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縱覽

Page 1



書名頁.indd 1

2015/4/10 下午4:11


e目 錄g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1

Part I 歷史樞紐 1. 四福音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7 2. 馬可福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9 3. 馬太福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7 4.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 . . . . . . . . . . . . . . . . 073 5. 路加福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85 6. 使徒行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9 7. 約翰福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5

目錄頁.indd 1

2015/4/10 下午4:10


Part II

第十三位使徒

8. 保羅與其書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9 9.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 . . . . . . . . . . . . . . . . . 185 10. 哥林多前後書 . . . . . . . . . . . . . . . . . . . . 205 11. 加拉太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7 12. 羅馬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7 13. 歌羅西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9 14. 以弗所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1 15. 腓立比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5 16. 腓利門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5 17. 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 . . . . . . . . . . . . 341

目錄頁.indd 2

2015/4/10 下午4:10


Part III

從苦難到榮耀

18. 希伯來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1 19. 雅各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3 20. 彼得前後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5 21. 猶大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5 22. 約翰一、二、三書 . . . . . . . . . . . . . . . . 473 23. 啟示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3 24. 千禧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9 作者介紹 / 613

目錄頁.indd 3

2015/4/10 下午4:10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1

2015/5/22 上午 08:40:15


David Pawson

002 新約 縱覽

證據的經文彙編,僅供傳道人隨己意取用。 投入軍伍時,我的行囊中裝滿了依據這類技巧所建 構的講章。從前我面對的會眾多為婦孺,如今我面對完全 不一樣的會眾—全是男性,我那貧乏的講章存貨很快就 用完了。尤其在我被派駐海外前,在英格蘭的義務役禮拜 中傳講的那幾篇,在台下激不起一點漣漪。 後來我被派到葉門的亞丁(Aden) ,等於從零開始建 立教會,服事對象從職業軍人到皇家武裝部隊的年輕短期 國民兵。我如何使這些男士對基督教信仰感興趣,進而矢 志跟隨呢? 有件事(如今我會說是「有一位」)促使我下定決 心:在幾個月內以一系列的證道,把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 錄講完一遍! 結果證明那對我們大家都是一趟發現之旅。當我們 把聖經當作整體來看,它就成了一本新書,套句俗話,從 前我們只見樹不見林。如今神的計畫和目的以全新方式向 我們開啟,我們有了可以大快朵頤的靈糧,想到我們是宇 宙救贖計畫的一部分,就大得激勵。聖經的故事讀來既真 實又親切。 當然,那時候我所作的「縱覽」相當簡單,甚至可 說天真,像是美國觀光客用二十分鐘的時間「逛」大英博 物館—而且如果穿著跑步鞋的話,可以縮短到十分鐘! 我們匆匆走過幾世紀,好幾卷書只能驚鴻一瞥。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這也為我後半生的生命與事奉 定下道路。自那以後,我成了「聖經教師」 ,雖還只是個 雛型而已,與人分享認識全本聖經的興奮感,從一個抱負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

2015/5/22 上午 08:40:15


前 言 003

變成一股熱情。 當我退役回到「正常」的教會生活,我決心帶領會 友以十年的時間讀完整本聖經(如果他們能忍受我那麼久 的話) ,這表示我要在每次崇拜證道中講「一章」 。於是我 得花很多時間準備(以講章而言,每十分鐘的證道背後需 要研讀一小時) ,然後傳講(四十五至五十分鐘) 。兩者比 例類似烹調一餐和享用它的時間。 如此系統解經的效應印證了它的正確性,人心對神 話語的真正飢渴被顯明出來。許多人遠從四面八方而來, 如同其中一些人所說的:他們來「充電」 。不久,這流動 又從「湧入」變成「流出」 。起初,為了生病或必須待在 家裡而無法前來聆聽的人,我們準備了講道錄音帶,後來 這些錄音帶卻成了各方索取標的,最後,這些錄音帶寄到 一百二十個國家,數量高達數十萬卷。對此結果沒有人比 我更驚訝。 之後,我離開白金漢郡的金山(Gold Hill)到薩里的 喬福市(Guildford)服事,並參與了米爾米德中心 (Millmead Centre) 的建造,此中心包含一座非常適合我 延續此教導事奉的理想講堂。落成時,我們決定以不間斷 的方式朗讀全本聖經來祝賀。我們一共花了八十四小時, 從主日傍晚直到週四早上,每個人朗讀十五分鐘,然後交 由下一位讀。我們使用的是《當代聖經》(The Living Bible) ,那是最容易用頭腦和心靈朗讀和聆聽的版本。 籌畫時,我們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狀況,但這活動 似乎激起大家的興趣,連市長都想加入,恰巧(或是天 意)他讀的經文中有一句是: 「她丈夫在城門口與本地的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

2015/5/22 上午 08:40:15


David Pawson

004 新約 縱覽

長老同坐,為眾人所認識。」他非要我們把那一頁影印下 來給他,因為他要拿給太太看。有一位女士則是剛好路 過,她原本要去找律師辦離婚手續,也臨時加入,結果讀 到: 「神說,我恨惡休妻」 ,因而改變了離婚的打算。 總計有兩千人參加這項活動,賣了半噸重的聖經, 有些人抽出半小時來參加,但幾個小時後還捨不得離開, 自言自語地說: 「再多聽一卷書吧,然後我一定得走了。」 那是許多人(包括最忠心出席聚會的會友)有生以 來第一次從頭到尾不間斷地聆聽每卷書的內容。絕大多數 的教會裡僅每週讀幾句,而且幾乎不曾連貫地讀。有任何 其他的書被這樣零碎地讀,而還能引起興趣的嗎?更別提 令人興奮了。 於是,我們在主日開始逐卷查考全本聖經,因聖經 不是只是一本書,而是許多本,事實上它是一套叢書 ( 「聖經」一字的拉丁文和希臘文都是複數) ,而且不只是 許多本書,更是許多種類的書—歷史、法律、書信、詩 歌等。因此,當我們研讀完一卷書,要開始另一卷時,有 必要先瀏覽介紹該卷書的引言,其中應涵蓋最基本的問 題:這卷書是什麼類型?何時寫的?誰寫的?為誰而寫? 最重要的,為什麼要寫這卷書?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解開 其信息的「鑰匙」 。我們必須將每卷書視為整套叢書的其 中一部分,才能夠完全了解其中信息,而每「一節」的上 下文並不只是那一段文字而已,基本上整卷書都是那「一 節」的上下文。 現在,有更多人把我當作聖經教師,我應邀到大 學、大會和基督徒特會上演講—起先僅在英國國內,但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4

2015/5/22 上午 08:40:15


前 言 005

因著講道錄音帶開路的緣故,到海外的次數愈來愈多。我 很喜歡交朋友、到沒去過的地方看看;不過,坐巨無霸噴 射客機的新奇感則不到十分鐘就消失殆盡! 無論到何處,我發現有許多人十分渴慕認識神的話 語,我為錄音帶的發明感謝神,因為和錄影帶不同的是, 錄音帶的規格全世界統一,在各個地方都能使用,飢渴於 神話語的心靈因此能獲得滿足。成功的佈道事奉有很多, 但是使歸信者堅固、成長而成熟的教導事奉卻太少。 我本來有可能一直持續這樣的服事型態,直到結束 牧職。但是,主又再一次地出乎我意料之外,促成了本書 的出版。 一九九○年代初期,一位在牛津附近瓦林福德市牧 會的朋友湯普森(Bernard Thompson) ,問我願不願意在 聯合聚會中作一個短系列的證道,目標是提高對聖經的興 趣和知識—一個保證讓我上鉤的主題! 我說我願意一個月去一次,一次用三個小時講一卷 書(中間當然有一段茶點時間) 。我也要求他們,在聽道 前後必須將那卷書從頭到尾讀完,之後那幾週,傳道人的 證道和家庭聚會的討論,也都要從那卷書中找主題。希望 以這種方式讓大家對那卷書更加熟悉。 我有雙重目的,一方面要引起興趣,讓大家迫不及 待去讀它。另一方面,我提供給大家足夠的知識和資訊, 好讓他們讀的時候,可以因為了解它在講什麼而感到興 奮。為達到這個雙重目的,我使用各項輔助教具,包括照 片、圖表、地圖和模型。 這套方法真的管用,才講了四次,亦即四個月之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5

