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8: 日本寫真50年

Page 1


Source: 8 日本寫真 年

50

大竹昭子

黃大旺 著 ─

譯 ─

臉譜



八 ○○

九 ─○

佐內正史

新潮流的出現 新しい潮流の出現

真の狂気に 踏み込む

﹁踏入﹂攝影狂野地帶

137

─────────── 調校世界的才能 世界にチューニングする才能

平衡移動自我的內在與外在

───────────

何をやっても写真を感じさせる人

做什麼都有攝影感的人

───────────

169

Sanai Masafumi 藤代冥砂

143 197

Fujishiro Meisa 長島有里枝

“ 自分の内と外を平衡移動する

221

Nagashima Yurie 蜷川實花

Ninagawa Mika


一九九三

九四 ─

Prologue

森山大道

Moriyama Daido 中平卓馬

攝影術的神秘、攝影師的神奇 写真のなぞ、写真家のふしぎ

記憶喪失を生きる神話の人

從失憶症中活過來的神話

───────────

ヒーロー・混迷・脱出

英雄• 低迷• 逃離

───────────

5

一九九三年六月,中平卓馬的沖繩攝影之旅 一九九三年六月、中平卓馬の沖縄撮影行

65

45

─────────── 身為﹁超二流﹂的自由 超二流 であることの自由

83

Nakahira Takuma

荒木經惟

19

篠山就是寫真

───────────

“ シノヤマは写真である

107

Araki Nobuyoshi 篠山紀信

Shinoyama Kishin


Prologue ──────────────────

攝影術的神秘、攝影師的神奇 写真のなぞ、写真家のふしぎ

攝 影 是 一 種 神 奇 的 媒 介。 誰 也 不 能 否 認, 在 我 們 日 常 生 活 中, 照 片 很 容 易 取 得 與 觀 賞 ;

而且這些照片中有不少帶有神秘感。但是我們往往忽視這些神秘感,每天只顧無憂無慮地拍 攝,觀賞洗出的照片生活。

我住的公寓蓋在山坡上,大門玄關設在屋頂,一打開大門就是馬路。這棟樓的構造是背著

山崖而建,每天早上出門上班,由樓梯間拾階而上,打開大門的那一瞬間,我都會有想要拍

照的衝動。沒把相機帶在身上的時候,就會覺得只要身上有相機,想拍幾張就拍幾張;而實 際拿著相機到門口,明明沒有什麼目標,卻還是想拍。總之我就是拿起相機一直拍。

在不同時間拍攝這棟老公寓的屋頂,即使每一張照片看起來大同小異,如果仔細比較,還

是可以看出些微的差別。無論如何,我為什麼忍不住想在屋頂不斷按下快門,真是不可 思議。

Prologue ─ 6


一一 ○

提高生命轉速不斷拍照

中平卓馬對攝影人生的覺悟 中平卓馬の写真家覚悟

305

大橋仁 命の回転数を上げて撮る

︽日本写真︾について考える

﹁日本寫真﹂芻論

写真と現代美術のあいだ

在攝影與當代藝術之間

───────────

245

271

───────────

295

Ohashi Jin

Epilogue 1

Takashi Homma

Epilogue

2


在所有的感覺器官中,唯獨眼球是可以轉動的。從我們早上醒來到晚上入睡為止,不斷把

訊息投射進視網膜。因為處理所有的訊息,會令大腦混亂,所以大腦會篩選訊息,在人的無

意識下排除大多數訊息。從人腦有三分之一在處理視覺訊息這點,就可以理解視覺訊息處理 的重要性。如果不用到這麼多神經細胞,是無法過濾看到的東西的。

另一方面,攝影的眼︵相機鏡頭︶和肉眼最大的不同,就是相機沒有區分訊息的能力,鏡

頭把所見全部輸出成照片。是故相機能發掘人未曾意識到的視覺領域。 • 邁布里吉︵ Ead︶ 曾 經 拍 攝 過 馬 匹 奔 跑 的 連 續 照 片, 以 前 的 人 直 到 看 到 這 些 照 weard James Muybridge

使忘記是自己拍的,也不可能在第一次見到時,以完全相同的精神狀態觀看吧? 即使腦細

雜。當我們看到曾經見過一次的事物,如今在照片上出現,意識上一定會產生某種變化。即

攝 影 眼 接 受 的 訊 息 遠 遠 超 過 肉 眼, 但 最 後 還 是 要 透 過 肉 眼 來 判 讀, 讓 攝 影 的 定 義 更 加 複

物。直到映入眼簾時才發現,原來當時沒發覺的有這麼多。

潔車沒有收走的零嘴空包裝、比夏日黃昏更長的黑影,或是從扶手垂下的不明繩索之類的雜

在 不 經 意 下 拍 攝 的 屋 頂 照 片 中, 仔 細 一 看, 也 會 發 現 很 多 當 時 未 曾 察 覺 的 東 西。 例 如 清

足以證明照片在顯現人眼無法分辨的動作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片,才了解馬匹跳躍時四隻腳如何運動。運動選手也會透過參考照片來調整自己的姿勢,這

E

胞篩選眼睛所見,卻也因為不明當時是否過濾掉某些訊息,而有可能在無意之間受到吸引,

Prologue ─ 8

1


拍攝的先決條件,是手上一定要有相機。因為沒有隨時非拍不可的必要,因此沒有相機,

就不會有拍攝的行為。也就是說,想拍照是因為身上有照相機,而照相機是促進攝影衝動的 主要因素。

仔細想想,機器就是這樣為人們帶來刺激吧。只要拍過一次照片,就會習慣相機的手感,

成為一種流

而 想 要 多 拍 幾 張。 在 伴 唱 機 問 世 初 期, 大 概 也 沒 有 多 少 人 能 夠 想 像, 愛 唱 歌 的 人 原 來 有 這 麼多吧? 明明大家既不是專業歌手,也沒有足以示人的好歌喉,卻讓唱卡拉

子來傳達情緒,可是人的耳朵跟鼻子顯然沒有這種功能。

眼。但是如果是隔壁乘客的對話,你可能不會在意吧。狗的耳朵能隨情緒搖動,大象搖晃鼻

息,也能以眼光傳遞訊息。假設你在電車上一直看著別人的臉,對方十之八九也會回瞄你一

在 人 的 各 種 感 覺 器 官 中, 只 有 眼 球 兼 具 接 受 與 發 出 訊 息 的 功 能。 眼 球 不 僅 能 接 收 外 界 訊

雜性。

法 明 辨 拍 照 的 是﹁我﹂還 是﹁機 器﹂的 模 糊 國 境 之 間。 我 認 為 視 覺 的 介 入, 更 增 加 問 題 的 複

是人按下相機的快門,但是製造照片的卻是機器。一個叫做﹁攝影﹂的國度,就存在於無

識得到解放,所以人也變得興奮起來。

中流瀉的歌聲中加了迴音效果,這就是伴唱機的迷人之處。因為人聲的拙劣被機器修飾,意

行。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緊張的握住麥克風不放呢。以機器播放的音樂伴奏,從喇叭

