩段新約經文都在思想耶穌基督的卓越性:他是不可 見之上帝的形像,是創造的媒介與目的,是新創造的根源及開 端,也是他的身體─教會─的頭。 第二部以四段舊約的經文來勾畫上帝對萬國的心意,以及 祂如何雕塑被呼召的子民成為實現這心意的器皿。這幾章也展 示了歷世歷代回應上帝呼召的各種不同模式。這些模式反覆在 歷史中交替出現。這幾章會討論幾個關鍵的神學議題,如:宣 教及文化認同、上帝子民與眾不同的特質、貧窮的問題、國家 民族主義的問題、以色列領土的棘手問題,以及上帝惹人不快 又難以預測的公義等。 第三部探究五段新約經文,反思耶穌所帶來的自由(根據 所謂「拿撒勒的宣告」 〔Nazareth Manifesto〕 ) 、反思復活後交 付門徒的著名的大使命、反思五旬節的意義,並反思使徒行傳 一個宣教實踐的案例。 第四部共有兩章,共同將本書帶向一切神學和科學研究的 盡頭─驚嘆和讚美。我們將思想創造之歌的終全,及世界末 了上帝聖城的降臨。到那時,上帝和人類的宣教將在義人居住 的新天新地中,圓滿功成。 雷馬強佐在家鄉斯里蘭卡和許多南亞、東南亞地區事奉 超過二十年的時間,白思傑也曾在新加坡與來自東亞各國的男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10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作者序 xi

男女女相偕服事。讀者很容易就能從字裡行間發現風格上的 差異,而我們覺得毋須抹平這些差異、統一各章的風格,因為 我們相信,真理除了要被清楚闡明,也需要想像的創造力來增 色!我們間或會以第一人稱的「我」來講述個人的經歷,因 此,讓讀者了解我們分別撰寫哪些部分,應當是有助益的:雷 馬強佐負責第一、二、四、六、九、十一、十三、十五章,白 思傑則主筆第三、五、七、八、十、十二、十四章。讀者不妨 將本書視為東西夥伴共同探討宣教的著作。我們多使用英文新 修訂標準版聖經(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NRSV) ;有 時我們會悉數引用討論的經文,有時候,為了凸顯經文的結構 或闡釋某些特別的意義,我們則使用自己的翻譯。我們盼望, 讀者在閱讀我們的釋義之前和過程中,都能先行和同時閱讀聖 經的經文。 宣教並非讓少數「喜歡這玩意兒」的志願者自由選擇的 「附屬品」 。爭戰的教會是上帝的子民、基督在地上的身體,受 召成為上帝的使者和代表,受命必須成長、增殖,好讓耶穌基 督得著更多更大的榮耀。我們也必須強調,宣教一次又一次地 把我們拉回十架的跟前:所有的宣教,都當被十架所模造。我 們絕不能把十架丟在背後,而是時刻將之放在我們面前。正因 如此,我們再三強調宣教是出自底層,強調宣教出於軟弱者, 強調宣教與受苦─甚至殉道─的關聯。在教會歷史上,絕 大部分的宣教行動都是透過這些方式來進行的。 本書是聖經的釋義,不是宣教策略的資料。宣教部門的主 管將無法從本書找到詳細的行動計畫,但我們仍與「有效的宣 教」這古老議題密切互動,例如:文化認同和對文化保持敏銳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11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xii 聖經中的宣教

的重要、大城市對上帝的需要、整全宣教的重要性、宣教及倫 理學的關聯,以及本地方言在溝通福音信息上的力量。我們在 神學上雖未採多元論,但我們必須再強調仔細認識、用心同理 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並透徹了解他/她們的信仰。 我們也從更寬廣的角度來詮釋「宣教」這個詞─比某些 宣教或佈道機構能接受的理解更寬,以致可能讓他/她們稍感 不適。我們之所以採取這麼寬的詮釋,是基於對聖經經文忠實 的反思。所以,我們會討論人權及人類的價值,討論社會平等 和人類工作的價值,討論照管大地及創造的整合,討論以色列 的領土,討論教會內膚色和階級的隔閡,也討論福音普世主義 (evangelical ecumenism) 。 最重要的是,我們期望走在兩種危險之間的窄路上。第 一種危險是傲慢的肯定─自以為我們是未來的主宰,可以控 制達到那未來的方法和時程。另一個危險則是喪志的絕望─ 因遭受各種壓力、困難、失望,而懷疑期盼中的未來,是否真 會來到。為抵抗這些危險,我們一方面需要謙卑─因上帝是 我們、也是全地未來的主;另一方面,我們需要一個更廣闊的 上帝觀─這位伸出膀臂的上帝,是一位從不教我們失望的上 帝,因為祂所應許的一切,終必實現。 我們的盼望在乎期待上帝的城。生命泉的水要從這城流 出,生命樹也要在這城生長,按時候結果子,葉子能醫治萬 邦。城的中心是上帝和羔羊的寶座,所有上帝的僕人都將在那 裡群聚敬拜。這城「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 為主上帝要光照他們。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二十 二 5) 。感謝上帝,當我們在世界各國家、各群體介紹分享這城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12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作者序 xiii

時,我們已預嚐了這國度的滋味。我們邀請讀者加入這未完的 旅程,因本書所討論的經文,既是我們的導航圖,也是對我們 發出的挑戰。 白思傑 雷馬強佐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13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宣教部名頁.indd 1