2015/5/22 上午 08:40:15


David Pawson

006 新約 縱覽

後,人們就要求我接下來五年把全部六十六卷書講完!我 大笑後婉拒了,說我那時可能回天家了(說實在的,我幾 乎不曾在六個月之前就把事情訂下來,我不想抵押未來, 也不想假定到時我一定還健在) 。但主的計畫和我不同, 靠著祂,我終於跑完這場馬拉松。 過去二十年來,我的錄音帶都是由定錨錄音(Anchor Recordings, http://anchor-recordings.com)發行,當哈里斯 (Jim Harris)主任聽到這些聚會的錄音帶之後,便催促我 製作錄影帶。他劍及履及地安排攝影人員和製作團隊,把 主堂變成攝影棚,找一批人當聽眾,每一趟以三天的時間 錄製十八段節目,一共花了五年才完成「新舊約縱覽」的 全套錄影帶。 如今這些錄影帶流傳世界各地,被用在家庭聚會、 教會、大學、軍中、吉普賽營區、監獄和有線電視網。有 次我到馬來西亞作短暫停留,這套錄影帶以一星期一千套 的速度被買走,至今已滲透到全球六大洲,包括南極洲! 人們多次說,這是我「留給教會的遺產」 ,它是多年 工作的果實,這點自不在話下。今年我已年過七十歲,當 然我不認為主在我身上已經完工,但我一度真以為這件事 已大功告成,但我錯了。 哈潑.柯林斯(HarperCollins)出版社找上我,有意 出版這份材料。雖然過去十年來,我為其他出版社寫過 書,確信書籍是傳播神話語的好方法;不過,我對出版套 書的提議卻有兩大疑慮,第一是關於這些材料的來源,第 二是關於它口語傳播的方式,令我非常猶豫。讓我先來說 明第二點。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6

2015/5/22 上午 08:40:15


前 言 007

首先,我的證道、授課或演講從來沒有逐字稿,都 是依據筆記而講的。我不僅在乎內容,也很在乎溝通方 式。我的直覺告訴我,完整的手稿會打斷演講者和聽眾之 間的親密感,尤其會令演講者不看聽眾而看講稿。即興成 分較多的演講,不但表達較多的情感,也能對台下的反應 更有回應。 所以,我的演說風格和寫作風格大不相同,必須依 照功能調整。我喜歡聽自己的錄音帶,有時還被自己深深 感動。閱讀自己的新作也饒有興味,我常對內人說: 「這 本書寫得真好!」但是當我讀我的證道逐字稿,卻覺得很 丟臉,甚至驚駭莫名,重複的字句多成這樣!不著邊際的 冗長句子,還有不完整的句子!動詞時態混雜,甚至過去 式和現在式混著用!我真的把正統英語濫用成這樣嗎?但 證據叫我無可推諉。 於是我明白地表示,我不可能考慮把這材料全部完 整地寫出來,光是把它們一篇篇講出來已花去我大半輩 子,我沒有時間再寫了。沒錯,為了製作其他語言的錄影 帶,如中文和西班牙文,所以已經有了 現成的字幕腳本。 但是想到直接拿字幕印製成冊,我簡直驚惶萬分。或許是 和驕傲的最後搏鬥吧,想到我在其他著作中所耗費的時間 和心力,要我修潤腳本令我感到力不能勝。 出版社要我放心,表示文字編輯會修正絕大部分的 文法錯誤,但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還是他們建議聘請一個 與我和我的事奉相合的人來「操刀」 ,將這份材料改寫至 合適出版。他們挑中安迪.派刻(Andy Peck) ,我確信他 足以勝任,儘管結果可能既不會像是我寫,也不會像是他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7

2015/5/22 上午 08:40:15


David Pawson

008 新約 縱覽

寫的那樣。 我把所有的講義、錄音帶、錄影帶和字幕腳本都交 給他,他的付出不下於我,他下了很大的工夫,使我得以 傳達真理,使更多人得自由,所以我對他萬分感佩。如果 給先知一杯水就能得到獎賞,那我要為安迪這麼有愛心的 勞苦工作而獲得的獎賞,大大感謝神。 第二,我從來不曾仔細保存使用的材料,部分原因 得感謝神賜給我不錯的記性,不用翻查就可以引述嘉言和 實例,或許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從未有秘書協助整理。 在我的事奉中,書籍一直扮演重要角色,我有三噸 重的書—依據上次搬家公司告訴我的。我有兩個房間和 一個花園小屋擺滿了書,共分三大類:讀過的、想讀的、 不可能讀的!書籍帶給我很大的祝福,帶給內人很大的不 便。 目前為止,占據書架最多的是聖經註釋書,每次預 備查經,我都先盡己所能地查閱所有相關著作,參考學者 觀點和靈修著作,來增添或修正我的筆記。 要把所有想感謝的人名都列出來是不可能的。我和 許多人一樣,從一九五○年代開始 ,每期《每日讀經》 (Daily Bible Readings)一出刊就趕緊取來,如飢似渴地讀 著,所以我要感謝包恪廉(William Barclay) ,他對新約 背景和語彙的知識是無價之寶,他簡明的寫作風格是我效 法的目標—儘管後來我開始質疑他解釋經文的「自由」 作風。我要感謝為我開啟新約聖經的斯托得(John Stott) 、滕慕理(Merill Tenney) 、費依(Gordon Fee)和 韓卓森(William Hendrickson) ,以及開啟舊約聖經的莫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8

2015/5/22 上午 08:40:15


前 言 009

特雅(Alec Motyer) 、溫瀚(G. T. Wenham)和柯德納 (Derek Kidner) ;還有 Denney, Lightfoot, Nygren, Robinson, Adam Smith, Howard, Ellison, Mullen, Ladd, Atkinson, Green, Beasley-Murray, Snaith, Marshall, Morris, Pink 等許 多人,可惜無法在此一一銘謝。兩本出於女性筆下的小 書:米爾斯(Henrietta Mears)寫的《聖經綜覽》 (What the Bible is All about) ,和霍哲根(A. M. Hodgkin)寫的 《聖經中的基督》 (Christ in All the Scriptures) ,也令我永 誌不忘。聆聽這些人的訓誨是我莫大的榮幸,我向來把樂 意學習視為教師的基本要求。 我像海綿一樣吸收這一切資源,很多讀過的東西都 記得牢牢的,只是無法記得是在哪一本書上讀到的。若是 為講道而整理這些資料就不大要緊,因為絕大多數作者的 目標也是為了幫助傳道人,並不期待被時常引述。事實 上,假如講道中一再提到某句話是出於哪一位作者,會令 聽者無法專心,也會誤會傳道人愛提及名人以引起注意, 或間接地顯示自己博覽群書。我在前段的致謝也可能這樣 引人誤會! 但是印製成書和口語傳道不同,書籍涉及版權,我 就是因為害怕觸犯別人的版權,而不敢讓我的講道被重製 成書,怎麼可能回溯四十年間的信手拈來?就算可能,必 要的註解也會使書籍的厚度和價格都多出一倍。 我的拒絕,等於也是不准最需要這些材料的讀者受 益,出版社說服了我,使我承認這個作法不對。起碼我可 以為收集和整理這些材料負責,而我也有十足的信心,這 套書裡的原創部分足以作為出版的充分理由。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9