O K

9 ─ 写真のなぞ、写真家のふしぎ

攝影術的神秘、攝影師的神奇


透過觀看可以發現這樣的秘密。

因此,看照片這個行為,只要人活著就會重複。拍照是一時,觀賞照片卻沒有次數限制, 而且每次都可以察覺得出自己心境的變化。

問五十個人看同一張照片以後的心得,會得到五十種答案,其理由不言而喻。照片的看法

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話語超越是非,四處飄散。如果把年齡、成長背景、文化、國籍以及 觀看者的範圍拉大,心得的範圍也變得更加寬廣。

就如同音樂作品必須要經過演奏才變成音樂;照片也必須要經過人的觀看,才變成完整

的照片。經拍照取得的影像,就像還沒被演奏的樂譜。有些照片拍後不久,馬上就能看到結

果;也有的照片被遺忘,或是不知出自誰的鏡頭,但是這些照片都能反映出觀看者的精神狀 態或心境。有時好照片會被看成無聊的照片,或者正好相反的狀況也會發生。

自從攝影術發明以來,人的肉眼看著許許多多趨近現實、卻不是現實的照片,聯想、思考

著各種事物。這樣的思考為人的感官帶來什麼影響? 至今尚難定論。這個世界與人類之間

有著無數的關係連結,而且這些關係也尚無定論。在這種渾沌的狀態下,現實所見與照片上

所見,已經煮成一鍋內容難分的熱湯。且不說世界上不只有一種相機的規格,機器本身也如 新陳代謝般不斷更新,具體的脈絡變得更難區分。

攝影創作的複雜性就存在於它的﹁沒有基準﹂。關係到攝影創作的人、世界與機器並未合

Prologue ─ 10


並勾起回憶。就是因為人腦不像電腦,具有可以將記憶﹁完全抹消﹂的功能。我們無法預見 哪天會以何種方式,再度見到過去看見的事物。

人眼見到的世間種種,正在源源不絕地變化與流動著,肉體的細胞分裂也一刻不停歇地重

複進行。也就是說,原則上不可能以在屋頂攝影時同樣的生命狀態,來看屋頂的照片。因為 在攝影與觀看照片之間,具有不可逆轉的時間差。

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你的眼前有一張派對的照片。照片上每一個人都開心地笑著。如果

你跟照片中的某個人日後發生不和,這張照片就失去當時歡樂的氣氛,成為痛苦而複雜的回

憶證據。說得更極端一點,萬一照片中有一個人在派對結束後回家的路上死於非命,這張照 片更可解釋成為不祥之兆。

存 在 者 的 意 識, 隨 著 心 臟 的 跳 動 不 斷 變 化, 也 隨 著 外 在 環 境 的 各 種 狀 況、 社 會 事 件、 內

在的健康與情感等數之不盡的理由牽動,看照片的時候,幾乎不可能不受這些因素影響。嚴

格的說,不只照片,我們也不會以同樣的視線二度觀察相同的物象。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

不會想到這些事。就算面臨生死交關或陷入情網等特別的精神狀態時,有可能會有這樣的情

況,但一般來說,都將現在與過去所見視為一談,否則一個人會陷入精神不安的狀態。

然而,當我們看照片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驀然意識到不可逆轉的時間帶來的宿命,以及這

個宿命帶來的意識上的動搖。就是因為攝影技術將身體無法意識的瞬間化成了平面的影像,

11 ─ 写真のなぞ、写真家のふしぎ

攝影術的神秘、攝影師的神奇


我 對 攝 影 創 作 的 深 入 探 索, 始 於 一 九 九 三 年 起 在︽藝 術 新 潮︾雜 誌 上 連 載 一 年 的 攝 影 專

欄。當時訪問十四位二次世界大戰後活躍的攝影師,一方面追溯他們的活動軌跡,另一方面 思考攝影創作的本質為何,最後集結成︽眼的獵人︾這本書。

年代初期旅居紐約,曾經在 ○

不顧自身對於攝影還是個門外漢的事實,鼓起勇氣接下這樣的連載,最主要還是因為自己 能在書寫的同時,可以參考攝影作品的關係吧? 我在一九八

那裡買到一台單眼相機,之後愛不釋手,那段時光就是在到處亂拍中度過的。雖然最後我還

是放下相機,選擇了寫作,但是寫作反而成為我不斷思考攝影本質的動機。因為我總是對於 自己為什麼放棄攝影,以及攝影與言語之間的差異耿耿於懷。

攝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能透過攝影的行為得到自由。只要看到有興趣的東西,就順勢

按下快門,不必多想為什麼要拍;不必把合理性擋在前面,靠﹁無意義﹂帶路,會令人感到 前所未有的解放快感。

展 的 英 國 策 展 人 的 左 右 手。 雖 然 當 時 實 際 能 做 的 事 情 不 多, 但 對 我 日 後 的 寫 作 有 絕 大 的 影

Prologue ─ 12

我 回 到 日 本 後, 還 是 繼 續 寫 文 章, 但 也 拍 照、 看 攝 影 作 品, 並 閱 讀 各 種 攝 影 相 關 的 書

︶ 、細江英公︵ Hosoe Eikoh ︶ 、深瀨昌久︵ Fukase Masahisa ︶ 、森 Tomatsu Shomei

4

籍。由於工作需要,我遇到一些攝影師,不是零零星星的幾位,而是同時會見包括東松照明 ︵

3

山大道等戰後攝影界的重要人物。工作的內容是代替因故缺席的朋友,擔任來日本籌備攝影

2


為一體,而是人與機器在不斷的流轉中,往世界最深處前進。攝影術的意義在此更加深層, 也更加引人入勝。

我主張攝影創作必須與生命相提並論的理由,並不是特別出自人生觀,而是當我深入接觸

流轉的攝影創作與人的關係之後,不得不歸納出這樣的結論。我相信優秀的攝影師必然知道

這一點。拿著相機將肉體浸淫於一片混沌之中,並以感官去體會其中之妙。如果無法感受這

種快感,他們可能也不會繼續拍照了吧? 所以對我而言,一個攝影師不僅僅是朝著現實按 下快門的人而已,而是以生命不斷回答這個無解之謎的人。

我也拍照片,常被冠上﹁攝影師﹂這個頭銜,但我從不認為自己是攝影師。因為越覺得自 己是攝影師的人,就越沒有資格談論用照片思考這件事。

以上我提到很多關於攝影的思考,其實透過攝影來思索這些問題的應該是攝影師。只有透

過攝影作品做為探索自己與天地間的關聯,並將思考結論透過獨一無二的作品面世的人,才 夠格自稱﹁攝影師﹂。

接下來,說明本書的緣起與內容構成。

13 ─ 写真のなぞ、写真家のふしぎ

攝影術的神秘、攝影師的神奇


後,才有機會見到廬山真面目。只有我是同時看著攝影大師的作品、認識他們本人。在某種

層面上,我的攝影觀受到他們很大的影響。這些大師身上散發的獨特氣息引人入勝,讓我察 覺到極有可能從他們身上找到關於攝影這種媒介的解答。

在︽藝術新潮︾上連載的文章,採取追尋作品軌跡為主,而不以作品為中心,我想似乎與

這場因緣際會有關。開始拍照很容易,持續拍照卻很難,以我過去以來一貫的論點看來,更 能由他們的持之以恆與奮力不懈,確定攝影就是生命的活動。

至六 ○

年代出土的攝影集,在藝術書店也 ○

此後十幾年,日本的攝影更加受到海外的關切,突破關鍵是荒木經惟在歐洲巡迴的﹁ AKT﹂ ︵東京行動︶展 ,以及接踵而來、規模更大且在世界各地舉行的森山大道個展,讓 TOKYO 更年輕的世代有更多的發表機會。此外,一九五