2018/10/5 上午11:30


第 1 章 基督的榮耀 003

1

基督的榮耀 歌羅西書一章 15∼23 節

具遠見的科幻小說家威爾斯(H. G. Wells)是位反抗基

督教的作家,不過反抗中帶著苦澀。一九三七年,當

友人為他舉辦七十一歲的慶生會時,他對所有的賓客說:「各 位,我今已七十一歲,而我從不知道何謂平安。像我這樣的小 人物,最大的問題是:對我渺小的心來說,那位來自加利利的 拿撒勒人耶穌,實在是太龐大了。」1 拿撒勒人耶穌究竟是誰?大概沒有任何問題比這問題更具 分量了。這是新約聖經對我們所發出的問題。一位終生致力研 究耶穌問題的學者評道:「拿撒勒人耶穌,是人類歷史上反覆 縈繞的問題之一。人類自始未能完全解開這個謎。在二或三年 的傳道事奉中,他既吸引也觸怒了當時的人,他既讓那古老的 世界為之傾狂,也讓另一批人敬而遠之。時至今日,他所開啟 的運動已永遠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且這運動仍延續了他當時吸 引人同時又觸怒人的特質。」2 因此,拿撒勒人耶穌是位充滿爭議的人物。然而,關乎他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3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004 聖經中的宣教

的爭議,與圍繞在其他偉大人物身上的爭議,相當不同。對其 他偉大的教師來說,引發爭議的是他們教導的內容是否適切中 肯。所以,印度教徒今天爭論的是甘地是否認同印度的種姓制 度,而政治參與者爭論的,則是甘地非暴力式的抗爭,是否適 用於比英國殖民政府更殘暴無情的統治政權。近年來,馬克思 和佛洛伊德名聲日墜,他們的理論在解釋個人及整體社會的問 題上,亦漸失說服力。這些爭議,都圍繞在對這些人的思想觀 念或世界觀的評估。我們可以把這應用在其他所有重要的人物 上,不論是孔子或穆罕默德,抑或達爾文及尼采。 但耶穌的情況完全不同。人們對耶穌的爭論是: 「他究竟 是誰?」因為歷代基督徒宣稱,拿撒勒人耶穌不屬於任何一 種人類所創發出來的類型。不論這些範疇是「獨具魅力的先 知」、「道德導師」、「宗教界的天才」,抑或「啟示性的先見」 (apocalyptic seer) ,上述歸類都無法適切解釋他的言行。基督 徒宣稱,透過耶穌這個人,上帝以一種決定性、無可替代的方 式來到此世;正是這個宣稱,冒犯了多元宗教的社會,引發無 神論者的嘲笑、印度教徒的困惑,和穆斯林的忿怒。其實,耶 穌的門徒在其所生活的希羅社會,也招致了類似的反應。 一位卓越的歷史學家如此描寫耶穌的門徒所面臨的挑戰, 以及三位一體的全新觀念如何在這挑戰中漸漸成形:

從一開始,基督教懷抱了兩個信念:只有一位 上帝,且耶穌具有神性。歷經三百年的時間,基督 教拒絕向獨一神論(monotheism)妥協,也拒絕向 羅馬帝國晚期的多神論(polytheism)讓步─數千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4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第 1 章 基督的榮耀 005

位基督徒因堅持這信念而失去性命。然而,基督教 的核心是對耶穌基督的敬拜;這並非膜拜一位被神 話化的人物(這在當時的羅馬帝國是相當普遍的) , 而是敬拜上帝兒子道成肉身在耶穌的這個人。這兩 個信念必須加以調和。3 許多新約學者相信,歌羅西書一章 15∼20 節是一首初代 基督教讚美詩的片段。從經文的節奏韻律來看,此看法是很 可信的。這首讚美詩的語言可能是出自猶太的智慧文學─例 如,希伯來聖經的箴言第八章和約伯記第二十八章,就是頌揚 上帝智慧屬性的讚美詩。早在教會發韌的最初期,這樣的詩歌 就已應用在耶穌身上,因此,保羅可能是引用一首主後五○ 年代歌羅西教會信徒非常熟悉的讚美詩,藉以帶出耶穌基督對 他/她們生活及宣教的神學意義。 保羅在第 15 節提到的「愛子」 ,就是前幾節經文中那位使 人們「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 (第 14 節)的那一位。在接 下來的經文中,保羅繼續闡釋愛子的榮耀,及這榮耀與上帝、 世界和教會的關係。

一、基督與創造 首先,他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使不可見的上帝得以被 人看見。透過聖經創世記,我們知道人類是按著上帝的形像所 造。人類與其他受造之物一樣,都必須仰賴上帝,然而人類也 受召與上帝進入位格的關係。此外,在古代,君王的肖像或形 像,就代表該王對所轄領土的主權。造物主在地上的形像就是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5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006 聖經中的宣教

人類─包括男性和女性。人類就代表、反映出上帝對這個世 界的管治。 然而,因著我們的悖逆,那個以公平和自由來治理大地的 形像已受破壞,身為人類的我們無法再向其他受造之物反映出 上帝的形像。但在基督裡,我們看見真正的亞當,人性亦得以 恢復。透過基督,我們看見了人類的召命。又因我們是按著上 帝的形像所造的,所以,透過基督,我們也得見上帝之所是。 「形像」的概念有其內在的模糊性,故能成為神性和人性、超 越性和內在性之間的橋樑。 其次,他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第 15 節) 。從本 詩接下來的內容可以清楚知道,我們不應從時間的先後順序來 了解「首生」 (第一個受造之物) ,而應從身分地位來掌握「首 生」之意:超越上帝的一切受造之物。舊約聖經有時會將以色 列稱為上帝的長子(見出四 22;耶三十一 9)。詩篇八十九篇 27 節也提到,大衛的後裔彌賽亞是上帝的長子,是「世上最高 的君王」。我們也不要忘記,在舊約中,猶太家庭的長子是家 中一切產業的繼承者。所以,當提到基督是「首生」時,就代 表整個世界的受造之物都屬於他。基督是地位最高的那一位, 故也是合法的擁有者。 此處所表達的,並非意味拿撒勒人耶穌在創世以先就已經 以人的形式存在,而是指:我們所認識的拿撒勒人耶穌,其身 分的根源早在創世以先,且這身分使他非常適合降世成為一個 人。有一位英國解經家以類比的方式解釋:「女王生於一九二 六年」這句話,並非表示她在一九二六年就已成為女王,而是 指我們今天所認識的那位女王,是誕生於一九二六年。4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6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5