2015/5/22 上午 08:40:15


David Pawson

010 新約 縱覽

在此,我只能提出道歉和感謝,為著多年來從閱讀 中掠奪的或少量、或大量的資料,只盼那些被掠奪的作者 將此視為真誠的恭維和仿效。套用我從某處讀到的一句 話: 「某些作者論到他們的著作時,常說: 『我的書』 …… 不如說『我們的書』更佳,……因為在那些著作裡出自別 人的東西,通常比他們自己的還多。」(原出自帕斯卡 〔Pascal〕 ) 所以,這是一本「我們的書」 !我自忖,自己大概是 法國人所不諱言的「通俗作家」吧,意思是把學術的教導 變簡單,讓「一般人」也能了解。雖是「通俗作家」 ,余 願足矣。曾有位老婦人在我講解完一段相當艱深的經文之 後,上前來對我說: 「你把它切成好幾個讓我們能吸收的 小塊。」其實,我向來的目標就是希望能使十二歲的孩子 聽得明白,並且了解其中的信息。 有些讀者會對書中缺乏經節提示而感到失望,甚至 挫折,尤其是想查證我所說的是否正確的讀者!但我是故 意不給參考經文的。神是一卷一卷地賜下祂的道,不是分 章節給我們的,那是好幾個世紀以後兩位主教(一位法國 人和一位愛爾蘭人)的傑作,使得我們比較容易找到「某 章某節」 ,卻因此容易忽略上下文。有多少引述約翰福音 三章 16 節的基督徒,也能流利地背出第 15 節和 17 節?許 多基督徒不再「研讀經文」 ,而是只憑章節「查聖經」 。所 以我依照使徒們的習慣,只提作者名字—如以賽亞或大 衛或撒母耳所說。舉個例子,聖經說: 「神吹哨」 ,哪裡這 樣說?在以賽亞書;是在講什麼?請你自己去查吧。你就 會發現神何時說過,又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是你自己找到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10

2015/5/22 上午 08:40:15


前 言 011

的,你也會獲得一種滿足感。 (譯註: 《現代中文譯本》譯 為「吹哨」 ,和合本譯為「發嘶聲」 。) 最後,我希望這些聖經書卷的縱覽能幫助你更加認 識神的話、愛慕神的話,但在這期待的背後還有更大更深 的渴望,就是你也能更認識、更深愛所有書卷的主旨— 神自己。有個人在短短幾天內看完全套錄影帶,他說了一 句令我大為感動的話: 「現在我對聖經有更多的認識,但 最重要的,是我深深感受到神的心意,那是我以前從來沒 有過的。」 當聖經教師聽到如此反應,夫復何求?願你也有相 同的經歷。當你展讀這套書時,願你能和我一同說: 「讚 美歸與聖父、聖子和聖靈!」

大衛.鮑森 寫於謝伯恩聖約翰,二○○八年 J. David Pawson Sherborne St John, 2008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11

2015/5/22 上午 08:40:15


David Pawson

012 新約 縱覽

讀一點約翰或馬太福音 再讀一點創世記 零碎地恣意而讀 我真以為我知道聖經在講什麼 以賽亞書的某幾章 詩篇的某幾篇、詩篇二十三篇 箴言第一章、羅馬書第十二章 我真以為我認識神的道 直到我發現從頭到尾地讀 卻是另一回事 從頭到尾連貫地讀聖經 於我是陌生的。 喜歡把玩聖經的人啊 你在結束疲憊的一天時跪下 打著呵欠匆匆作個禱告之前 這裡沾一下、那裡嘗一點。 你們用這樣的方式對待這書中之冠 對其他的書卻不會這樣 單取一段來讀 只投以不耐煩的一眼。 請試試更配得上這書的程序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12

2015/5/22 上午 08:40:15


前 言 013

試試用更寬廣而深遠的觀點看; 當你從頭到尾地讀完聖經時 你會在驚奇與嘆服中屈膝。 作者:佚名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13

2015/5/22 上午 08:40:15


部名頁.indd 1

2015/4/10 下午4:11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17

2015/5/22 上午 08:40:17


David Pawson

018 新約 縱覽

那位至高的作者,然而這些作者仍可以自由地用自己的方 式來表達。其實,這些作者幾乎都不知道自己寫下的這些 文字,將來有一天會被列為聖經。 此外,請謹記檢視作者的用意,聖經裡一些看似矛 盾的地方往往就能迎刃而解。譬如,保羅肯定地說,得救 是靠信心而非行為,而雅各卻在他的書信中教導信心需有 行為,這當中的爭議就可以從寫作動機去解決。當保羅在 羅馬書中處理信心的主題時,他要解答的一連串問題跟雅 各所面對的完全不同。保羅關切的是,切莫以為可以靠自 己的行為得救。雅各關切的是,信心要伴隨著行為方顯出 是真信心。

一致性 雖有這些多樣性,但聖經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真正的 作者是神。聖經有個主題,貫穿全書:揭開一齣救贖大 劇,以創世記為始,啟示錄為終。創世記一至三章和啟示 錄二十一至二十二章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兩卷書的寫作時 間相隔一千六百年,卻反映出神的奇妙作為。聖經的一致 性清楚可見,而這一致性卻非意味著單調。就像只有一神 卻有三位格,照樣,祂的道也反映出一致性與多樣性。

研經方法 每次查考聖經時,我們必須將下述具同等重要性的 兩點謹記在心: 1 多樣性:分析一卷書時,要注意這卷書與其他書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18

2015/5/22 上午 08:40:17


1

四福音書 019

卷的相異處。 2 一致性:注意這卷書與其他書卷的相似處,以及 它如何與整部聖經的架構配合。 自由派讀聖經時傾向於將焦點放在多樣性,而否認 聖經的一致性。福音派讀聖經時傾向於關注一致性,唯恐 以多樣性為焦點會曝露出其中的矛盾。 聖經的作者是神,內容具有一致性,然而,每一卷 書都是由一個人為了一特定目的而寫;我們讀經時需兼顧 二者,以保持平衡。假如我們只看見聖經的作者是神,未 能注意到不同的作者如何處理相同的主題,就會在某一重 要的真理範疇中,不知不覺地從事錯誤的解讀。我們會犯 的錯誤在於,處理任一主題的相關經文時,會詮釋得好像 是取自同一卷書、具有同一信息和寫作風格,而忘記神乃 是使用每一卷書及其作者的獨特處境來傳達祂的真理。另 一方面,假如我們只看個別的書卷,可能會忘記它是整套 叢書中的一卷,忘記神集合整套書來呈現祂一貫的主題與 美意。 我們研讀福音書時,尤其能顯出此一作法的價值。 從某方面來看,寫耶穌的福音 的四位作者有一致的寫作主 題,而且寫作時期、人物和地點都相同,但是,每一位作 者在寫作時,心裡都有一特定的焦點和讀者群。尤以約翰 福音獨樹一格,約翰福音和其他三卷內容頗多雷同的「對 觀福音」顯然有別,若具體地去看這些差異,更能看出約 翰是如何自成一格了。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19

2015/5/22 上午 08:40:18


David Pawson

020 新約 縱覽

❙ ❘ 四福音書 四福音書是最貼近耶穌生平的記載,內容涵蓋祂的 一生、死亡和復活。不過很多人不了解,其實四福音書的 寫作風格獨一無二,在第一世紀前所未聞,在現代也沒有 可相提並論的。細心的讀者會知道,若要正確解釋四福音 書,不但要看該節經文的上下文,還要從整卷福音書的文 本去看。假如解經者不了解福音書的文體,所作的解釋就 會有問題。在個別查考每一卷福音書之前,我們需要先弄 清楚「福音書」屬於哪一類文體。

為何叫福音書? 福音書當然不是自傳,因為耶穌從未寫過任何書, 但福音書也不是正規的傳記,因為每一卷福音書都有超過 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描述耶穌的死。沒有一本傳記會用三分 之一的篇幅來處理傳主之死,無論那人的死亡有多壯烈或 多悲慘。或許,最好的類比不是從文學世界裡去找,而是 在現代生活中去找:福音書就好像新聞公告。 英文的「福音」(gospel)一字,相當於希臘文的 euangelion,這個字在新約時代是形容一位信使在大城小 鎮宣布令人震驚的消息,典型例子就是打敗敵人或皇帝駕 崩。同樣地,福音書也是一種新聞的發布,能直接讓人知 道這是令人興奮的好消息,言下之意,這消息一經公布, 世界將不再一樣。 公告通常是讀出來給人聽的,照樣,福音書也是供 人朗讀的(新約其他書卷亦然) 。今天,如果我們把它唸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0

2015/5/22 上午 08:40:18


1

四福音書 021

出來(就算是只給自己聽) ,必然會與默讀一樣獲益良多。

為何而寫? 福音書之所以用我們現在所知的形式寫下來,原因 十分清楚。基督升天之後的數十年間,使徒大力傳揚福 音,教會不斷增長,遍及整個羅馬帝國。因此,許多人希 望從那些擁有第一手訊息的人那裡,得到耶穌生活事件的 「新聞報導」 。於是,曾經目睹耶穌言行的見證人,有必要 寫下關乎祂的生平事蹟的可靠記述。