︶曾 精 選 幾 本 珍 藏 的 六 、七 ○ 年 代 日 本 攝 影 集, 修 復 發 行 並 Karl Lagerfeld

以天價售出,更顯日本攝影集的廣受歡迎。身為日本攝影集的熱心收藏家,德國時裝設計師 卡 爾• 拉 格 斐︵

︾ ︵日本箱︶ ,英國攝影師馬丁• 帕爾︵ Martin 裝進一口黑色木箱,名曰︽ The Japanese Box ︶ 在他主編的︽ The Photobook: A History ︾ ︵攝影書:一部歷史︶ 系列中提到日本攝 Parr 8

10

見到的東西,產生物以稀為貴的印象。比方說,大部分歐美的參觀者看到荒木經惟的攝影作

Prologue ─ 14

7

在日本攝影備受關注的同時,有人擔心這只是曇花一現,也有人認為:這只是對於第一次

影,也引起多方討論。

9


響。攝影展名為﹁

﹂ ︵黑色的太陽:四人之眼︶,從一九八六年 Black Sun: The Eyes of Four

開始在美國費城展出,並在英國多個城市巡迴。雖然紐約曾經展出過日本的當代攝影作品,

︶不 僅對 攝 影 藝 術 瞭 若 指 掌, 也 曾 經 編 輯 過 詩 集, Mark Holborn

但是歐洲從未辦過巡迴展,更何況是完整呈現戰後攝影脈絡的重要聯展。我在尚未準備好的 情況下,一腳踏入。 策展人 馬克• 霍伯恩︵

︶ 的紀錄片 ,片頭一開 Annie Leibovitz

︶擔任編輯時,我若到紐約也會找他。我們交往了一段時間後,聽說他幾乎 Aperture

是 一 個 傳 奇 人 物。 我 與 他 投 緣, 每 次 他 來 日 本 都 會 和 他 見 面 ; 他 在 紐 約 的 攝 影 出 版 社﹁光 圈﹂ ︵ 不碰攝影這一塊,幾年前看了安妮• 黎柏維茲︵

6

一般人恐怕很難一下子就遇到這些大人物,要不然就是透過攝影集或是展覽欣賞作品之

離的坦率行徑,與文壇的作風大相逕庭。

麼啦。﹂以及森山假裝沒聽見、反唇相譏的模樣。這兩人毫無遮攔的對話、完全感受不到距

討論那天,森山扛著一大箱照片抵達時,深瀨帶著一些羞澀與自嘲地說 :﹁你那些照片沒什

的銳利眼神與動作的激烈,而忘了那頓飯的味道。在深瀨昌久的住處與森山大道三個人一起

跟馬克• 霍伯恩一起見到的攝影師,留給我很深的印象。我去東松照明家吃午餐,卻因他

關係。

始出現的就是馬克的訪談。原來馬克與安妮曾經合編過攝影集,這表示他還是跟攝影有一些

5

15 ─ 写真のなぞ、写真家のふしぎ

攝影術的神秘、攝影師的神奇


我 的 辦 公 室 每 天 都 會 收 到 各 種 攝 影 展 的 邀 請 函。 會 員 共 同 營 運 的 獨 立 藝 廊 的 邀 請 函, 遠

超過商業空間。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攝影集推出,每一本都以自費或類似方式發行。長久以

來 我 們 常 會 認 為 攝 影 師 出 攝 影 集 難 如 登 天, 但 是 每 個 月 都 有 這 麼 大 的 發 行 量, 在 日 本 也 很

特 別。 新 書 的 內 容 良 莠 不 齊, 未 必 都 能 達 到 國 際 水 準, 但 是 類 型 涵 蓋 範 圍 之 廣, 仍 然 不 容 小覷。

攝影的行為,就是生命、機器、外在,三股激流互衝而成的格鬥漩渦,一種深入感情與無

意識領域中,與混沌不清的人性本質正面衝突的意志。攝影術一定要將鏡頭對準外在世界才

能成立,與現實和肉體間的接觸較之其他類型的藝術更加直接。在本書中以﹁日本寫真﹂統

稱這種傾向,並想在當今攝影師們的工作中探究這種精髓。希望能透過這樣的嘗試,對於言 語優先的歐美文化進行小小的抵抗。

所 以 一 開 始, 希 望 各 位 讀 者 回 頭 看 看 我 在︽眼 的 獵 人︾中 寫 的, 關 於 森 山 大 道、 中 平 卓

馬、 荒 木 經 惟 與 篠 山 紀 信 的 文 章。 請 用 一 種 觀 看 老 照 片 的 感 覺, 一 邊 閱 讀 我 從 一 九 九 三 年

起,以一年心血訪問得來的創作觀點,並感受一下在四人的廝殺下誕生的﹁日本寫真﹂ 。這

些文章誕生時,手機、數位相機和個人電腦都尚未普及,更沒有網際網路,人們只能靠電話 與傳真聯絡。

接下來,要和各位讀者分享同一時期嶄露頭角的六位新生代攝影師的工作。佐內正史、藤

Prologue ─ 16


品,只表示﹁跟南• 高汀︵

更令人感到薄弱。

︶ 很像﹂。在訊息傳播窄而慢的時代,宥於所知而有 Nan Goldin

意識中行進,而在﹁日本 写真﹂ 的領域中也有同樣的發展,更何況現在的自覺與以前相比

描述,便無路可走。在海外對日本動漫畫抱持強烈興趣之前,日本的動漫畫產業幾乎都在無

這樣的反應,恐怕也沒辦法。如果不能開拓一條新的見解與思考脈絡,超越﹁很像﹂之類的

11

時間,不斷向瞬息萬變的視覺現實拋出質疑,終究還是攝影術特有的可能性。

邊緣的快感;但如果照片的功能僅止於此,就太過可惜了。只要一息尚存,燃燒所有體力與

工具,理性所拍的照片,因為具有明瞭的主題概念,能活化觀者的大腦運動,帶來直奔宇宙

感覺能體會這樣的作業方法,卻因為難以透過語言表達而建立脈絡。透過情感或自覺去驅使

日本攝影表現的主題,多半被認為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從拍到的物體中形成。即使透過