第 2 章 生命與治理 023

2

生命與治理 創世記一章 26∼31 節、二章 15∼20 節

九九九年四月三十日,正當北約密集轟炸塞爾維亞時,

捷克總統暨哲學家哈維爾(Václav Havel)在加拿大

對參眾兩院發表演說,講題是《科索沃和民族國家的終結》 (Kosovo and the End of the Nation-State) 。哈維爾在演說中表 示,二十一世紀最大的政治挑戰,是確保各個民族國家在自己 統轄的範圍內限制其統治權。所有的國家都必須在普世人權的 基礎上,遵守國際法的規定。在演說的最後,他說道:

我常常問我自己,人為什麼有權利。我的結論 往往是:人權、人的自由、人的尊嚴有其最深層的 根源,而此根源是存在於這個可感知的世界以外。 這些價值,只有在無限和永恆的視野中,才有意 義。……容我在談論國家以及其在未來世界所扮演 角色的最後,以這個斷言作結:雖然國家是人類所 創造的,人類卻是上帝所創造的。1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3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024 聖經中的宣教

一、顛覆性的駁斥 聖經開頭的第一章以簡單但深刻的語言告訴我們關於上 帝及其創造的故事。這個故事以鮮活的圖像來刻畫上帝創造的 工作。上帝的靈/氣息運行在這個世界之上,如同母鳥孵育幼 鳥,既道出上帝超越受造界,也表達上帝對受造界的親密和看 護。上帝像人間的工匠一樣,說話、觀看、工作、休息。上 帝的道─其自我溝通的途徑─向虛無發出,開啟生命。上 帝所創造的世界是有秩序且可被了解的,因為其源頭來自這個 理性的道。以後世基督徒的話來說,這段經文所呈現的創造行 動,是三位一體的行動─上帝透過道和聖靈施行創造。當說 到這個世界是被上帝所創造的同時,就代表這個受造界是對上 帝開放的,而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這個世界有更新、改變的 可能性。上帝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既有在愛中的親密,也有創 造和命令的權力。 受造世界有著豐富的多樣性。上帝賜福世上一切的生物, 讓它們有「半自主性」(semi-autonomy),也有能力滋生繁多 (創一 22) 。生命、個體性、多樣性、各種的改變,都被創造者 看為是「好」的。上帝以自己所創造的世界為樂,並賜予它們 發展的潛力。大地要生出牲畜、昆蟲、野獸來。水流帶動浮游 生物的流動。換句話說,整個世界在造物主的命令之下,被賦 予創造新生命的能力。在聖經的其他地方,例如詩篇一○四篇 (也是本書第十四章的主題)和約伯記三十八至四十一章,都 是創世記第一章思想的擴展,用歡愉的圖像語言展現出上帝為 自己的創造而歡樂,以及上帝在受造物中所喚起的力量。 因此,這個世界與上帝有所區別,但又是仰賴上帝才得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4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第 2 章 生命與治理 025

以存在的。各種更新、調適、發展的能力,都是造物主賦予在 世界之中的,而所有這些複雜的系統和規律,均是對神聖之道 的回應。更甚者,上帝不只創造了時間,而且是透過時間、並 在時間中施行創造。這對古代的以色列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當 代社會也具有重要的意涵。以色列認識到,時間是歷史交織開 展的架構,而上帝參與在歷史之中。與其他宗教的世界觀(包 括了印度教和佛教)不同,以色列人相信救贖是在時空中發生 的,而非從時空中抽離。造物主努力讓祂的受造之物朝向一個 完美的目標前進。 如果把創世記中創造世界的記載,放在以色列周圍鄰國 流行的信仰情境來看,就可以發現這個記載背後有其佈道和爭 論的意涵。雖然這個創世故事也採用其他文化中創世神話的文 學形式,但我們在下文將會談到,其敘事內容本身是非神話性 的。這個故事駁斥了許多主前第一和第二千禧年時代所流行的 宗教觀念。任何一個公元前七世紀的巴比倫人,或是公元前十 四世紀烏加列文化的迦南人(兩者都是重要文明的中心),都 會對創世記的教導感到非常震驚。這是對耶和華這位創造的主 宰強而有力的獨特見證。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發現下列這些驚人的對比:

1. 一神論對比多神論 與其他講述世界起源的宗教史詩不同的是,在聖經所講述 的創造工作中,上帝並未求助任何幫手,也不存在任何與上帝 相爭抗衡的神明。其他宗教史詩記載眾神明誕生、彼此之間的 愛情和戰爭的故事。沒有任何一位神明可以完全控制這世界,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5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026 聖經中的宣教

