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Page 1


讚譽 「對斯托得來說,沒有什麼比讓事情變得名副其實更重要的 了。我們是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而不是只讀斯托得對聖 經的看法。因為不管是他的講道還是寫作,斯托得最大的 恩賜,就是幫助人可以清楚看見與聽見聖經原本真正的聲 音,當然,這也就挑戰著我們對於所看見、所聽見的會有 怎樣的回應。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掌握斯托得整個的成果, 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確都擁有聖經。這些自斯托得作品中審 慎編選出的內容,不只能夠幫助新讀者認識他豐富的解經 (而且讓他們渴望知道更多),也必然能夠讓他們認識前所 未見的神話語的豐盛。」 ─萊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國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 國際事工主任,著有《上帝子民的倫理學》

「在我所知道的人當中,沒有人對於聖經的愛、傳講、教 導、生活實踐能贏過斯托得,他常常引用司布真的話說, 我們應當努力讓自己身上的血變成『聖經質』 (Bibline)的; 我們應當如此認真地沉浸在聖經當中,直到認識它、活 出它。這個新系列將會每天幫助我們活出的正是這樣的生 命!」 ─賴伯頓(Mark Labberton), 富勒神學院院長,著有《行公義,從心出發》


「比起其他作者,斯托得更是催促我們投身在雙重的聆聽, 他要我們聆聽上帝講出來的話語,以及上帝所珍愛的世 界,以致我們可以把聖經不隨時間改變的真理,應用在我 們生活中不斷改變的處境上。為了要幫助我們,他以仁慈 寬厚解釋聖經,其實是仁慈且謙卑。他的作品激勵我們親 近耶穌,進入神在世界的使命中。」 ─劉少聰(Greg Jao), 美國校園團契對外事務主任,合著有《東方父母西方情》


如何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1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5

1

馬太福音五章1∼6節: 培育靈性的品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9 聆聽耶穌的話/……的人有福了/心靈貧窮/ 哀慟的人/謙和的人/飢渴慕義的人 討論指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7

2

馬太福音五章7∼16節: 基督徒的影響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9 憐憫人的人/清心的人/締造和平的人/為義 受迫害的人/地上的鹽/世上的光 討論指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5

3

馬太福音五章17∼30節: 基督徒的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9 基督與律法/基督徒與律法/更深的義/避免 動怒/先去……然後來/避免動淫念 討論指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78


目錄頁等.indd 9

4

馬太福音五章31∼48節: 婚姻、真理、復仇和愛 . . . . . . . . . . . . . . . . . . . 081 忠於婚姻/說話誠實/以眼還眼/把你另一邊 的臉也轉過來/愛你的仇敵/愛那些愛我們的 人 討論指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5

馬太福音六章1∼18節: 基督徒的宗教行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3 把敬虔行在別人面前/施捨有需要的人/基督 徒的禱告 / 主禱文— 神的優先次序 / 主禱 文—我們的祈求/禁食 討論指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3

6

馬太福音六章19∼34節: 基督徒的志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7 財寶的問題/眼光的問題/服從的問題/憂慮 的問題/更多關於憂慮的思考/神的治理與神 的義 討論指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

2018/12/11 上午11:43


7

馬太福音七章1∼12節: 基督徒的人際關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7 面對我們的弟兄或姊妹/移去刺卻看不見梁木 /與狗打交道/我們對於天父的態度/是禱告

的應許,還是禱告的問題?/我們對他人的態 度 討論指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5 第

8

馬太福音七章13∼29節: 基督徒的委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9 重要的選擇 / 關於假教師的警告 / 說什麼或 做什麼?/兩種根基/順服之路/講這話的是 誰? 討論指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7

帶領者指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1


如何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 論到斯托得的一生(1921∼2011),他是世上 大師級的聖經教師之一。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聽 過和讀過斯托得闡述聖經,並從中受益和獲得啟 發。他的著作超過五十部,以數十種語言銷售超 過八百萬冊。難怪他被評選為《時代》( Time )雜 誌「二○○五年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 ,《今日基督 教》 (Christianity Today)雜誌稱他為「福音派的最 佳教師和傳道者」,這些都不令人訝異。他事奉的 核心是聖經以及他所深愛的「聖經信息系列」 (The Bible Speaks Today series) ,他是這系列新約聖經的 主編,並親自為這個系列撰寫了幾卷書,如今改編 為「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系列」 (Reading the Bible with John Stott series) 。 這本書是摘錄斯托得聖經信息系列的《基督教 文化的挑戰:登山寶訓精研》 (The Message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中譯本由香港宣道出版社出