加清晰。

影作品、新一代的攝影作品,以及最近這些具高度藝術性的攝影作品的創作企圖,必定會更

的接納崩壞的現狀,就連我也覺得惋惜呢。從掌握異於歐美的攝影脈絡出發的話,戰後的攝

一項值得稱讚的偉大成就,這一點無庸置疑。反之,如果攝影者不回頭看自己的過去,一味

品,使得攝影與其他藝術的境界日漸模糊。從對藝術的關心出發拍攝的攝影作品,本身就是

當海外關注日本的同時,日本國內也不斷推出具有完整概念、堪與歐美平起平坐的攝影作

12

17 ─ 写真のなぞ、写真家のふしぎ

攝影術的神秘、攝影師的神奇


美術館展出,是荒木的首次回顧展。 Forum Stadtpark ──────────────── : 二 ○○ 一 年 由 德 國 Edition Steidl 發 行, 共 The Japanese Box 收 錄 中 平 卓 馬︽為 了 該 有 的 語 言︾ ︵一 九 六 八︶、 同 好 刊 物︽挑 釁︾

,一九六八 ∼ 一九七 ○ ︶全三期、森山大道︽攝影啊再見︾ provoke ︵一九七二︶與荒木經惟︽感傷之旅︾ ︵一九七一︶等書。

──────────────── 馬丁• 帕爾:一九五二 , ∼紀實攝影師、攝影評論家、馬格蘭攝影

協會會員。 ──────────────── :由帕爾與傑瑞• 巴傑爾︵ Gerry BadThe Photobook: A History

────────────────

,一九四八 ︶ 四 ∼共同編著,全系列共三大冊,第一冊於二 ○○ ger 六年發行,第三冊於二 一 年發行,第二冊於二 ○○ ○四年發行。

︾。 Love

南• 高 汀 : 一 九 五 三 , ∼ 美 國 女 性 攝 影 師, 擅 長 拍 攝 次 文 化 場 景、 愛、 性、 暴 力 與 死, 曾 赴 日 與 荒 木 合 作 推 出 攝 影 集︽ Tokyo

──────────────── 写真: shashin ,為日文對攝影術、照片及攝影作品的總稱,在此

針對日本獨有的攝影藝術,刻意用原文表示強調。

──────────────── : 他 的 名 字 沒 有 漢 字 寫 法, 只 有 片 假 名 寫 法﹁ホ Takashi Homma

ン マ タ カ シ ﹂。 加 上 他 一 貫 以 英 文 名 號 發 表 作 品︵也 以 此 聞 名 於

世︶,因此本書選擇保留英文名,不予翻譯。 ──────────────── :二 ○ 一 一 年 四 月 九 日 至 六 月 二 十 六 日, 東 New Documentary

京• 東京歌劇城藝廊。

Prologue ─ 18

8 9 10 11 12 13 14


代冥砂、長島有里枝、蜷川實花與大橋仁的段落,這是以二

八至 ○○

九年對他們進行的訪 ○

一一年的個展﹁ New Documen問為基礎寫成; Takashi Homma的部分是在看過他二 ○ ﹂ 後,由所見所思出發寫成。 tary 13

麼新的意象呢?

譯註 一九 ○ 四,英國攝影師,以史上最早的 • 邁布里吉:一八三 ○∼

連續攝影聞名。

長崎受原子彈摧毀的建築物遺跡。

──────────────── 東松照明:一九三 ○∼ 二 ○ 一二,寫實主義攝影師,曾拍攝廣島與 ────────────────

細江英公:一九三三 , ∼ 以 拍 攝 作 家 三 島 由 紀 夫 人 像 照︽薔 薇 刑︾ 與舞蹈家土方巽︽鎌鼬︾聞名於世。

──────────────── 深瀨昌久:一九三四 ∼ 二 ○ 一二,繼承父業經營照相館,同時,以

,美國女性時尚攝影師,曾在歌手約 ∼ 翰• 藍 儂 遇 刺 前 拍 下 最 後 照 片、 為︽浮 華 世 界︾雜 誌 拍 攝 黛 咪• 摩

安妮• 黎柏維茲:一九四九

吧。這本書刻意結合新舊文章編排,不知當讀者透過﹁日本寫真﹂的觀點去看時,會看到什

時出道的。我想:這個與戰後寫真史全然不同的新世代,或許十多年後也刻畫了另一段歷史

這些新世代的攝影師們,是在我為了寫︽眼的獵人︾沉迷攝影雜誌、研究日本戰後攝影史

14

拍攝家庭與烏鴉聞名。

,一九三三 ∼ 二 ○○ 四︶。 Susan Sontag

美國公共電視出品的紀錄片。導演為安妮的妹妹芭芭拉︵

:展覽名稱為﹁ AKT-TOKYO 1971-1991 Nobuyoshi AKT-TOKYO ﹂, 在 一 九 九 二 年 六 月 十 七 至 七 月 十 一 日, 奧 地 利 葛 拉 茲 Araki

────────────────

︶。 Leibo-vitz

Barbara

──────────────── 紀錄片: ︽ Annie Leibovitz: Life Through a Lens ︾ ︵二 ○○ 七年︶ ,

格︵

兒的遮胸托腹孕婦封面照等。伴侶為美國自由主義作家蘇珊• 桑塔

5

6

7

1 E 2 3 4

19 ─ 写真のなぞ、写真家のふしぎ

攝影術的神秘、攝影師的神奇


一九九三 九四 ─

ヒーロー • 混迷 • 脱出

英雄• 低迷• 逃離

│Moriyama Daido

────────── 森山大道

────────── 一九三八年生於大阪



一九九三年三月上旬,快遞送了一個包裹到我家,寄件欄上寫著﹁

事 Hysteric Glamour

業 部﹂。 打 開 包 裹 一 看, 裡 面 是 一 本 極 厚 的 大 開 本 攝 影 集。 這 本 攝 影 集 與 一 般 所 見 非 常 不

﹂ 。 Daido hysteric

同,封面不是精裝,紙質也薄如雜誌內頁。書上沒有標明作者與出版社名稱,只有一行英文 字﹁

打開內頁一看,不禁抽一口氣。左頁是兩條垂在水泥地上的鐵鍊,右頁是剛上蠟的車體,

兩張照片看起來都是大膽的作品。我懷著期待的心情不斷往下翻:水泥噴砂外牆的木造公

寓、自窗戶垂下的雨傘、燒肉店的大門、工地的帆布、自動販賣機、機械工具特寫、高壓電

。 這 些 物 件 隨 著 翻 動 書 頁, 逼 近 讀 者, 甚 至 朝 讀 者 飛 撲 而 來。 看 著 這 一 連 串 照

塔、垃圾集中場、整捆壓扁的紙箱、捲起來的橡皮水管、大樓的公告、破窗、人孔蓋、分隔 島護欄

片,我只能喃喃自語:我知道,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

Moriyama Daido ─ 22

﹂時, Black Sun: The Eyes of Four

森山大道

我與森山大道從一九八四年籌備日本攝影師四人聯展﹁

就認識了。與細江英公、東松照明、深瀨昌久相比,他是四個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在離他工