其命運端視當下哪一位神明處在優勢的位置。神明(例如印度 神話中的神明)往往是自然界不同特性的擬人化,自然界本身 也被當作是孕育所有事物的女神,如果沒有得到應有的敬拜, 就會施行可怕的報復。 很顯然,太陽和月亮是大地最主要的光的來源,那麼, 這段經文的作者為什麼把創造日月放在第四天、比光的創造還 更晚呢?如果我們想到,在經文作者所處的世界裡,敬拜太陽 和月亮是非常普遍的話,答案就相當明顯了(例如,亞伯拉罕 的家鄉、迦勒底人的吾珥城,就是敬拜月亮的著名中心)。此 外,和今天的情形一樣,許多人相信人類的生活是受到月亮和 星球移動的控制。巴比倫的智者詳細記錄了星體運行的情況, 來製作占星圖表;政治上的決定,也必須仰賴正確的占星圖 表。即在今日,對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政治人物、商界領袖,甚 至大學教師而言,星象和良辰吉日也比任何現代的文化都還要 更真實。創世記中的記載揭穿了這樣的迷信。天上的星體不過 是上帝創造的,高掛在天上的光體本身並無任何神聖力量。人 們不需要害怕,也不需要敬拜它們。事實上,在希伯來文裡 面,並沒有「自然」這個詞;表示創造的名詞型態在希伯來文 中也很罕見,而是一個動詞。我們所稱的「自然界」,只是跟 人類一樣被造的事物,同樣都是靠著造物主才得以存在,並惟 獨仰賴造物主的養育滋潤。

2. 上帝的道對比異教儀式 在許多的社會裡,要避開混亂或邪惡勢力,需仰賴某些特 殊的宗教「真言」或「咒語」 (manthras;例如今日在斯里蘭卡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6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第 2 章 生命與治理 027

和其他佛教國家中常見的「保護咒」〔pirith〕儀式)。人們相 信,透過人所說的話,配合某些恰當的動作,就可確保世界的 穩定和豐饒。但創世記的教導是什麼呢?經文說,帶給這個世 界穩定和不斷豐收的,是上帝的話語,而非人話語的力量。這 種看法徹底拆解了主流宗教世界觀的神話。

3. 美好的創造界對比善變甚至邪惡的世界 又一次地,當時的世界觀可能會認為,「救贖」就是從這 個人類生存的感官、經驗世界中抽離出來;此世所發生的事 件,本身並無價值或目的。人們要由這個表象的世界中抽離出 來才能夠找到意義,因為這個世界無論如何都不比「靈性」的 世界更真實。創造的教義否定這樣的觀點。創造的教義主張, 這個世界本身具有內在的價值和意義(雖然後來因為罪惡而敗 壞和損傷─可見創世記第三章),因為它源於一位愛與良善 的造物主的心意。存在本身就被當作是受祝福的。

4. 人類是創造的榮耀對比人類是一種偶然 創世記開頭第一章對人類的教導是相當獨特的。一般宗 教的創世神話把人類看作是事後加添的註腳(afterthought), 是神明偶然產下的後代,但創世記第一章的故事把人類的創造 看作是一個高潮。這段經文的作者從三方面來顯明人類的創造 是整個創造故事的轉折點: (1)在用語上,從反覆出現的「要 有……」 ,轉變成更為慎重的我們要……(創一 26) ; (2)在這 個語氣慎重的宣告之後,緊跟著描寫創造的行動(創一 27) , 可能藉此表現出上帝在這創造工作中有更深的參與;(3)在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7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028 聖經中的宣教

原文中,在同一個句子裡面,對於創造人類的描述就重複出現 了三次(創一 27) ,顯然是一種意義的強調。類似的情況也出 現在創世記第二章,雖然所有的生物都有生命的氣息(創一 30),但是只有在創造人類的時候,才記載上帝直接將生氣吹 進人裡面(創二 7) 。 也請留意上帝要人類生養眾多的命令(創一 28) 。這標誌 了與周圍列國之間的對比,因為列國的人民必須向神明舉行祈 求生殖和繁衍的儀式。生命本身就是上帝的禮物。上帝的祝福 同時賜下禮物和任務。

5. 人類是上帝的形像 這章聖經經文對於人類的教導全然是革命性的。古代國王 在石頭或金屬上的圖像,就是其統治某片土地的具體象徵。對 屬他的百姓來說,這圖像就代表他自己。但在這裡,人類代表 了上帝的形像(創一 26∼27) 。在這個地球上,代表上帝的是 男人和女人。這意味著,人類如果把其他被造的事物製成偶像 並敬拜它,就是在敬拜比自己還次等的事物,就是將自己去人 性化。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對待其他人類同伴的方式,就反 映出我們對這造物主的態度。鄙視人類,就等同於侮辱造物主 (箴十四 31;雅三 9) 。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國王有時候會被稱 為是神明的形像,可是,創世記的故事宣稱,不只國王或在地 上有權勢的統治者才代表上帝的形像,不論身處何處,每個人 都是上帝的形像。也請留意,不論男女,都是按上帝的形像所 造的(創一 27) ,所以女性與男性同被賦予治理大地的責任。 對女性持有如此高度的評價,在當時的文化殊為特殊,即在今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8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第 2 章 生命與治理 029