如何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

011


版)的菁華部分,以便提供簡明扼要的內容作為每 日閱讀。雖然斯托得本身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學者, 但這系列避免技術性與學術性辯論,而是在閱讀中 強調文章的實質內容、重要含義,以及應用方式。 在每六個研經段落之後,會有一篇「討論指 引」,這可以幫助個人更深入地挖掘經文,這也適 合定期的小組查經聚會使用。每一位組員在小組聚 會中一起逐步讀完六個研經段落之後,就可運用討 論提綱來協助組員們更多了解和應用聖經經文。問 題討論時間是規劃為四十五至六十分鐘內完成。本 書最後附有「帶領者指南」,對於如何帶領成功的 小組聚會,提供許多有益的建議。

如果你是小組的成員,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來 幫助參與的每一個成員: 1. 小組聚會之前,先閱讀當日的研經段落,並為 此禱告。 2. 要樂於參與討論。帶領者切忌說教,而是要邀 請每一位組員來探討所學內容。

012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3. 請專注於討論主題,聚焦在特定的經文段落, 儘可能不牽涉其他聖經內容或外部資源。這樣 做能夠讓每一位組員有共同的參與立足點。 4. 仔細聆聽他人的發言。請留意自己不要說太多 話,要讓每個參與者都有平等的發言機會。你 從他人身上學到的事,可能會讓你感到驚奇。 通常問題沒有單一的標準答案,而是藉由發問 去發掘出經文的不同面向。 5. 期待上帝透過當天的經文和他人的分享來教導 你。 6. 請遵守以下的小組準則,並在開始第一次聚會 時,一起朗讀這些準則: ⿠ 這個小組會成為一個安全的地方,小組內所 談及的個人私事不會被講出去,我們會保 密。 ⿠ 我們會給每位組員時間來表達他想說的話。 ⿠ 我們會專心聆聽彼此的聲音。 ⿠ 我們會談談自己和談論自身的處境,但應避 免談論他人隱私。

如何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

013


⿠ 在小組中,彼此給予忠告時,態度要謹慎。 斯托得在二十世紀下半葉對教會界產生巨大的 影響力。過去,斯托得已向數百萬人開啟聖經的豐 富內涵,而如今透過這一系列書籍,讓現今讀者能 夠繼續從中獲益。

014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前言 登山寶訓可說是耶穌最著名的講道,然而卻也 是極少人能徹底明白,更遑論能具體遵行的道理。 這段耶穌的講道像極了一篇宣言,耶穌親自描述出 祂所期望跟隨祂的人該成為什麼樣式,以及該如何 行事為人。 登山寶訓記載在馬太福音,是耶穌公開傳道初 期所傳講的信息。緊跟在耶穌受洗與在曠野受試探 之後,祂開始宣講天國的好消息,宣告那長遠應許 中的神國之到來。事實上,耶穌開啟了神的國度, 因著耶穌,新時代的曙光臨到,神的統治揭開了歷 史的新頁。耶穌大聲疾呼:「天國近了,你們應當 悔改!」(馬太福音四章 17 節)馬太還寫道:「耶 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 音。」 (馬太福音四章 23 節)我們要在這樣的背景 之下來閱讀和理解登山寶訓。它傳遞出在神慈愛的 管理下,人類生活和人類群體的樣貌為何。

前言

015


他們的樣貌究竟為何?與眾不同!耶穌在登山 寶訓中強調,一個真正跟隨耶穌的人,也就是神國 的公民,是與他人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不是聽從周 遭人的聲音,而是聽從耶穌的話,以此證明他們真 的是天父的兒女。耶穌跟隨者的特徵在於與眾不同 的品格特質。他們像在遍地黑暗中的明光照耀。他 們公義的行為甚至超越宗教領袖,而與周圍不信的 鄰舍相較之下,他們流露出更深的愛,具有更崇高 的志向。 耶穌的跟隨者,無論是與妥協的教會或是與世 俗世界之間都有所區別。在新約聖經中沒有任何一 處,能像登山寶訓如此完整地刻劃出反主流的基督 徒文化。這呈現出天國的生命,是在神的管理下所 活出人類健全的生命樣式。 有些人讀了登山寶訓之後做出結論,認為沒有 人能真正地活出登山寶訓當中的原則和命令。他們 斷定,登山寶訓的教導呈現出有如夢想家不切實際 的理想主義,是一個永遠不會實現的夢想。相反 地,有些人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不假思索地宣稱

016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必徹底奉行登山寶訓的原則」 ,當你聽到有人這麼 說,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他根本從來沒有認真讀 過登山寶訓! 事實上,用以上兩種極端的方式來閱讀登山寶 訓都是不適宜的。耶穌堅持這些標準作為天國生活 的法則,但祂也深知要達到這些標準,光靠人自身 的努力還差得遠。登山寶訓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但惟有透過那些經歷重生、得著聖靈能力的人。耶 穌傳講登山寶訓的對象是,那些已經身為祂的門 徒、神國度的公民、神家中的兒女。如果沒有先經 歷生命的重生轉化,登山寶訓只會帶領我們走向愚 蠢的樂觀或徹底的絕望。 登山寶訓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呈現出耶穌教 導的核心,它使良善的一面更具吸引力,使不堪的 行徑更顯羞愧,使打造更美世界的夢想萌生。我必 須承認我深深為此著迷,或者更可說是深深被傳講 登山寶訓的那一位所吸引。這本研經書的目的在於 讓這篇登山寶訓的信息向讀者說話,也更是要讓耶 穌再次向我們傳講這篇信息。登山寶訓是教會需要