作室很近,﹁明大前 ﹂ 的咖啡館實際見到本人時,也覺得他是個小個子的年輕人,跟他照片

﹂ 。我這個口譯就像坐在兩個青澀小子中間一樣。 Daido

隔 年, 森 山 把 工 作 室 從 明 大 前 搬 到 澀 谷, 並 寄 邀 請 函 給 我, 說 他 的 工 作 室 附 設 了 一 個 小

他﹁

帶來的暴戾之氣完全兩回事。他稱策展人馬克• 霍伯恩﹁馬克先生﹂,馬克也格外親切地叫

15


一九三八年生於大阪。享有國際盛名的日本當代攝影家之一。高中肄

Iwa︶攝影工作室擔任助理,才開始正式接觸攝影。一九 六二 miya Takeji

業,以自由平面設計師為業,直至一九五九年進入大阪岩宮武二︵

Nakahira

︶的助理。一九六三年成為自 Hosoe Eikoh

由攝影師,移居神奈川縣逗子市,與同住該地的中平卓馬︵

年轉往東京成為細江英公︵ ︶成為好友,一九六六年兩人於澀谷開設共同事務所。同時期 Takuma

︶,於其 provoke

以橫須賀美軍基地、熱海、新宿、淺草等為主題進行攝影創作,逐漸 於攝影界嶄露頭角。 一九六八年受中平卓馬邀請參與攝影同人誌︽挑釁︾ ︵ 中展現的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風格,成為其作品為人所知的 最大特徵,引起一股模仿熱潮。同時期並在︽朝日相機︾ 、︽相機每日︾ 年︽挑釁︾收刊,森山歷 等知名攝影、設計雜誌上發表作品。一九七 ○ ︶之 邀 經 人 生 低 潮 期, 而 後 受 到 設 計 大 師 橫 尾 忠 則︵ Yokoo Tadanori

年 代 後 逐 漸 找 回 正 向 意 念, 一 九 八 二 年 發 表 的︽光 與 前 往 紐 約。 八 ○ 影︾ ︵光と影︶被媒體評論為森山大道回歸之作。此後開始持續發表作

二年倫敦及紐約個 ○○

年代後至今更頻繁的 品及舉辦展覽,活躍範圍拓展至世界各地,九 ○ 在國際間舉辦主題展覽及回顧展,如一九九九年舊金山當代藝術館、 紐 約 大 都 會 博 物 館 等 美 國 各 城 市 巡 迴 展、 二

二年法國卡地亞基金會大型回顧展,以及受邀至亞洲、歐 展、二 ○○ 一二年,森山大道和攝影啟蒙者威廉.克萊 美各城市舉行個展。二 ○ ︶,在倫敦泰德美術館共同舉辦﹁威廉• 克萊因+森 William Klein

因︵

山大道﹂聯展,讓兩人各自的創作生命經驗,以影像的形式產生交會。

出道至今已出版數十種攝影集和文集,並獲得無數國際攝影大獎。曾 ︶、 細 江 英 公、 橫 須 賀 功 光︵ YokosuTomatsu Shomei

︶、深瀨昌久︵ Fukase Masahisa ︶等人共同設立﹁ WORKka Noriaki

與 東 松 照 明︵

攝影學校﹂ ,近年更積極投入攝影教育,擔任東京工藝大學及京 SHOP

都造型藝術大學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 日本劇場寫真帖︵にっぽん劇場写真帖︶,一九六八年

───────────────── 攝影啊再見︵写真よさようなら︶,一九七二年

───────────────── 遠野物語,一九七六年

───────────────── 光與影︵光と影︶,一九八二年

───────────────── 新宿,二 ○○ 二年 主要獎項 日本攝影評論家協會新人賞,一九六七年

───────────────── 日本攝影協會年度賞,一九八三年

───────────────── 每日藝術賞,二 ○○ 三年

───────────────── 德國攝影家協會獎,二 ○○ 四年

官方網站

http://www.moriyamadaido.com


一九九三 九四 ─

記憶喪失を 生きる 神話の人

從失憶症中活過來的神話

│Nakahira Takuma

────────── 中平卓馬

────────── 一九三八年生於東京



從 東 急 東 橫 線 綱 島 站 出 發 的 巴 士, 疾 駛 於 東 京 近 郊 典 型 新 社 區 的 風 景 中。 沒 有 特 色 的 街

景, 在 雨 中 更 顯 空 虛。 我 在 一 個 叫 做 高 田 的 停 靠 站 下 了 車, 在 那 裡 打 了 電 話, 應 該 會 來 接 我吧。

中 平 卓 馬 像 剛 認 識 時 一 樣, 綁 著 一 條 紅 頭 巾 出 現 在 我 面 前。 當 初 連 他 穿 的 毛 衣 也 是 紅 色 的,這次穿著花格子襯衫。他的個頭瘦小,健步如飛,為我帶路。

到了樹木茂盛到遮住圍牆的自宅外,他停下腳步。門牌上刻著﹁中平﹂二字。現在他與父 親、岳母、姊姊同住在這裡。推開鐵門進入玄關,正面有一條樓梯直通二樓。

八張榻榻米大的和室裡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東西,正中間空出一塊圓圓的位子,放著一個快 不能用的小型燈箱,周圍則散落著大量的幻燈片。

我驚訝他對照片的漫不經心之餘,還是用放大鏡看著燈箱上排列的幻燈片。務農的女性、

。路上所有

Nakahira Takuma ─ 26

在路上橫臥的男性、等紅綠燈的學生、小孩的特寫、花、樹、夜晚的霓虹燈

映入眼簾的東西都拍進底片裡。毫不思考構圖,直接把所見以望遠鏡頭捕捉起來。這些照片 就像小孩一開始接觸相機一樣毫無心機,甚至令人感到再普通也不過。

﹂又把這張幻燈片換成另一張。看來他想為照片配

﹁這張可能比較好看,﹂中平說著說著,一邊從燈箱上拿出一張幻燈片,取代幻燈片堆中 的一張。不久,﹁不對,這張比較好

對。問他問題他幾乎都答非所問,只是專注地整理這些幻燈片。

中平卓馬


一 九 三 八 年 生 於 東 京, 父 親 為 知 名 書 法 家 中 平 南 谿︵

為了該有的語言︵来たるべき言葉のために︶,一九七

主要作品

Nakahira Nan-

︶。一九五八年進入東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學系就讀。一九六 ○ kei 年安保鬥爭時成為學生自治會領袖,參與各種抗爭運動,甚至曾親自 ︶支持古巴革命。畢業後兼職翻譯撰稿工 Fidel Castro

年 ○

───────────────── 新的凝視︵新たなる凝視︶,一九八三年

寫信給卡斯楚︵ 作, 後 進 入 新 左 翼 刊 物︽現 代 之 眼︾做 編 輯。 一 九 六 四 年 在 東 松 照 明

───────────────── 回到原點:橫濱︵原点復帰:横浜︶,二 ○○ 三年

︶撮合下與神坂鐐子︵ Kamisaka Ryoko ︶結婚,東 Tomatsu Shomei ︶、 高 梨 豐︵ Takanashi Yutaka ︶讓 Moriyama Daido