為何有四部? 首先,令許多人驚訝的是竟有四部福音書,且在內 容與用語上多有重疊,某些人認為這未免多餘。何必要有 四部,尤其如果說的是同一件事?假設只有一部福音書, 對我們豈不方便得多?為何沒有人把四部彙編成一本,分 配每位作者各自負責一部分? 這聽起來似乎合理也合邏輯,然則每當有人試圖將 福音書調整成一部,必遺漏某些重要的事。神默示四部福 音書必有祂的原因,正如祂也有充分的理由讓聖經其他部 分有所重複一樣。譬如造天地的敘述,在創世記一章和二 章各有一次—分別從神的觀點和人類觀點敘述。以色列 歷史也記述了兩次,分別在列王紀和歷代志,所涵蓋時間 雖相同,敘述觀點卻完全不同。照樣,耶穌的生平與受死 經過也有四次記述,因為神希望給我們不同的角度,好讓 我們充分了解全貌。 若要為協和客機拍照,起碼得從不同角度照上四、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1

2015/5/22 上午 08:40:18


David Pawson

022 新約 縱覽

五張,才能夠讓人看到飛機的全貌。類似的道理,耶穌是 自古以來最奇妙的人物,所以神給四個人默示,讓他們各 自寫下他們所看到的。福音書的作者各自從獨立觀點描寫 耶穌。

默示 從福音書的不同寫作角度,讓我們領悟到關於聖經 默示的一大重點,就是聖經的作者並非「文字處理器」 , 好像照著神口述一字不漏地寫。 * 神使用不同的人來寫 作,是希望從個人對耶穌的了解,在特定的寫作目的之 下,傳遞神的信息;但是,他們所寫的又是神的道,每一 個字都是神所默示的。既是神的道又是人的話語,因此默 示裡包含每一位作者的特性。

四部福音書彼此間有何不同? 當某位名人故去,通常會有一系列不同類型的文章 緬懷他。 1 首先發表的訊息,通常是告訴我們此人做過什麼 事;最早出現的訃聞即滿足此目的。 2 接著大家會對此人說過什麼話感興趣,於是開始 出版他的書信與言論集。 3 然後到第三階段,從言論和行為的背後發掘他是

* 註:創世記和啟示錄各有一些部分例外,有跡象顯示那些部分是從神的口 述直接記下的。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2

2015/5/22 上午 08:40:18


1

四福音書 023

怎樣的人,細看他的個性、動機,探究他內在的 真實模樣。 四部福音書剛好依循這三個階段,請看本章末的簡 表(見第 27 頁) 。馬可福音最關切的,是耶穌做了什麼 事,焦點擺在耶穌的行動、神蹟、受死與復活。馬太福音 和路加福音收集更多耶穌說過的話,比馬可更多記載祂所 傳的道。約翰福音就不單是對耶穌所做的感興趣,也不是 單把焦點放在祂說過的話,約翰最關切的是耶穌的身分, 祂究竟是誰。四福音書雖各具特色,卻因此呈現耶穌的多 重樣貌,為後世提供了一個全方位觀點的耶穌,使我們對 祂有全面的了解。

如何研讀四福音書? 了解福音書是獨特的文體之後,我們可以從兩方面 明白這些著作的含義。首先如上述,就是需要從每位作者 的見解去讀每部福音書,看作者所看見的,從作者的角度 去了解耶穌;第二方面是從寫作的動機去讀,看作者希望 讀者怎樣回應。雖然四福音書在這兩方面會有部分相同的 地方,但對於我們閱讀每卷福音書仍大有幫助。

作者的見解 每一部福音書的作者,都想傳達一個有關耶穌的見 解,因此就根據這個見解來組織自己的素材(見第 27 頁) 。作者不只是想傳達記憶中耶穌的言與行,更想讓讀 者在某種脈絡下,了解耶穌的生平。各作者的觀點並非僅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3

2015/5/22 上午 08:40:18


David Pawson

024 新約 縱覽

見於自身所寫的福音書,因為不同作者之間也有重複之 處;但我們依然可以清楚看到,每個作者都有一主要的見 解:

❚ 馬可的福音書最早寫成也最短,他看耶穌是人子。 ❚❚ 路加的福音書是第二部,他看耶穌是世人的救主。 ❚❚ 馬太寫的是第三部,他將耶穌描述成猶太人的王。 ❚❚ 約翰寫了第四部福音書,耶穌乃為神的兒子。 每位作者各自選擇素材、加以組織,以充分傳達他 們各自的觀點。

寫作的動機 不過,我們也需要從讀者的角度來思考。每位作者 在寫作時,心中都有一特定的讀者群,務要將有關耶穌的 信息傳遞給那些讀者。 仔細查考福音書後,可知馬太和約翰福音都是為信 徒寫的:

❚❚ 馬 太關心初信者,因此他是照著當如何過門徒生 活的次序來安排內容。

❚❚ 約 翰福音則是針對信主較久的人,為了鼓勵他們 持守對耶穌的信心,也為了對抗異端,免得信徒 對施洗約翰和耶穌本人的認識產生偏差。 另一方面,馬可和路加福音主要是為非信徒而寫。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4

2015/5/22 上午 08:40:18


1

四福音書 025

❚❚ 馬 可希望讀者因聽到耶穌的好消息而興奮,激發 他們信靠耶穌。

❚❚ 路 加則是聖經作者中惟一的外邦人,他關心的是 要讓外邦人也認識基督。 讀者群的差異,決定了作者的取材與安排。

四福音書的共同點 前面提到,福音書的內容和用語有部分重疊,尤其 是前三部。事實上,馬可福音有九成五的內容都包含在馬 太和路加福音裡,某些例子甚至十分相近,用語雷同。前 三部被稱作「對觀」福音,「對觀」的英文 synoptic 是由 兩個希臘字所組成:syn 代表「一起」 ,optic 代表「看法」 或「觀點」 。對於耶穌,前三部福音書反映出共同看法, 而比較獨立寫作的約翰則自成一格。當你讀完馬太、馬可 和路加福音之後,開始展讀約翰福音時會感覺很不一樣。 三卷福音書有許多共同素材,少數幾件事僅見於馬 可福音,但馬太和路加都採用馬可的絕大部分素材,雖然 寫法不大一樣。馬太將馬可的材料分成小段,再混合自己 的素材,而路加則切成大塊,整段採用馬可福音的素材。 當然 也有一些辯論,究竟是馬太和馬可用了路加的 素材,還是馬太和路加採用了馬可的素材並擴充,抑或馬 可濃縮了馬太和路加的內容?最有可能的,是馬太和路加 將馬可的素材加以擴充,參考馬可福音寫作。馬太福音裡 有一些內容是其他福音所無,顯然是馬太個人調查所得, 路加也有一些內容是他自己取得的。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5

2015/5/22 上午 08:40:18


David Pawson

026 新約 縱覽

馬可福音是基礎 三部對觀福音書顯然有清楚的實質關連,而馬可福 音是基礎。這點並不令人驚訝。在我們的新約聖經中,馬 可福音雖排在第二,但幾乎可以肯定它成書最早,馬可非 常仔細地把他的素材分成前後兩部分,中間還有一段間 奏。前半部涵蓋耶穌於北方加利利的事奉,後半部則報導 耶穌南行至猶大。耶穌在北部廣受愛戴,群眾簇擁,僅有 一件事例外,就是拿撒勒村民曾試圖把祂推下斷崖。在南 部,祂十分不受歡迎,常有人找祂麻煩。猶太權威當局對 祂敵意很深,跟隨祂的人很少。馬可以地域為界,從耶穌 離開友善的北部到了充滿敵意的南部,堆疊出最後的高 潮,以耶穌的受死收尾。 馬太和路加也都採用這個兩段式的基本架構。繼馬 可之後寫成的是路加福音,他重寫馬可的素材,加上自行 收集的內容和一部分與馬太共通的素材,這部分的素材很 可能來自另一份文字或口述源頭。後來的新約學者將馬太 與路加共通的這另一素材來源,冠以「Q」字,即德文的 「來源」 (Quelle) 。第三個寫福音書 的是馬太,他加上自 己調查來的素材,包含「Q」材料,然後按照自己的寫作 目的編排成不同觀點的福音書。