前言

017


再次聆聽的一篇講道。 耶穌並非要給我們一篇學術論文,就只是為了 激發思想。我相信耶穌的講道是要用來遵行的。如 果基督徒願意全心全意地去接受耶穌的規範和價值 觀,並全然活出這樣的生命,我們將成為一個截然 不同的群體,是耶穌一直期待我們要成為的樣式, 而世人將會看見並信服。

斯托得

018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1

馬太福音五章1∼6節: 培育靈性的品格


聆聽耶穌的話 馬太福音五章 1∼2 節

耶穌看見這一群人,就上了山,坐下後,門徒到

1

他跟前來,2他開口教導他們。

凡是有聽過拿撒勒人耶穌和祂的教導的人,一 定對「天國八福」並不陌生,這是登山寶訓開頭的 陳述。八福中簡明的字句以及深刻的思想,深深吸 引著歷世歷代的基督徒,和來自各個文化的宗教研 究者。我們愈去探索該如何回應這些經文的挑戰, 就會發現似乎有愈多內涵有待探索。這當中的豐富 層面無窮盡,觸不到邊界。 在我們準備逐一去探討八福之前,我們需要先 來思考一些主要的議題。 關於人。八福闡明了基督徒(即一位跟隨基督 的人)的特質。這並不是分別指出八種不同類型的 門徒:有些是溫柔的人,有些是憐憫人的人,還有

020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些人是被呼召忍受迫害。實際上八福是在同一位信 徒身上所具備的八種特質— 一位溫柔和憐憫人 的,也是虛心的、清心的,哀慟的、飢渴慕義的, 同時還是使人和睦的,以及為義受迫害的人。 此外,那些展現這八種特質的人,並非高於一 般基督徒的菁英小組、屬靈偉人或教會領袖;相反 地,八福是耶穌對每一位基督徒的具體要求,這所 有的特徵都是每一位耶穌跟隨者應該擁有的特質。 關於特質。有些研究登山寶訓的學者爭論說, 當耶穌談到貧乏飢渴,是針對社會公義發出聲明。 他們認為耶穌是在呼召跟隨祂的人去導正世上的不 公不義;耶穌當然關心物質上的貧窮和飢渴,但祂 所主要強調的天國祝福並非經濟層面,在八福中所 談到的貧乏飢渴是屬於靈性層面,而那些「心靈貧 窮的人」和「飢渴慕義的人」正是耶穌所祝福的 人。 教會在應用耶穌所說「心靈貧窮」的福氣時, 總是誤用,不是縱容普遍的貧窮問題,就是表彰那 些自願成為貧窮、誓言摒棄財產的人。耶穌也許確

馬太福音五章1∼2節

021


實呼召一些跟隨者過著犧牲奉獻,甚至貧窮的生 活,然而,當耶穌談到「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 祂所想的是那些在神豐盛的恩典面前,看自己是空 著雙手的人。

022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的人有福了 馬太福音五章 1∼2 節

耶穌看見這一群人,就上了山,坐下後,門徒到

1

他跟前來,2他開口教導他們。

在我們逐一查考八福之前,需要先探討另一 個主題,就是關於耶穌所應許的福分。當一個 人呈現出耶穌所讚許的特質,即是被稱為「有 福」(blessed)的人。希臘文 makarios 有「幸福」 (happy)的意思,所以你可能讀到有些新約譯本寫 到: 「……的人多麼幸福啊」 (How happy are those who are…) 。因此八福被一些註釋家解釋為耶穌所 開的幸福處方箋。 沒有人比我們的創造主更了解如何帶給人類幸 福。我們是神所造的,祂明白我們可以怎麼活得最 好。但是,在這裡把 makarios 翻譯成「幸福」是嚴 重的誤導。幸福是一種個人主觀的感受,然而耶穌

馬太福音五章1∼2節

023


是對人做出客觀的判斷。祂所表明的並非人們在某 個特定場景下可能會產生的感受(幸福),而是神 對他們的看法以及他們真實的樣貌:他們是蒙福 的。 八福的下半段清楚表明呈現出這些特質的人所 享受的福分。他們擁有天國,並承受地土。哀慟得 安慰,飢餓得飽足。他們必蒙憐憫,必得見神,必 稱為神的兒女。他們屬天的獎賞是大的。他們能同 時享受這所有的福分。正如這八種特質描述每一位 基督徒具備的特徵,這八種福分也要賜給每一位基 督徒。的確,在每一種情況中所應許的特定福分, 可以對應到文中描述的特定特質。但同時,擁有天 國,卻無法承受地土;得安慰,卻不得飽足;或得 見神,卻未曾蒙祂的憐憫,也肯定絕對是不可能 的。 這八種特質一起建構出身為神國公民應盡的責 任,而這八種福分則顯出神國公民所擁有的特權。 這就是何謂在我們生命中享有神的治理的意義。

024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五章1∼6節

討論指引

開場 通常你都如何評估基督徒靈命成熟的程度?你 會使用哪些衡量的標準?