一二年 ○○

http://shugoarts.com/artists/takuma-nakahira/

官方網站

︵サーキュレーション:日付、場所、行為︶,二

:日期、場所、行為 circulation

─────────────────

───────────────── 都市 風景 圖鑑︵都市 風景 図鑑︶,二 ○○ 一一年

相機做為賀禮,誘發中平拍照的興趣,而且 PENTAX

︵ 引 介 森 山 大 道︵

松並贈中平一台 他認識,後來和森山成為互相砥礪的親密好友。一九六八年在東松照 ︶創 辦 攝 影 同 人 誌︽挑 釁︾ ︵ provoke ︶, Taki Koji

明 召 集 下 擔 任﹁攝 影 一 百 年 : 日 本 人 攝 影 表 現 的 歷 史﹂展 覽 委 員, 與 高 梨 豐、 多 木 浩 二︵ : 日 期、 circulation

雖只出版三期即宣告解散,但他們創造的﹁粗劣• 搖晃• 失焦﹂寫真風 場所、行為﹂參加巴黎青年雙年展。

格, 卻 帶 給 日 本 攝 影 界 極 大 衝 擊。 隔 年 中 平 以﹁

植物図鑑か:中平卓馬映像論集︶後,他否定過去自己的詩意表現,在

一九七三年發表評論集︽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集︾ ︵なぜ、

Shinoya-

逗子海濱燒毀所有作品、筆記和底片,而且因過度使用安眠藥而導致 知 覺 異 常, 好 幾 年 完 全 無 法 拍 照。 一 九 七 六 年 與 篠 山 紀 信︵

︶於︽朝日相機︾共同連載﹁決鬥寫真論﹂專欄,使他重新燃 ma Kishin

起對攝影的慾望,但在隔年集結成冊出版前,又因酒精中毒造成逆行 性記憶喪失,篠山紀信從此未與中平卓馬相見。現在,喪失記憶與邏 輯能力的中平卓馬,攝影行為已成為他作息般的生理行為,他依舊每 天出外拍照,被稱為﹁成為相機的男人﹂。 失憶前的中平卓馬對語言具高度關心,曾不斷在成為攝影家或詩人間 猶豫不決,他的攝影論至今讀來依舊前衛深刻。中平卓馬是日本攝影 史的傳奇,並不只因他人生戲劇般的起伏,更因他不斷徹底推翻自己 與攝影的定見,隨著時代提出充滿挑釁的新觀點。


一九九三 九四 ─

超二流 であること の自由

一九四

│Araki Nobuyoshi 年生於東京 ○

──────────

荒木經惟

──────────

身為﹁超二流﹂的自由



荒木經惟是現在最活躍的攝影師之一。現在是一九九四年春,他在七本雜誌上連載,一年

間推出十三本攝影集,陸續舉行的攝影展中也包括了﹁性死﹂ ︵一九九三年秋︶ 、﹁私寫真﹂ ︵一九九四年二月︶等大規模展覽。同時歐洲巡迴個展﹁ 且廣受好評。

﹂也從奧地利展開,並 AKT-TOKYO

﹂圖錄的藝廊工作人員被捕,在社會上引發話題。由於畫冊 AKT-TOKYO

他 也 因 為 他 的 猥 褻 照 片, 為 傳 媒 提 供 不 少 報 導 材 料, 這 方 面 已 經 無 人 能 及。 最 近 在﹁性 死﹂展場,販售﹁

中含有女性性器官的照片,警察就依﹁販賣猥褻物﹂為由逮捕並拘留現行犯。

AKT-

在早稻田鶴卷町巷內某狹長大樓地下室的工作間裡,荒木正在準備活動用的幻燈片。這些 幻燈片將在一場叫做﹁寫真與猥褻﹂的臨時研討會上放映,與會者包括來自奧地利的﹁

﹂策展人,討論內容由藝廊員工因為販賣圖錄被捕出發。荒木將正片並排在燈箱上, TOKYO

Araki Nobuyoshi ─ 30

並以剪刀剪出許多小洞。被刮白的痕跡更顯視覺的暴力感。

﹂展 Black Sun

﹂是第一個回顧日本攝影師生涯的大型回顧展, AKT-TOKYO

一如前面提到,日本攝影師被系統性地引介到歐洲,是由一九八四年的﹁ 開始。十年過去了,荒木的﹁ 堪稱歷史上的里程碑。

雖然荒木經惟在日本國內是以攝影作品與身體存在合而為一出名,但歐洲的觀眾未曾目睹

荒木外貌與言行,便直接接觸荒木的作品,仍然感受到這些照片的魅力。歐洲人對於荒木作

荒木經惟

54


一九四 ○ 年 生 於 東 京。 國 際 知 名 攝 影 師 及 藝 術 家。 暱 稱﹁ ARAKI ﹂。 自小受到業餘攝影師的父親影響開始接觸攝影。一九六三年畢業於千

感傷之旅︵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旅︶,一九七一年

主要作品

主要獎項

───────────────── 愛貓奇洛的死︵チロ愛死︶,二 ○ 一 ○ 年

,二 ○○ 五年 SUBWAY LOVE

─────────────────

───────────────── 東京物語,一九八九年

───────────────── 我的愛、陽子︵我が愛、陽子︶,一九七八年

葉大學工學院攝影印刷工學系,同年進入電通廣告公司任職廣告攝影 師。一九六四年以攝影集︽阿幸︾ ︵さっちん︶獲得第一屆太陽獎,成為 日後聲名遠播的契機。 ︶結婚,而後自費出版收 Yoko Aoki

錄兩人蜜月旅行照片的攝影集︽感傷之旅︾ ︵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旅︶。一

一九七一年與電通同事青木陽子︵ 九 七 二 年 離 開 電 通 獨 立, 成 為 自 由 攝 影 師。 一 九 七 四 年 與 東 松 照 明 ︶、細江英公︵ Hosoe Eikoh ︶、森山大道︵ MoriyaTomatsu Shomei

︶、 橫 須 賀 功 光︵ Yokosuka Noriaki ︶、 深 瀨 昌 久︵ Fukase ma Daido

太陽賞,一九六四年

﹂。 一 九 九 ○ 年因 安 齋 信 彥、 田 宮 史 郎 共 同 成 立 事 務 所﹁ AaT ROOM 將逝去妻子的遺體做為拍攝主題震撼社會,並與對此作品持對立態度

︶等 人 共 同 設 立﹁ WORKSHOP 攝 影 學 校﹂ 。一九八八年與 Masahisa

的篠山紀信進行爭論及冷戰。

───────────────── 織部賞,一九九九年

───────────────── 每日藝術賞特別賞,二 ○ 一三年

───────────────── 安吾賞,二 ○ 一一年

───────────────── 奧地利政府授予科學藝術勳章,二 ○○ 八年

荒木經惟的作品產量極多,將私家版也納入計算約有四百餘冊之多。 除了擅長以裸體、少女為主題進行人物攝影外,以花為主題的靜物攝 影、以東京為對象的都市寫真等作品也十分豐富。另外,人情味滿溢 ︶也 獲 得 相 當 高 的 評 Snap Photography