日的世代中,也是相當特別的。 巴比倫人的社會與其他美索不達米亞及埃及文明的情況 類似,是一個階級分明的社會。國王位在整個社會金字塔的頂 端,人們相信他代表神聖世界的權力。在國王下面的是祭司, 與國王一樣扮演中介性的角色,只是重要性稍低一些。祭司下 面的是官僚體制、商人和軍隊,金字塔最底層的則是農人和奴 隸。所以,在這些社會中,社會政治的秩序得以透過創世的神 話,取得其在宗教上的合法性。階層較低的人就是被造來作神 明的奴隸,幫神明省去實際勞務的工作。此外,既然國王是神 明在地上的代表,服事國王也就等於是服事神明了。故此,創 世記的「反向神話」可說是顛覆了廣被採納的皇族意識型態。 這個故事將政治秩序「民主化」。遍滿全地的人類,就是上帝 統治王權的代表。而且上帝的統治不是暴君式的統治,而是如 關愛的長者,以愛來滋養。

6. 普遍性對比宗教史詩中沙文主義的特性 以色列鄰近文明的創世史詩,多半是要解釋為什麼該城市 或該文明的神明當時是處在優勢之中(例如巴比倫神明瑪爾杜 克的勝利)。但創世記所記載的創世故事,完全沒有提到以色 列人或希伯來人。雖然以色列人有獨特的福分,從造物主領受 了這個啟示,但他們在根本上與其他民族並無不同。所有的民 族都是照上帝的形像造的。這段經文沒有提到語言、種族、地 位、階級的分別。人類本身僅有的分別是男性和女性,但這樣 的分別是建立在價值平等的基礎之上。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9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030 聖經中的宣教

二、宣教:對人類價值性的駁斥 因此,根據創世記的記述,男性和女性具有獨特的本性。 人類是被造的,屬於動物界中的一員,與其他地上受造的活物 一樣,都是在第六日被造,而且是用「地上的塵土」所造(創 二 7),傳達出人類受造的特質,以及與大地間的關係(這彷 彿在說:「人類並非如某些神明一樣,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近代的科學讓我們更了解人類與其他受造物之間的關聯:構成 我們身體的化學物質,古久以前就存在於星體內部;我們人類 大部分的 DNA,與其他生物是相同的;我們靠賴植物的光合 作用才得以存活;我們生命的健全,也仰賴生物圈內敏銳的平 衡。 不過,儘管有些人對海豚和黑猩猩持過分樂觀的態度,但 在這地球上,卻沒有任何其他受造的活物,和人類一樣具有認 知的能力。在生理上的連續,在心理上往往就變成不連續。只 有人類被打上造物主形像的印記,被呼召與造物主進入位格的 關係中,因此人的生命就不只有生物的層次。上帝只對人類說 話。對造物主而言,人類的存在不只是一個客體,同時也具有 主體的身分。人類的獨特之處,不只在於我們能夠彼此交談, 更在於上帝會向我們說話,並邀請我們作出回應。換句話說, 我們受邀成為神聖生命對話的一部分。 此外,人類的個別性也具有「關係」 (relationality)的特 質。就如上帝一方面與我們存在某種關係,一方面又與我們有 所不同,所以在人類的社群裡面,我們也是在差異中彼此聯 繫。個人的自由暗示了人與人當有彼此尊重的空間,然而我們 也無法在上帝和人群之外成全我們作為人的身分。所以,「他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30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第 2 章 生命與治理 031

者」絕非個體獨特身分認同的威脅,而是個體在身分認同上不 可或缺的一環。正因這透過創造而來的個別性特質,使每一個 生命個體都具有尊嚴和價值。 上帝是奧祕,具有上帝形像的男男女女也是奧祕。當我們 面對另一個人,不論對方多麼困乏、無能、殘疾、墮落,我們 都是面對一個神聖的器皿,是一個─以馬丁•布伯(Martin Buber)的經典用語來說─「汝」 (Thou)而非「它」 (it) 。 雖然我們肯定,從受孕的那一刻起,人就已具有其作為人的特 質了,我們必須承認,人的生命是人在與自己相遇的過程中, 慢慢發展的。當然,在色情書刊裡面,在化約主義的科學理論 中,在出於非醫療目的的醫學實驗裡,在交戰時不分青紅皂白 的殺戮行為中,我們都能將別人當成「它」一般的客體。但當 我們如此行時,我們就是在丟棄自己的人性。上帝之死並非如 尼采所相信的,帶給人類榮耀和光采,反而帶走了人類彼此尊 重的所有基礎和理據。創世記接下來的故事更進一步告訴我 們,當男人和女人不滿足於自己身為上帝形像的獨特尊榮,反 希冀讓自己變為上帝時,人類就把「他者」的存在當作是個 體自主性的威脅,並且在這充滿可操縱之物的世界裡,將「他 者」當作客體來操弄。 在這個(後)現代社會中,這種對於人類生命獨特性的 革命性觀點,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在這充斥各種對人的不 同定義─來自媒體、學術和商業世界─的世界裡,傳講這 樣的人觀,正是基督徒宣教重要的一環。人類應被看為具有 內在價值的存在,其價值不是被賦予(例如,不是由國家所 賦予),也不能被其他人所奪走;我們只能接受這個基本的價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31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032 聖經中的宣教

值。人類不是一個實用性的商品,以是否能夠主宰市場來決定 其價值。法國生物學家侯士當(Jean Rostan)對這種觀點背後 所隱含的道德意義,做了極佳的表達:

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生命是低劣、卑賤、窮乏 到不配得到任何的尊重,或不值得用熱情和堅定的 信念來保護。……我更樂於相信,當我們的社會用 極昂貴的代價來維繫一個無用、無能、或無可治癒 的生命時,其實是一項榮譽。我幾乎會以一個社會 付出多大的努力與警覺來維持對生命全然的尊重, 作為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依據。2

對基督徒而言,在這屬乎上帝的世界中,這種對人類價值 的敬重,究竟包括哪些內涵呢?