研讀 閱讀馬太福音五章1∼6節 1. 第 1∼2 節是怎樣描述這段信息的場景,耶穌的 聽眾又是哪些人? 2. 耶穌在第 3 節的宣告,與我們平常對於蒙福的理 解,有何矛盾之處? 3. 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靈性上的貧乏與需要,我 們會在什麼意義上,錯過上帝的國度? 4. 人們通常會用哪些理由或藉口,逃避該負的責 任,或是為自己的罪憂傷痛悔?

馬太福音五章1∼6節討論指引

037


5. 應該如何以神的方式哀慟我們所犯下的罪? 6. 我們的主會如何安慰那些在生命中為自己的罪 而哀慟,甚至為整個世界的罪惡來哀慟的人? 7. 你認為自己是謙和的人嗎?為什麼是或不是? 8. 飢渴慕義和真正生理上的飢渴有何相似之處? 9. 儘管耶穌曾應許我們必得飽足,為什麼還是不 斷感受到對於義的各種飢渴,不管是內在的義 或甚至是社會的義皆是如此?

應用 1. 通常來說,我們都很清楚自己的失敗,或是對 主有多大的需要。你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 別需要上帝? 2. 求主幫助我們看見,自己在什麼樣的關係或是 處境裡,會出現驕傲和苛刻的行為,而不是溫 柔與謙卑。你可以怎樣做,把謙和的特質帶進 那樣的景況裡? 3. 你覺得自己對於公義,是飢渴的,還是無動於 衷的?為什麼?

038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7

馬太福音七章1∼12節: 基督徒的人際關係


面對我們的弟兄或姊妹 馬太福音七章 1∼2 節

你們不要評斷別人,免得你們被審判。2因為你們

1

怎樣評斷別人,也必怎樣被審判;你們用什麼量 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連結貫穿馬太福音第七章的線索,是人際關 係。耶穌已經談論過基督徒的品格、影響力、義、 宗教常規,以及志向,現在,祂把焦點放在信徒群 體裡的關係,以及基督徒與非信徒之間的關係,就 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了。耶穌以我們對待同在基督裡 的弟兄姊妹的態度作為開始。 耶穌並沒有期待基督徒群體是完美的,祂很清 楚裡面存在著誤解和問題。然而,耶穌關心的是, 當有人出現不當的行為,基督徒之間應該如何彼此 相待。在信仰的大家庭裡,我們應該用什麼方式來 進行糾正?耶穌提供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不過常常

148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遭到錯誤的理解:「你們不要評斷別人,免得你們 被審判。」 耶穌的意思並不是說,要我們停止對任何人作 道德的判斷,無視於他們的錯誤,拒絕分辨真理與 謬誤,善行和罪行間的不同。耶穌自己就有很多 次,對他人的行為作出道德的判斷,正如聖經也一 次又一次挑戰我們要用神話語的標準,來察驗每件 事情。這裡所提不可評斷的命令,後面緊跟著兩個 更進一步的命令:「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 們的珍珠丟在豬面前」 ,以及「防備假先知」 (馬太 福音七章 6、15 節)。想要遵守這些命令,我們就 不可能不進行批判性的評斷。不要評斷的命令,並 非要人對邪惡和錯誤視而不見。在這裡,耶穌所拒 絕的並不是評斷,而是論斷主義:這樣的批評者, 傾向於嚴厲的評斷,而非出於愛、恩典與憐憫。 我們不但不是那個評斷的人,反倒是屬於被評 斷的人,而且如果我們膽敢去評斷別人,我們自己 就會被更嚴厲的評斷。這背後的論證應當是很清楚 的。假如我們想要作一個法官,便不能主張不知道

馬太福音七章1∼2節

149


我們要求執行的法律。喜歡坐上法官席的人,就不 應該訝異自己竟然坐在受審的位置上。 一個批評的人就像一個故障檢測器,對他人的 態度總是負面的、破壞性的;他們著迷於找出其他 人的問題。這些批評論斷的人,把自己擺上了神的 位置,然而,沒有人類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擔任那樣 的法官。只有神才能讀懂人心,看見背後隱藏的動 機。

150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