價。曾公開表明日本抽象、超現實當代藝術大師岡本太郎是他尊敬的

的 荒 木 的﹁抓 拍 攝 影﹂作 品︵ 偶像。

官方網站

http://www.arakinobuyoshi.com


一九九三 九四 ─

シノヤマ は写真で ある

篠山就是寫真

│Shinoyama Kishin

────────── 篠山紀信

年生於東京 ○

────────── 一九四



一九九四年時,不論是在新宿車站還是在澀谷車站前,隨意要求任何一個行人 :﹁請列舉

幾位您認識的攝影師。﹂得到最多的答案會是誰呢? 年長民眾可能舉出土門拳或木村伊兵衛

等名字,年輕一輩可能會舉荒木經惟或藤原新也等人名,但是不論性別與年齡,我發現很多 人都會提起篠山紀信這個名字。

翻開每一期八卦週刊,一定都會出現他拍攝的照片,有時也會配合時代,拍攝例如宮澤理

惠之類話題人物的裸照。就是因為他總是與時代脈動契合,才會讓社會大眾不知不覺認識這 號人物。

但是,儘管篠山紀信的知名度如此之高,工作也如此密集,關於篠山攝影作品的評論卻寥 寥無幾。他的作品也很少出現在攝影美術館或國際性展覽上。 為何他的作品少被評論? 這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牽涉到攝影的本質。

年,篠山紀信出生於東京新宿區柏木的一間佛寺。一九六一年,他就讀日本大學 ○

廣告公司從事廣告攝影。同時,他也陸續發 Light Publicity

年,他在美國的死之谷拍攝女體 ○

︾,一九七 ○ 年,每日新聞社︶在國際 nude

Shinoyama Kishin ─ 34

一九四

藝術學院攝影組時,便進入了

︾ ︵收錄於攝影集︽篠山紀信• NUDE

表女性裸體攝影作品,為此類型開拓了新的境界。一九七 的攝影集︽

上受到好評後,才逐漸廣為人知。

篠 山 也 是 在 這 個 時 候 開 始 名 垂 攝 影 史, 在 此 之 後 雖 然 推 出 了︽晴 天︾ ︵一 九 七 五 年, 平 凡

篠山紀信


工 作, 並 在︽相 機 每 日︾、︽朝 日 相 機︾等 刊 物 發 表 裸 體 創 PUBLICITY

一九四 年 ○生於東京。一九五九年進入日本藝術大學藝術學部攝影系, 並同時就讀東京綜合攝影專門學校,在學期間即進入廣告公司 LIGHT

自立 LIGHT PUBLICITY

作。一九六六年,年僅二十六歲的他獲選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的﹁當 門戶,同年發表著名攝影集︽篠山紀信與二十八個女人︾ ︵篠 山 紀 信 と

代 攝 影 十 人﹂展 覽 展 出。 一 九 六 八 年, 離 開 人のおんなたち︶,並陸續為紅牌女星拍攝雜誌封面照,成為同時代

︾發表﹁激寫﹂系列,出版熱賣攝影集︽大激寫• GORO

1 3 5

︶,並在筑波科學博覽會展出,之後以同樣的 Shinorama

︶攝 Miyazawa Rie

︶的 攝 影 集︽ water fruit ︾而 引 起 Higuchi Kanako

︾的露骨而引發風暴。 Santa Fe

︶自 殺 前 如 基 督 受 難 的 照 Mishima Yukio

︶結 識, 長 年 記 錄 這 位 歌 舞 伎 名 人。 近 年 Bando Tamasaburo

美術館巡迴展出。

﹂。二 ○ 則致力探索結合數位相機攝影與錄像的新表現﹁ digi+KISHIN 一二年,篠山紀信的大型回顧展﹁篠山紀信展:寫真力﹂ ,在日本各地

三 郎︵

片,成為當時代的影像代表。篠山也在三島由紀夫的介紹下與坂東玉

篠 山 紀 信 拍 攝 三 島 由 紀 夫︵

影集︽

日本偶像劇照﹁露毛論爭﹂的激辯,並因宮澤理惠︵

拍 攝 樋 口 可 南 子︵

手法與建築師磯崎新一起製作﹁建築行腳﹂系列。一九九一年,篠山因

全景﹂劇場︵

信。一九八三年,篠山獨創連結三台三十五釐米相機同步攝影的﹁篠山

尼斯雙年展。一九八

年以一線女星寫真為主的雜誌︽寫樂︾創刊,旨 ○ 在﹁如同欣賞音樂、電影般欣賞攝影﹂,核心攝影家就是當紅的篠山紀

至延續至今。一九七六年,篠山以﹁家﹂代表日本國家館參加義大利威

女人︾,並註冊﹁激寫﹂商標,使﹁激寫﹂成為日本的社會現象,熱度甚

雜誌︽

一九七 ○ 年代初期,篠山紀信獲獎連連,受邀為日中友好攝影訪華團 一員參訪中國,參加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等。一九七五年,篠山開始在

中最活躍的攝影家。

28

主要作品

• OLELE

,一九七一年 OLALA

───────────────── 晴天︵晴れた日︶,一九七五年

─────────────────

───────────────── 家,一九七五年 ,一九九一年 Santa Fe

───────────────── 人際關係︵人間関係︶,一九九七年

官方網站

http://www.shinoyamakishin.jp


森山大道 Moriyama Daido ─

Daido hysteric no.4 Hysteric Glamour,1993 年



荒木經惟 Araki Nobuyoshi ─ 感傷之旅•冬之旅(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旅•冬の旅) 新潮社,1991 年