1. 關切人的苦難 雖然教會在歷史上留下許多污點,但在各個文化中,教會 也往往是關護窮苦人,為下監、無家可歸、瀕死者提供救助, 改善勞工環境等開創性工作的先鋒。 例如在印度,基督徒一直走在婦女解放運動的最前線;十 九世紀時,由於擔心激起當地民眾的反彈,殖民政府對婦女的 解放躊躇不前,因此這運動反由來自英美的宣教差會來主導。 印度當地一些最好的醫院和醫療教育單位,都是基督徒宣教差 會在過去設立的。許多印度人寧可捨棄官辦醫院而選擇基督教 醫院,因為他們知道基督教醫院個人觀護的品質是更高的。在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32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第 2 章 生命與治理 033

某些疾病的研究上,前來宣教的基督徒醫師和護士更開發出新 的外科技術和醫療處置,例如痲瘋病、肺結核、精神疾病或眼 疾等。此外,基督徒也將訓練女性醫師和女性護理人員的制度 引進印度;當其他的社群仍將護理當作是一種卑賤的工作、只 有未受教育的少女或是寡婦才適合從事的職業時,多年以來, 印度的護理工作幾乎都由英裔印籍和印度的基督徒來擔任。根 據統計,至二次大戰初期,印度百分之九十的護理人員─包 括女性與男性─是基督徒,而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從宣教性 質的基督徒醫院訓練出來的。3 泰國邊境的難民營,收容來自柬埔寨地區、躲避「赤棉 大屠殺」的難民;在這截然不同的社會情境中,海外基督使團 (即,內地會)宣教士高明道(Don Cormack)痛心地寫道:

一九七九年的事件之所以醜陋,是因個體生命 只剩低廉、卑賤的價值。我一直到受託尋找一個虛 弱的年輕產婦時,才深刻體會到這一點。這位母親 因為在叢林裡早產,產後大量出血,幾乎喪命,因 此從叢林邊界的營地送往附近的一間醫院。經過數 日的等待,她的丈夫請求我去打聽。可是,當我在 醫院裡對護士報出這位年輕母親的名字時,那幾位 護士竟大笑起來:「你以為我們會管這些人的名字 嗎?你如果在這裡找不到她,那就一定是在外面某 個大坑洞裡。4

然而,高明道也繼續寫道: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33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034 聖經中的宣教

在每個營區裡,總會有基督徒站出來,成為代 表愛心、關懷和遠離罪惡的一群人。教會當然有她 內部的緊張和紀律上的問題,許多人都還只是基督 裡的嬰孩。然而惹人注目的是,我們總會看到基督 徒在營區擔負一些重要的職務,如醫院病房雜工、 翻譯、配發救援物資等。5

2. 捍衛人權 雖然世界的民主體制越來越多,然而,國際特赦組織的報 告卻指出,比之過去,今日有更多的人受到國家政權的殘害, 包括強暴、毆打、電擊和其他形式的酷刑。該組織的研究員發 現,一九九七到二○○○年間,超過七十個國家的政府利用密 探或間諜來進行施虐,其中有些還是民主國家。6 終極來說,一個社會值得讓人繼續居住下去的關鍵,不在 賣場所能提供的商品數目,也不在其社會福利制度是否完善, 甚至不是免於教育或就業機會的歧視。真正的關鍵在於,這個 社會是否讓每個人都感覺受到鄰舍的欣賞和重視。聖經對上帝 的形像的理解,把「人權」的概念放在一個更恰當的位置,視 之為「人類在上帝面前的相互責任」。如果權利只被當成純粹 形式上、法理上的概念,在實踐中忽略了人類其實是以個體身 分活在關係之中,那麼,公民社會的公共領域就會凋零衰亡。 如此一來,我們就被化約成彼此對立的群體,只顧著宣稱自己 在他人面前擁有屬於自己的權利。 美國法學家培里(Michael Perry)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終究來說,任何一種世俗哲學的人權概念、任何主張人類本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34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26


第 11 章 耶穌指示的道路 231

11

耶穌指示的道路 約翰福音十二章 20∼26 節、十三章 34∼35 節

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的提拉克(Narayan Viman

Tilak;1862∼1919),公認是十九世紀末印度馬拉塔

(Marathi)地區「浪漫主義復興」 (romantic revival)的領袖。 他的許多詩作,表達了他切盼印度能就近基督的渴望,企望教 會能印度化,並將印度豐富的文化遺產獻給基督:

那日夜激動我靈的一切渴望 何時方能滿足? 要到何時方能得見我的祖國 將尊榮敬呈基督腳前?

是,何時方能得見至福的那日─ 國中先知奧祕的高言 和所有古老豐富的智慧 盡都承認祂完美的統治?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31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33