結論 如欲充分掌握福音書的信息,就必須了解福音書是 什麼文體,以及每一部福音是為誰而寫。以下是四福音的 信息摘要。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6

2015/5/22 上午 08:40:18


1

四福音書 027

四福音書 馬可—人子 馬太—猶太人的王 路加—世人的救主 約翰—神子 三個階段 耶穌做了什麼—馬可 耶穌說了什麼—馬太/路加 耶穌是怎樣的人—約翰 兩個角度 作者觀點—看法 看見什麼?如何理解? 讀者觀點—目的 為誰而寫?為何要寫? 四福音書就像四篇新聞公告,向我們傳達基督的身 分與作為,其中有記錄祂的生平事蹟的獨到一手資料。四 福音書的寫作目的是為造就信徒,或為勸服非信徒來信靠 神所差的這一位。最佳的閱讀方式是一口氣從頭讀到尾, 如能出聲朗讀更佳,因福音書本來就是先以口傳,後來才 以文字記載下來。 福音書因描述記載了這位「歷史的樞紐」 ,而成為非 凡的作品。世界發生遽變,基督已經來了,祂既是人又是 神,成為世人的救主,歷史紀元也因衪的出現而劃分為: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7

2015/5/22 上午 08:40:18


David Pawson

028 新約 縱覽

紀元前(B.C.: before Christ; 「基督之前」 )和紀元後 (A.D.: 拉丁文 anno domini; 「我主之年」 ) 。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8

2015/5/22 上午 08:40:18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29

2015/5/22 上午 08:40:20


David Pawson

030 新約 縱覽

1「馬可」來自拉丁文 Marcus,由此可知,雖然他 是猶太人,卻與羅馬官方有某種關連。我們雖不 確定是什麼關連,但他們家在耶路撒冷確實擁有 一棟大房子,所以想必有某種身分地位,至少他 們家有一個婢女。 2 他的希伯來文名字是約翰拿(Johannan)或約翰 (John) ,這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彰顯恩典」 ,他 常被叫「約翰馬可」 。 3 第三個名字就不常聽到了:科羅波達托洛司 (Colobodactolus) ,這是希臘文,意思是「肥短的 手指」 。史上第一部福音書是由一位手指肥短的人 寫成的! 所以馬可有三個名字,一個希臘文的暱稱,一個拉 丁文名字和一個希伯來文名字。

家庭背景 馬可的母親叫馬利亞,希伯來文就是米利暗。極有 可能最後晚餐的地點就在他家,之所以如此推斷,是因為 當時耶穌從耶路撒冷「樓上的房間」用過最後晚餐之後, 直接前往了客西馬尼園,然後被捕,緊接著發生一件不尋 常的事。 耶穌被捕時,兵丁抓到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 床單,兵丁抓住他的時候,他情急之下捨床單赤身逃入黑 暗中。會把這麼不尋常的一個細節放在福音書裡面,除了 作者就是約翰馬可本人之外,幾乎沒有別的可能。他匆匆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0

2015/5/22 上午 08:40:20


2

馬可福音 031

忙忙地跑出家門,跟在門徒後面進入園子,躲在某一棵老 橄欖樹下,聽到耶穌在禱告,又目睹祂被捕。這可說明, 為何此部福音書記載了耶穌禱告的細節,因耶穌雖帶了三 位門徒一起去,卻和他們隔了一段距離獨自禱告,不在他 們聽力可及範圍內。 這雖是推測,但可能性很高,最後晚餐的地點在約 翰馬可的家,此事件支持他就是這部福音書的作者。

他的資料哪裡來? 約翰馬可不在門徒團隊裡,他雖然是個少年人,但 他應該見過耶穌,不過在後來的許多事件中,他從來不是 主角。雖然在新約聖經別處也有提到他,但他總是居「第 二位」 ,某人的助手。所以,或許有人會驚訝,居然是由 這位約翰馬可來寫第一卷福音書,而不是別人。 他是初代教會三位偉大領袖的助手,從這條線索可 知他的素材來源。首先,他作表哥巴拿巴的助手,巴拿巴 是生於塞浦路斯的利未人,馬可似乎是在巴拿巴的培訓下 開始服事的。 接下來,他作使徒保羅的助手,陪伴保羅和巴拿巴 第一次巡迴佈道,此行並不算成功,因為他們剛抵達小亞 細亞,約翰馬可就半途退出了。路加並未在使徒行傳記載 他離開的原因,說不定是想家。有些人推測,因為他覺得 表哥巴拿巴更應該主導,所以對於保羅的領導權有所不 服。有些人則猜想,會不會是盜賊攻擊的危險令他卻步。 這些我們都不確定,但我們確定的是,當保羅和巴拿巴第 二次啟程宣教時,約翰馬可成了兩人爭執的焦點,保羅堅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1

2015/5/22 上午 08:40:20


David Pawson

032 新約 縱覽

持不帶約翰馬可,因為第一次他半途離開,而巴拿巴主張 帶他去。保羅和巴拿巴就因為這個爭論而分道揚鑣。 最後,馬可成了使徒彼得的助手,彼得繼保羅之後 抵達羅馬。有了這層關係,馬可才獲得寫福音書的資料。 起初,他為彼得傳講信息擔任翻譯,彼得在羅馬各教會巡 迴傳道時,需要有人為他把信息翻譯成拉丁文。有一份初 代教會的文件記載,羅馬教會的某些會友問彼得,是否可 以把他的證道記錄下來,好讓他們長久保存。他們擔心彼 得如此放膽傳道終將被捕,尤其當時正值暴君尼祿統治羅 馬時期,他們還擔憂彼得對耶穌的回憶終將模糊。該份文 件說,雖然彼得對這個想法並不熱衷,但是「他不禁止也 不鼓勵馬可做這事」 。

寫作風格 由於馬可和彼得的關係密切,所以馬可福音也被稱 作「彼得福音」 。其實,仔細看使徒行傳記載的彼得證道 內容,就可看出和馬可福音的密切關連。馬可福音的字裡 行間透著彼得「行動派」的性格,他個性莽撞,常常未經 思考就脫口而出,當別人還猶豫時,率先行動的往往是 他。我們從其他福音書得知,第一個想走在水面上的就是 彼得,等不及耶穌復活顯現而說「我要去捕魚」的人也是 他。當約翰說站在岸上的那人是耶穌,第一個跳下水游過 去的,是彼得。 彼得是坐不住的,這卷福音書從頭到尾都傳達出這 種緊湊的興奮感,「隨即」 、「立刻」 、「立時」出現次數之 多,點出了彼得對生命的熱情。因此,馬可福音成了四部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2

2015/5/22 上午 08:40:20


2

馬可福音 033

福音中最生動活潑,朗讀起來也最能令人感染興奮之情。 演員麥高文(Alec McCowen)單口朗讀馬可福音,就讓 倫敦的一家劇院連續數月場場爆滿。 馬可福音的第一部分用相當短的篇幅描述耶穌頭兩 年半的事奉,馬可用一種快節奏的風格,引起讀者對於所 發生之事的興奮感。在第二部分,他卻花較多篇幅敘述接 下來幾個月發生的事,關於耶穌在世的最後幾星期,他花 了更多篇幅描寫;最後,他把焦點停駐於最後一週,到了 最後一天,甚至是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地描述。就像一部 特快列車慢慢減速,最後停止—就停在十字架前。 馬可福音的架構是逐漸增強,最後全部指向耶穌的 受死,對每件事的描述則漸漸放慢,最後在十字架前戛然 而止。這是新聞寫作的極品,給非信徒的最佳讀物,即那 些完全不知道耶穌是誰,而想藉由閱讀來認識被我們稱為 主和救主的這位精采人物的讀者。

❙ ❘ 馬可福音的內容 彼得的軟弱 馬可福音常呈現彼得不好的一面,強調他的弱點多 過他的優點— 彷彿彼得擔心讀者不知道他犯的錯誤似 的。所以,當耶穌說明不久祂即將受苦,彼得極力勸阻 時,馬可福音記載耶穌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 吧!」對照馬太福音,耶穌則是說: 「你是彼得,我要把 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3

2015/5/22 上午 08:40:20


David Pawson

034 新約 縱覽

門) ,不能勝過他。」馬可福音把彼得否認主的一段震撼 經過寫下,卻未記載主親自恢復彼得的過程,反而是約翰 福音把這段過程呈現出來。

神蹟 比較令彼得深深感動的是耶穌做的事,而非耶穌說 了什麼,所以馬可福音對於耶穌所行的神蹟展現極大的熱 忱。這反映出佈道家的心腸:對於任何會引起未信者興趣 的作為都比較敏銳。這也表現在馬可福音描述神蹟和講道 的篇幅比例上,馬可記載了十八個神蹟,和馬太與路加福 音差不多,但是他僅記載了四個比喻;相較之下,馬太記 載了耶穌的十八個比喻,路加記載了十九個。馬可福音只 記載了一個主要的講論,在第十三章裡。

省略 彼得不知道的部分,也反映在馬可福音裡。看來彼 得不知道耶穌如何誕生、也不知祂誕生於何處。無論在使 徒行傳記載的講道中,或在他的書信中,都沒有跡象顯示 彼得知道有關耶穌誕生的事。彼得對耶穌的認識從約旦河 邊開始,在那裡他和弟弟安得烈受了約翰的洗,約翰介紹 兄弟倆認識耶穌。因此,在馬可福音裡沒有第一個聖誕節 的故事,也沒有關於耶穌童年的事。這部福音書從彼得知 道的開始講起—就是約翰的傳道與施洗。

架構 馬可福音涵蓋耶穌三年公開事奉的時間,但其架構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4

2015/5/22 上午 08:40:20


2

馬可福音 035

反映在時間和空間上,既按時間也按地理記載。頭兩年半 的敘事一波高過一波,最後到達分水嶺,由此開展接下來 發生的事,報導耶穌在地上最後六個月的生活。馬可把焦 點擺在耶穌於加利利的服事,而將祂早年到過耶路撒冷的 事省略(見第 36 頁圖表) 。

依時間順序的架構 耶穌的事奉可分成三階段:

❚ 第一階段:耶穌廣受歡迎。許許多多人得蒙醫 治,祂是全國的熱門人物。

❚ 第二階段:開始遭遇敵對,對安息日的不同看法 是肇端,進而擴及其他領域,不久耶穌就樹敵多 過朋友了。

❚ 第三階段:雖然群眾蜂擁來聽祂講道,但耶穌專 注帶領祂的十二位門徒。 馬可福音涵蓋三個不同的時期,第一至九章講頭兩 年半的時間,第十章講接下來的六個月,第十一到十六章 則講耶穌在地上最後一週發生的事。

依地理位置的架構 馬可福音的地理架構與時間架構平行,故事始於地 表最低處的約旦河,然後移往耶穌事奉主軸的加利利,繼 而逐步爬升到應許之地的最高點,黑門山下的該撒利 亞 • 腓立比。此地為馬可福音的分水嶺,從此以後,耶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5

2015/5/22 上午 08:40:20


David Pawson

036 新約 縱覽

穌就朝耶路撒冷而去,故事也急轉直下。從最高點下行至 猶大地,穿過位於約旦河東岸的比利亞,最後抵達耶路撒 冷,耶穌在那裡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復活。 經過兩年半的事奉之後,在該撒利亞 • 腓立比究竟 發生了什麼事,竟完全改變了耶穌服事的方向?以致馬可 希望讀者特別留意?

兩年半

六個月 黑門山

該撒利亞 • 腓立比

一週 比利亞

各各他

加利利海 約旦河 加利利

比利亞

猶大地

第一∼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十六章

過渡期

被釘十架 復活

眾人擁戴 一 4∼三 12 遭遇敵對 三 13∼七 23 專心帶領門徒 七 24∼九 50

分水嶺 讓我們先了解一些背景。該撒利亞 • 腓立比座落於 黑門山山腳下,山頂的融雪滲入裂隙一路流下,最後從地 底的洞穴湧出,匯聚成寬約三、四十呎的約旦河源頭。 此一奇特的自然現象成了迷信的溫床,數百年來此 地一直是異教膜拜的中心,面河的山壁上有一些人工刻鑿 的洞龕,裡頭放置神像。其中有一座放置了希臘的潘神 內文半頁.indd 1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6

2014/5/19 上午10:44

2015/5/22 上午 08:40:21


2

馬可福音 037

(Pan) ,直到今天這裡仍被稱作潘內亞斯(Paneas)或班 尼雅斯(Baneas) 。還有一尊凱撒的神像,是希律王的四 子之一腓立比(Philip)安置的,希律死時將這塊地賜給 了這個兒子。腓立比將自己的名字加在皇帝的名字之後, 稱此地為該撒利亞 • 腓立比。 所以,在這裡有一尊謠傳曾以凡人樣貌出現的潘 神,還有一尊被奉若神明的凱撒雕像。耶穌把十二門徒帶 到這裡,問他們: 「人說我是誰?」 門徒回答說,有人說這、有人說那,但大多數人認 為耶穌是猶太歷史上的偉人再世—如耶利米、以利亞, 甚至施洗約翰。 然後耶穌看著門徒,問他們認為祂是誰。彼得說出 了正確答案,他明白耶穌早就存在,不只是此時此地,他 說: 「你是基督,永生神的兒子。」 這是史上第一個領悟到耶穌是誰的男性(第一位明 白的女性是馬大,她的認信記載在約翰福音) ,這個回答 就是馬可福音的樞紐。耶穌等了兩年半才問這個問題,現 在祂終於能對彼得講出,祂從未提過的兩件事: 1 祂說建造祂的教會。之前耶穌傳了許多道、治好 許多人的病、行了許多神蹟,卻從未提過這個主 題,原因是惟有知道祂身分的人所組成的團體, 方能稱為教會。此刻耶穌將西門(意為「蘆葦」 ) 改名為彼得,在原文裡,彼得的發音酷似「磐 石」 。 2 祂還首度提到,祂一心朝耶路撒冷去,且將死在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7

2015/5/22 上午 08:40:21


David Pawson

038 新約 縱覽

十字架上。門徒跟著祂兩年半以來,從沒聽過祂 將赴死的事。現在祂解釋說,祂必須上十字架, 沒有任何事能阻止祂。彼得聞言大為震驚,極力 勸阻,卻遭耶穌斥責。此後,馬可福音的焦點就 只有十字架。 因此,這就是馬可福音的分水嶺,我們若不明白這 點,可能輕易就錯過故事的真正走向與發展,而以我們已 知的結果來論定門徒的一些事,錯失馬可福音所敘述的漸 進啟示。 門徒既已了解耶穌是誰,接下來發生的事就再自然 不過了,耶穌帶彼得、雅各和約翰上到雪線以上的山頂, 在他們三人面前變了形像。彼得描述當時的情景說,耶穌 的衣服放光,極其潔白,地上漂布的,沒有一個能漂得那 樣白。其實他用的字眼是「洗潔劑」 (或當時的同義字「漂 白劑」 ) ,有大光從衣服裡面透出來,他們看見祂與摩西和 以利亞「在榮光裡顯現」 ,談論祂即將去世的事,就是祂 將為祂的百姓在耶路撒冷所成就的事,如同路加所記載的 (路九 31) 。 因此,馬可福音的關鍵點,在於門徒明白 耶穌是 誰:祂是基督、是彌賽亞。這也是讀者需要明白的關鍵 點,也是馬可透過這卷福音書的架構所要傳遞的好消息。 後來,馬太和路加福音也用這個關鍵點作為基礎。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8

2015/5/22 上午 08:40:21


2

馬可福音 039

❙ ❘ 馬可福音對我們的價值 1. 基督身分的清晰畫像 馬可福音主要關切耶穌做了什麼,但並非不關心基 督的身分。事實上,只有馬可福音清楚表明耶穌把自己逐 漸啟示給門徒看。這部福音書有一個令人困惑的特色,就 是它既啟示基督的身分,同時也強調耶穌似乎希望門徒不 要把祂真正的身分說出去。 有幾節經文特別強調這點:

❚❚ 在一 25 和一 34,耶穌不許污鬼作聲,因為牠們知 道祂是誰。

❚❚ 在 一 44,耶穌治好一位痲瘋病人之後,就打發他 走,並鄭重地囑咐他: 「你要謹慎,什麼話都不可 告訴人。」

❚❚ 在 三 12,又一次命令污鬼,「耶穌再三地囑咐他 們,不要把他顯露出來」 。

❚❚ 在五 43,使睚魯的女兒死而復生之後,「耶穌切切 地囑咐他們,不要叫人知道這事」 。

❚❚ 與上述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七 24、36,八 26、 30,九 9、30。甚至在黑門山上,耶穌也吩咐門徒 不可洩漏祂的身分。 馬可福音的這個特點,被稱為「彌賽亞的祕密」 ,反 映出耶穌所關切的,是不受干擾地完成祂的使命。祂希望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39

2015/5/22 上午 08:40:21


David Pawson

040 新約 縱覽

門徒從天父那裡了解祂的身分,祂約束他們的思想,為的 是希望他們能以正確的方式獲得結論。祂不讓祂的身分提 早洩漏出去,因為那將帶來諂媚奉承,眾人會要求祂作政 治上的救主,這不但會妨礙祂的服事,也會阻止祂上十字 架。

2. 基督身分的核心工作 馬可福音的第二大主題是基督的工作,強調耶穌之 死—以三分之一的篇幅講十字架;製作基督生平的戲劇 和電影往往未能掌握這點,這也標示出福音書的形式不同 於「生平故事」 。我們難以想像名人如甘地或甘迺迪的傳 記裡,會如此偏重描述他們的死亡,儘管他們都是遭暗殺 而死的。 十字架支配了整部馬可福音的內容,它讓我們清楚 看到,人們從一開始就密謀殺害耶穌。祂的教導為祂帶來 朋友,也為祂樹敵。祂挑戰宗教現況,令宗教與政治領袖 不悅,也引起他們的敵意,尤其法利賽人對耶穌抨擊他們 的傳統,更是懷恨在心。

從屬人與屬神層面看耶穌之死 馬可強調,十字架包含從人性與神性的層面看耶穌 之死。 屬人的層面 從屬人的層面,因為耶穌說祂是神,所以被控褻 瀆,依猶太人律法該當死罪。然而,依據福音書的記載,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40

2015/5/22 上午 08:40:21


2

馬可福音 041

那些控告祂的證詞卻互不相合,以致罪名無法成立,最後 是由審判者詢問,要聽祂親口回答祂是基督不是。耶穌作 為猶太人,必須回答大祭司的質問,所以祂承認自己就是 基督。審判者當場撕裂衣服,說: 「你們都聽到了,你們 的意見如何?」於是猶太議會,即七十人的治理議會宣 布,耶穌該當死罪。 儘管判決確立,但猶太人不能夠執行死刑,因為他 們必須服從羅馬法律,也就是說,他們需要獲得統治當局 的同意,才能把人判處死刑。但是按羅馬的法律,褻瀆神 並不是罪行,惟一的辦法就是更改罪名,所以等到他們把 耶穌押解到彼拉多那裡的時候,祂被控的罪名已經不是褻 瀆神,而是叛亂。對於這一點,只有馬可福音講得最清 楚。到了最後,他們控告祂的罪名並非是因祂說「我是 神」 (褻瀆罪) ,而是「我是王,猶太人的王」 (叛亂罪) 。 從人的層面看基督的死,從頭到尾都是不公不義的 判決,祂沒有犯褻瀆罪也沒犯叛亂罪,然而祂被控以這些 罪名處死。 屬神的層面 馬可福音也從屬神的層面帶出基督之死,因為打從 一開始,耶穌就確定祂降生乃為受死,祂不只一次預告祂 的死亡與復活。我們也讀到耶穌飲「那杯」(比喻的說 法) ,講到「杯」 ,總是令人聯想到神對罪惡的忿怒。無疑 地,馬可是在祂被出賣的那夜,在客西馬尼園聽到耶穌使 用這字眼。 從耶穌第一次提到祂將要受難,我們就感覺言下之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41

2015/5/22 上午 08:40:21


David Pawson

042 新約 縱覽

意是祂將被出賣。耶穌一開始就知道神的計畫是這樣,而 祂從不迴避。彼得試圖誘使耶穌逃離十字架,這是不可以 的。 人意與天意組合成扣人心弦的發展,基督的嚴峻使 命真實呈現在讀者面前,這使得馬可福音十分適合給未信 者閱讀。

3. 群眾對耶穌的反應 馬可記載頗多群眾對耶穌的教導與神蹟的反應,有 兩個關鍵字貫穿全書:怕與信。就好像那些遇見耶穌的人 都面臨二選一,馬可福音似乎從頭到尾都在問:對於這個 故事,你的反應是什麼?懼怕或相信? 以平靜風和海的記載為例,門徒問祂: 「夫子!我們 喪命,你不顧嗎?」耶穌回答: 「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 有信心嗎?」在馬可福音裡,處處可見耶穌常說: 「不要 怕!」無論任何環境、任何情況,懼怕或相信是兩種互不 相容的反應。

相信的根基 因此,馬可福音呈現給我們基督之身分與工作的清 晰畫像,也鼓勵我們當超自然因素介入時以信心回應,不 要害怕。這些都是馬可福音非常適合給非信徒看的原因, 它給讀者有關基督身分與工作的最基本知識,並鼓勵讀者 正確地回應。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42

2015/5/22 上午 08:40:21


2

馬可福音 043

❙ ❘ 結尾 馬可福音的結尾很特別,其實是句子講到一半就沒 了,根據最早的手抄本,我們看到它結束在十六章 8 節的 中間: 「因為她們害怕……」 ,讀來頗奇怪。雖然英文譯本 通常會潤飾一下中斷的句子,變成「因為她們懼怕」或 「她們害怕」 ,仍遮掩不住事實,就是馬可福音結束得很突 然,終止的音符懸在懼怕上。

戛然而止的原因 這部福音書竟如此結束,實在出人意外,畢竟全書 的主旨在使人由懼怕轉為相信。如此結束的確啟人疑竇: 故事的結尾是什麼?為什麼馬可沒有好好地寫完呢?為什 麼馬可福音沒有記載耶穌復活顯現的事情呢?只有寫到空 墳墓、如何發現那墳墓是空的,但沒有提到復活的耶穌向 門徒顯現的事,相較於其他三部福音書,顯得特別奇怪。 關於這點,起碼有三種解釋: 1 馬可是刻意結束在懸而未決的音符上,保留一個 開放式的結局。 2 馬可因受阻而未能寫完 — 也就是被某件事打 斷。可能突然遭到逮捕或被帶走,或許半途喪命 以致未能完成手稿。 3 某個原因使結尾不見了,可能被逼迫者毀掉,甚 至可能是被彼得給撕掉了!因為這其實是「彼得 的福音」 ,原意是要把他所傳關於耶穌的道記錄下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43

2015/5/22 上午 08:40:21


David Pawson

044 新約 縱覽

來。我們從哥林多前書得知,耶穌復活後最重要 的顯現之一,是顯給彼得看,但四部福音書都沒 有關於此事的記載。有可能此事原本記載於馬可 福音,但彼得卻想把這部分刪去,因為他認為那 件事太珍貴、太私密、太私人,所以他不想讓它 公諸於世。有些人則主張,反正馬可福音有一大 部分都包含在路加和馬太的版本裡了,那兩卷福 音書都大量採用了馬可的內容,所以儘管我們所 看到的馬可福音並沒有真正的結尾,無甚緊要。 真正原因已不可考,但是第一種主張的可能性非常 低,亦即馬可故意就此打住: 「她們什麼也不告訴人,因 為她們害怕……」 。特別對這部有意針對未信者傳遞好消 息的福音書而言,如此的結尾實在太不尋常。

另外添加的結尾 我們所知道的,是有人添加其他的結尾,有一短一 長兩種版本。別人把馬可福音寫完,所以今天我們才有完 整的故事。 較長的版本就是今天一般常見的聖經,從第 9∼20 節 都是後來加上的,以相信來平衡懼怕— 儘管它明白地 說,當門徒看到復活的耶穌時仍是不信。這段結尾包含耶 穌所講,一段很重要、但今天有些宗派並不欣賞的話。耶 穌講到說方言(這是耶穌論及門徒將要說方言的惟一記 載) ,耶穌還說信的人必將趕鬼、治病、手拿蛇也不受害 (保羅在馬耳他島就發生這樣的事) 。這段結尾也提到耶穌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44