232 聖經中的宣教

喔,親愛救主,我將己一切所有─ 一切恩賜、才情、思維, 編成一只彩麗的花環, 獻與你安歇的足前。1

耶穌在第四卷福音書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們要什 麼?」 (約一 38)在約翰福音的故事裡,各種不同宗教傳統的 男男女女,總是在尋找些什麼。直到他們與耶穌相遇,追尋的 旅程才告結束。在第三章,身為猶太教領袖的尼哥德慕前來拜 見耶穌;第四章,耶穌與一位撒馬利亞婦人交談;在第十二 章,有幾個希臘人來見腓力,要求見耶穌(第 21 節) ;在這些 相遇的場合中,耶穌都留下了雋永的話語,其意義遠超過原本 談話的情境。 我們在本書第四章已經看到,「差遣」的主題在第四福音 書中占有顯著的位置。耶穌堅信,父為了一個特殊的目的而差 遣他。以色列期待著上帝的掌權,而耶穌相信自己是這個盼望 的實現:當他將上帝不可見的面容顯明在找尋生命答案的世人 面前時,萬民就被吸引聚集,終而實現上帝的掌權。因此,身 為一位好牧人(代表「王權」的一個隱喻),耶穌告訴猶太人 的領袖,他必須找回「不是這圈裡」的羊(約十 16) 。他要為 猶太民族而死,但也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約十 一 52) 。如今,當他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時,他得知有希臘人 希望求見他,因此也就看見他得榮耀的時候到了(約十二 23) ─ 這榮耀是因自己被釘十架而吸引萬民來歸向他(約十二 32∼33) 。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32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33


第 11 章 耶穌指示的道路 233

故此,上帝救贖子民的聚集,永遠都和耶穌的死息息相 關。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 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 24) 。十字架 之死的另一面,是產生一群新人類,一群有猶太人也有外邦人 的跨國性子民,歸屬在他榮耀的統治之下(約十 16,十七 20) 。

一、自由與受苦 在整卷福音書中,耶穌表現出一種最自由的人生姿態。他 不在乎別人如何看他,他不作社會習俗的奴隸,也不屈從於家 人或同儕對他的期待。他關切的是完成「那差我來者的意思」 (五 30) ;這才是他的餅和杯(四 34) 。甚至,他不久之後將死 的命運,原都是可以逃避的:「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 捨的」 (十 18) 。他雖把自己賜給眾人─包括他的仇敵─眾 人卻不能決定他該如何服事他們。基督自由的本質,就是單單 順服他口稱為「父」的那一位。這深刻地挑戰著世俗對自由的 觀念。 如果在基督裡的上帝是為了人類而自由的上帝,如果上 帝選擇只在獻出自己的愛中才表現上帝的自由,那我們就不 能再從個人主義的觀點來了解自由,或把自由當作一種實體 (substance) 。自由並非我們所擁有的特質或一項物品。自由發 生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我必須通過「他者」來實現自由, 也是我為了「他者」而領受的。自由意味著「為他者的自由」 (being-free-for-the-other) ,因為我從上帝和他者得到存有的確 認。 由此可知,失去自由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緊抓自己的生命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33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34


234 聖經中的宣教

不放,彷彿這是我自己的財產,而非上帝為了他人而在我身上 賜下的禮物。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 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十二 25) 。 「愛惜和恨惡」是 希伯來文用來表達強調之意的用詞:為了愛上帝並在世上成 就祂的旨意,我們必須跨過冀求安定、跨過保全自己的內在天 性。 出於對受造物的愛,在基督裡的上帝選擇受苦,且因他選 擇受苦,所以苦難無法勝過他;苦難無法吞噬他,因他已將外 在的苦難吸納在生命之中。英國神學家菲德斯(Paul Fiddes) 如此說道:

當一個人接受自己的苦難時,施加苦難的人就 完全失去控制他的權力;終極而言,施虐者或壓迫 者在各方面都失去了宰制的能力。當受苦者不再恐 懼外在、陌生的苦難時,他就有力量忍受、抗拒殘 暴者─即使只是精神層面的。2

菲德斯繼續說道:

他透過受苦來實現他存有的意義,因為他惟 有與世界一同受苦,才能更真實地成為他自己;只 是,苦難本身並非他所要成就的目的;真正成就 的,乃是上帝的心意。這位永活的上帝透過苦難將 許多兒女帶進榮耀裡,他也因此而得著榮耀。3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34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34


第 11 章 耶穌指示的道路 235

這奧祕─ 上帝在基督裡自由地受苦,並承擔世上的羞 辱、罪惡、過犯─與人世間所有宗教的教導都背道而馳。對 堅信上帝是完全超越的穆斯林來說,這顯得尤為刺眼。然而, 我們卻惟有通過耶穌的生命─死與復活,才能徹底反思何謂 「超越的上帝」的真義: 受苦之上帝的超越性(the transcendence of a suffering God) ,必須從超越性的苦難(transcendent suffering)來理解,而非從超然於苦難之外 (transcendence beyond suffering)來理解。只有三 位一體上帝的觀念,才能解釋「超越性苦難」的意 義……他以自己吸納了所有的苦難,正如他含括了 所有人類的關係一樣;但是,當他在受苦時,他同 時又是自外於這個世界的:他透過自己更深、更駭 人的苦難深淵,把我們一切的苦難加諸己身。4

二、受苦與宣教 因此,教會當如何見證這位三一的上帝呢?耶穌對門徒 的呼召,是要他們前往他所去之處: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 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約十二 26) 。而耶 穌所往的,又是何處?他所往的是受死─ 死在耶路撒冷城 外,承受完全的遺棄和羞辱!所以,何處是門徒群體(disciplecommunity)受召所當去之處?以潘霍華一九四四年在獄中所寫 的話來說,「作基督徒並非必須在某特殊方面宗教化,去培養 某種特殊形式的苦行(如罪人、懺悔者,或聖者),而是切切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35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34


236 聖經中的宣教

實實地作一個人。使一個人成為基督徒的,不在於守宗教上的 某些法規,而是在今世的生活上積極地參與上帝的痛苦。」5 在潘霍華寫於獄中的另一篇文章中,他也這樣說:

服從別人的命令而受苦,比出於自由、出於責 任而還要承受痛苦容易得多。與他人一同受苦,也 遠比單獨受苦更為容易。像個出名英雄般地受苦, 比獨自承受不名譽的苦容易得多;忍受肉身死亡的 苦,也比精神上受苦容易得多。基督是自由、孤 單、不名譽地受苦,且肉體與精神都受苦難;從那 時候起,許許多多的基督徒也與他同樣受苦。6

當然,基督徒會因各樣的原因受苦。在這仍未完全更新 的受造世界裡,我們同樣會經歷傷害、疾病、意外、自然災害 和戰爭等人類命運共同的痛苦。基督徒無法免於這些塵世的苦 痛。有時,我們也因自己的愚昧而受苦─例如當我們缺乏文 化的敏銳度、輕率採用急就章的佈道方式,以致招來本地群眾 的忿怒時。時而,基督徒也因時空環境和偏見而受苦;例如, 當美國向伊斯蘭國家開戰時,中東和其他伊斯蘭教國家(如印 尼和巴基斯坦)的教會,就成為群眾暴力攻擊的目標。在中東 地區,有些群體長久以來都信仰基督(其中許多都在伊斯蘭教 興起之前歸信基督教) ,卻因西方殖民主義而蒙受污名。 然而,耶穌邀請門徒承受的苦難,是與他一樣出於自由 選擇的受苦。小乘佛教和不二印度教(Advaita Hinduism)對 「自我否定」 (self-denial)的闡釋是「無我」 ,但基督徒對自我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36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34


第 11 章 耶穌指示的道路 237

否定的了解卻是「捨己」;這樣的否定並非形而上的,而是倫 理性的。基督徒的捨己是將自己完全交予上帝,使上帝完成祂 對此世的心意。當基督徒對自己的生命說「不」,就是在對他 人的生命說「是」。當基督徒選擇冒著暴力或疾病的風險(以 及身旁家人的奚落),在西方國家中殘破的貧民窟工作,在發 展中國家巨型都會中的貧民窟或外來民族居住區服事上帝時, 他們就是如同麥子落在地裡,死了。 且讓你的想像力稍微奔馳到公元二五一年北非的迦太基 城。這地方正受到傳染病─可能是麻疹─的嚴重侵襲,基 督徒也剛從德修斯大帝(Decius)激烈逼迫的苦難中慢慢恢復 過來。基督徒領袖不是被殺就是被囚,他們的家被燒毀,他們 的店被洗劫。因這疾病,有錢的異教徒全部蜂擁逃離迦太基, 但就在這危急的時刻,當時的居普良主教卻引用馬太福音五章 43∼48 節向信徒講道,激勵信眾不要顧惜自己的性命,甚至不 要在意教會將來的存續,反應去愛不久前才逼迫他們的仇敵。 留在迦太基城照顧病痛的異教徒和基督徒,正是向人們展現基 督之愛的絕佳機會。近年發表的一份相當可靠的研究指出,選 擇留下而非逃離當地的一小群基督徒,其存活下來的比例不但 比異教同胞更高,而且,這危難期間受基督徒照顧幫助的異教 徒,也很可能因此對這以行動來展現的信仰更為開放。7 在許多的例子中,我還可以舉一個與我個人經歷相關的 例子。安東尼是位在盧安達國際學生福音團契服事的同工,一 九九四年,他的家人和朋友幾乎全數死於滅絕圖西族的屠殺行 動。當他被帶到難民營時,國外的友人都建議他到歐洲從事 神學的學習和研究。安東尼回絕了這項提議,並回信給友人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37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34


238 聖經中的宣教

說:「若我不能分享我同胞的苦痛,當一切恢復穩定、沉靜之 後,我又怎能分享我同胞們的喜悅呢?」他選擇留在難民中間 工作,對抗自己族人的罪惡,因而也目睹一些人走向基督的信 仰。 耶穌事奉的核心,是頑強地向邪惡的權勢發出挑戰,不 論它是侵害身體的疾病、折磨心靈的惡鬼、壓碎人心的惡行或 屈辱,抑或破壞群體的偶像崇拜及假冒為善。然而,這是在他 至為脆弱的情況下發出的挑戰。為了這些挑戰,我們看到他死 前在客西馬尼園中極度的傷痛,也看見他在各各他被上帝所遺 棄。十架本身就是耶穌最大的寓言,道出他使命的弔詭性。在 看似完全失敗的悲境裡,上帝卻得勝了。上帝的軟弱使罪惡得 以攻克。如今, 「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 (約十二 31) 。 就在耶穌自願擁抱十架之羞恥和屈辱的行動裡,他展現 了上帝在愛中與「一切為暴虐所苦之人」的聯合。當然,他與 所有的罪人一同死了,包括劊子手、旁觀者和所有的受害者。 然而,我們不能忘記,他是受到政治的控訴,死於政治體制之 下。他因在愛中與萬人聯合,所以,他和某些受苦的人一樣, 蒙受暴力之害。如此一來,因著一位受害者的寬恕,就讓整個 體制的所有人同蒙赦免。然而,這體制中的人若要得蒙赦免, 惟有透過回轉( 「悔改」 )離開那個拒絕上帝的共犯結構。追隨 耶穌的人,是受召去認同我們社會和政治體制中最底層者的一 群人,並擁抱原本不屬於我們的苦難。這包括要從他們的觀點 來看待這世界,也包括拒絕當今世界的既得利益者所抱持之安 逸的世界觀。 所以,耶穌所行的道路,就是他呼召教會所當行之路。這

Q501 聖經中的宣教--386頁.indd 238

2018/10/5 週五 下午 12:08:34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