2015/5/22 上午 08:40:21


2

馬可福音 045

說,在水中受浸禮是得救不可或缺的,祂說: 「信而受洗 的,必然得救。」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段結尾是誰寫的,但它的確反映 出初代教會相信耶穌在復活與升天之間有過這些行動,而 且它包含了來自其他三卷福音書的內容。它略為提到以馬 忤斯路上發生的事情,還有馬太福音中大使命的簡短版 本。看來像是某人擷取其他福音書的成分,加以組合,然 後給馬可福音補上這個結尾。對於這個較長的結尾的真實 性如何,我們用不著擔心,它確實是神的道,也真實反映 了初代教會的共識,即使它並不是馬可親筆寫的。

結論 馬可福音的焦點在耶穌所做的事情,以及彼得對主 的敬慕,並希望非信徒聽了以後能夠信靠祂。這部福音書 不但生動而活潑地呈現信心的基礎,對於已經跟隨耶穌的 人也大有價值,它提醒我們基督的身分與工作,對於這 「新聞公告」需要以信心和倚靠來回應。它鮮活熱情的語 氣是對抗靈命疲乏的良方,因它可喚醒人們對於基督事件 的驚奇感。由於它的篇幅最短,所以是最容易一口氣讀完 的福音書。為了達到最好的閱讀效果,不妨找個時間朗 讀—讀給自己聽,但若能讀給別人聽,那就更好了。

01-25K-新約縱覽-前頁(p1-6)+1-9(p1-204)-5校pr2_梅.indd 45

2015/5/22 上午 08:40:21


作者介紹

大衛.鮑森牧師 Rev. David Pawson

大衛 • 鮑森牧師,生於一九三○ 年,他的家族世代以務農與傳道為本。 先祖約翰 • 鮑森是英國衛理宗創始者約 翰 • 衛斯理(John Wesley)的追隨者,父親西塞爾 • 鮑森亦是當 地衛理公會的副會長。大衛 • 鮑森的童年在英格蘭北部度過,幼 年想成為一位農夫,但當他在杜倫大學取得農學學士學位後,上 帝呼召他成為全職的傳道人,進入劍橋大學衛斯理學院攻讀神學 碩士,研讀神學時,一度受到自由派學者的影響,使得他對聖經 權威有所懷疑,也險些失去對神的信心。 後來在擔任皇家空軍軍牧期間,他有系統地從聖經第一卷講 解到最後一卷,他的講道不是查考聖經就是主題式查經,而且都 是以詳細查看聖經上下文作為依據,為牧養的官兵靈性生命帶來 莫大的影響力,令他和他們都大感驚喜,於他更是印證了聖經確 實出於神的默示。從那以後,他重拾信心,相信聖經無謬誤、絕 對真確。 鮑森牧師篤信聖經是帶有權柄的上帝話語,當教會傳統與聖 經教導相牴觸時,主張回歸並遵循聖經的教導;他不避諱提出異 於其他基督徒的觀點,並非為特立獨行,只為捍衛聖經真理。他 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經文的意義和背景脈絡, 「新舊約聖經縱覽」 (Unlocking the Bible )即為多年講道的成果,並以影帶、錄音帶和 印刷品的形式暢銷全世界。今天他不但到世界各國演講,也透過

廣告頁.indd 1

2015/4/10 下午4:11


基督教電視頻道 GOOD TV 供千萬觀眾收看,幾乎在全世界每個國家 都可看到他的講道。 鮑森牧師牧養過多間教會,其中包括喬福市 的米 爾米德中心 (Millmead Centre in Guildford),這間教會後來成為英國最大的浸信會 教會,也是眾教會領導人效法的典範。一九七九年之後,大衛 • 鮑 森牧師開始從事全球巡迴釋經講道,經常應邀到全英各地和許多國家 演講,包括歐洲、澳洲、紐西蘭、南非、荷蘭、以色列、東南亞和美 國,二○一○年曾受邀來台。 大衛.鮑森牧師目前與妻子伊妮德(Enid)住在英格蘭南部漢普 郡的貝辛斯托克(Basingstoke)。

廣告頁.indd 2

2015/4/10 下午4:11


廣告頁.indd 4

2015/4/13 上午11:46


大衛 • 鮑森研經叢書 GOOD TV 網路書房 shop.goodtv.tv

《猶大書注釋》 為什麼猶大書一直被人忽略?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它猶如一把 鋒利的短劍,能把肉劃開──將教會裡屬肉體的部分暴露出 來。猶大書暴露這些情況的目的是為了把癌細胞切除。撒但 知道從外部摧毀教會是不可能的,所以牠從內部著手。我們 需要關切的不是外部的危機,而是內部,這正是猶大書的要 點。

《加拉太書注釋》 加拉太書裡提到一些史上最大的爭論議題,若不處理這些基 本議題,就會失掉基督的福音,因此爭論是躲不掉的。今天 教會裡依然存在律法主義和放縱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了解 什麼是真正的自由。我們必須和其他信徒一起堅持走在窄路 上,只要我們隨從聖靈行事,就有不犯罪的自由,也有坦然 無懼的自由。你將發現加拉太書是你所讀過最強有力的書信 之一。

《約翰福音注釋》 約翰福音和對觀福音(頭三卷福音書)很不一樣,頭三卷福 音書都從同一個角度來看耶穌,但約翰福音是從不同的角度 來看耶穌。頭三卷福音書是看耶穌的外在,約翰福音則是看 耶穌的內在,無論是耶穌的身分,或是對耶穌有關自己的宣 告,耶穌說過的話,行過令人驚訝的事,凡此種種都能證 明,耶穌的確是神,成了肉身,是永活的道,是神的榮耀, 駐在人間。

《羅馬書注釋》 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關係緊張,這是整卷羅馬書的關鍵,保羅 從頭到尾都在設法解決這個問題。羅馬教會的猶太人和外邦 人都相信耶穌,卻彼此對立,保羅對他們說:你們都是罪 人,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是因信稱義,而成為亞伯拉 罕的後裔,你們之間沒有差別,外邦人不要再放縱,猶太人 不要再死守律法主義。這是新約聖經中對於福音論述得最完 整的一卷書。

廣告頁.indd 3

2015/4/10 下午4:11


新約縱覽 作 者/大衛 • 鮑森(David Pawson) 譯 者/劉如菁 責任編輯/梁碩恩、楊秀儀 美術設計/林鳳英 發 行 人/周神安 出 版 者/米迦勒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 行 所/23544 台灣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 911 號 7 樓之 1

電 話/886-2-8024-3911 傳 真/886-2-8024-3938 E - m a i l /product@goodtv.tv 網 址/http://www.goodtv.tv Good TV 網路書房/shop.goodtv.tv 編 印/校園書房出版社 地 址/23141 台灣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 50 號 6 樓 電 話/886-2-2918-2460 傳 真/886-2-2918-2462 E - m a i l /publish@campus.org.tw 網 址/http://www.campus.org.tw

Unlocking the Bible: New Testament

By David Pawson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first published in separate volumes 1999-2001 b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Ltd Copyright © David Pawson 1999-2007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y True Potential Publishing, Inc. PO Box 904 Travelers Rest, SC 29690 http://tppress.com Complex-Chinese edition first published 2015 Copyright © David Pawson Teaching Trust 2015 Published by GOOD TV Broadcasting Corp. 7F-1., No. 911, Zhongzheng Rd., Zhonge Dist., New Taipei City 23544 TAIWAN  R.O.C. Tel: 886-2-8024-3911 ISBN:978-986-82750-3-4(精裝)

定價:新台幣 650 元 初版一刷:2015 年 5 月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Printed in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15 16 17 18 19 20 年度 | 刷次 10 9 8 7 6 5 4 3 2 1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新約縱覽 / 大衛.鮑森(David Pawson)著 ; 劉如菁譯. -- 初版. -- 臺北市 : 米迦勒傳播, 2015.5 面; 公分 譯自 : Unlocking the Bible: new testament ISBN 978-986-82750-3-4(精裝) 1. 新約 2. 聖經研究 241.5

03-25K-新約縱覽-20-24(p425-616)-5校pr4_梅.indd 616

103023405

2015/5/22 上午 08:41:28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