中平卓馬 Nakahira Takuma ─ 新的凝視(新たなる凝視) 晶文社,1983 年


佐內正史 Sanai Masafumi ─ 我還活著(生きている) 青幻舍,1997 年


篠山紀信 Shinoyama Kishin ─ 少女革命 幻冬舍,1994 年


長島有里枝 Nagashima Yurie ─

PASTIME PARADISE Madora,2000 年


藤代冥砂 Fujishiro Meisa ─

RIDE RIDE RIDE Switch Publishing,1999 年


大橋仁 Ohashi Jin ─ 眼前的未來(目のまえのつづき) 青幻舍,1999 年


蜷川實花 Ninagawa Mika ─

Pink Rose Suite Éditions Treville,2001 年


新潮流的出現 新 しい潮流 の出現

回頭想來,在進行︽眼的獵人︾訪問的一九九

年代中期,也正是攝影界新潮流萌芽的時 ○

候。 這 些 與 戰 後 世 代 毫 無 瓜 葛 的 年 輕 一 輩, 正 不 斷 產 出 新 的 攝 影 作 品。 同 時, 相 機 變 小 變

輕,操作簡單又便宜的彩色印相機也不斷推出,攝影美術館、乃至於直接買賣作品的藝廊都 先後出現,使得攝影的環境起了很大的變化。

年代的人與事,並深入研究攝影家之間的敵友關係乃至無法自拔。對我來說,新一代 ○

但是,我在完成︽眼的獵人︾期間,幾乎對此毫無興趣。當時我只集中關注戰後攝影高峰 期六

的攝影師們太過於依賴感覺,似乎比較沒有懷疑的意識。

我本來以為,寫完︽眼的獵人︾後,工作與攝影的關係都會變成個人體驗,在後記中也表 明類似宣告個人與攝影的關係到此結束的想法。

本書為筆者以一年多的時間與攝影師會談,並夾雜個人想法而成。今後,個人想法將有改


Takashi Homma ─

Takashi Homma: New Documentary(攝影展圖錄) 朝日新聞社,2011 年


二 八 ─○ 九 ○○

真の 狂気に 踏み込む

“ │Sanai Masafumi 一九六八年生於靜岡

──────────

佐內正史

──────────

﹁踏入﹂攝影狂野地帶



走出京王新線幡之谷車站驗票口往南走,看到夕陽透過玉川上水兩岸那些葉子尚未掉光的

行道樹樹梢,散發著金色的光輝,就像佐內正史的攝影作品一樣。這樣的光,尤其是秋末冬 初的斜陽,更容易讓人想起他拍的照片。

看著照片中的風景走到外面,會發現外面的風景變得跟照片一樣,但不是每張照片都有這

種感覺。如果攝影者只是輕描淡寫,就可能拍出這樣的照片,那麼佐內正史的攝影作品確實

就有這樣的傾向。明明帶給人恬淡的印象,卻能一眼認出這就是他的作品。回神才發現,自 己的視線已經受到這些照片影響。

他 的 辦 公 室 在 一 間 公 寓 的 二 樓, 是 一 戶 一 房 一 廳 一 廚 的 小 套 房。 近 處 的 開 放 式 廚 房 改 裝

成暗房,遠處靠近陽台的房間裡,有一張洽公用的會議桌。櫃子上的黃色紙箱排滿了一整面

牆,紙箱上的標籤詳細寫著內容,原來是柯達相紙的紙箱。這只櫃子不僅合乎紙箱大小,連

Sanai Masafumi ─ 50

顏色都經過指定,做成柯達黃。

不久後,佐內從樓上暫租的工作間下來,表情看起來不大高興。我問他是不是累了? 他 喃喃說 :﹁最近大家都這麼說。﹂

我 在 造 訪 之 前, 已 經 先 看 過 他 的 自 主 出 版 社﹁對 照﹂所 出 創 業 作︽浮 浪︾的 樣 書。 在 書 中

不只可以感受出他對攝影的態度十分明確,也可以察覺這本書的推出對他來講,是一件勢在

必行的事,他有極強的意志要出這本書。當我告訴佐內這本書不錯時,他終於露出放心的表

佐內正史


一九六八年生於靜岡。攝影家及廣告導演。二十四歲時開始攝影。自 年代後半開始引領日本攝影風潮,出道作攝影集︽我還活著︾ ︵生 ○ 年代日本的經典之作。發行攝 きている,一九九七年︶被譽為表徵九 ○

九 影集逾二十本。 佐內正史的作品構圖及被攝物經常是意義不明的切割畫面,抑或是再 尋常不過的生活物件,但在佐內透過相機捕捉的凝視下,卻能展現出 某種莫名魅力,緊抓住觀者的目光並引起其共鳴。他拍照時在意的並 不是﹁被攝物的意義﹂ ,而是按下快門當下的﹁自我覺悟﹂,透過影像呈 現出來,帶給觀看者奇妙的觀賞體驗。同時認為﹁攝影這件事不應該受 到被攝物的束縛﹂、﹁按下快門應該是沒有理由的﹂。 等 Kururi

八年創設自主品牌﹁對照﹂ ,獨立出版 ○○

攝影之外,佐內正史曾為許多知名品牌製作電視廣告,也幫 攝影作品並於網路販售。

搖滾樂團設計唱片封套。二

主要作品 不知道︵わからない︶,一九九八年

───────────────── 不是自己的人︵自分じゃない人︶,一九九九年

─────────────────

───────────────── 女學生︵女生徒︶,二 ○○○ 年 ,二 ○○ 二年 MAP

───────────────── 鐵火︵鉄火︶,二 ○○ 四年 主要獎項 寫真新世紀優秀賞,一九九五年 Canon

───────────────── 木村伊兵衛寫真賞,二 ○○ 二年

官方網站

http://www.sanaimasafumi.jp


二 八 ─○ 九 ○○

世界にチ ューニング する才能

調校世界的才能

│Fujishiro Meisa

────────── 藤代冥砂

────────── 一九六七年生於千葉



八年三月發行 ○○

當我依約抵達那棟公寓,上一批來訪的記者才剛走出大門。我在往會客室的路上,從玻璃 窗邊看到會客室裡的樣子,不禁叫出聲來。有一張沙發我有印象,這是二

的︽月刊一百期紀念號︾中一再出現的沙發椅。在沙發對面有一張蓋著布的扶手椅,椅子後

面可以看到堆積成山的雜誌與裝在三角架上的相機,這些東西都讓我感到似曾相識,因為所

為慶祝發行第一百期,委託藤代冥砂拍攝一百位年

有的泳裝照都在這間工作室裡拍攝而成。 ︽月刊一百期紀念號︾是﹁月刊﹂系列

輕女子的攝影集。每位女子佔兩頁篇幅,右邊是便服,左邊是泳裝照。入鏡的模特兒從知名

女星到新人一應俱全,每一個模特兒的﹁泳裝照﹂與﹁便服照﹂之間的反差之大,是相當有趣

的亮點。當模特兒穿著﹁泳裝﹂的時候,她們往往使盡渾身解數,把自己當成商品在宣傳;

再穿回﹁便服﹂的時候,又變回處處可見的普通女孩。由於這些模特兒已經習慣了化妝的方

式與穿著的搭配,每一個女孩都有八卦雜誌上常見的﹁可愛﹂感。其中只有極少數像現代東

Fujishiro Meisa ─ 54

京街頭那些樸素真實的女孩,就像剛才在便利商店裡遇到的女孩,幾分鐘以後就換好泳裝出 現在攝影棚裡,擺好姿勢等待快門。這種氣氛反映了東京都會上空徘徊的真實。

每個女星只有三十分鐘的攝影時間,一天最多可拍二十組。因應接踵而來模特兒的心情,

激發她們正向的魅力。當時在新潮社擔任﹁月刊﹂系列責編的宮本和英回憶 :﹁因為這樣的

工作方式受到的限制相當大,除了藤代冥砂以外,我不覺得有其他人能夠勝任。﹂看來真的

藤代冥砂

105


︶ Akira Gomi

一九六七年生於千葉。攝影家、作家、小說家。畢業於明治大學商學 部。 大 學 畢 業 後 在 因 緣 際 會 下 成 為 知 名 攝 影 師 五 味 彬︵ 的 助 手, 並 於 兩 年 後 獨 立 成 為 自 由 攝 影 師, 開 始 了 攝 影 生 涯, 時 年 二十四歲。 ︾雜 誌 上 連 載 SWITCH

所見所聞,逐漸獲得較多的攝影工作機會,慢慢奠定他在日本攝影界

一 九 九 七 年 結 束 兩 年 的 環 遊 世 界 之 旅, 後 於︽ 的地位。由他經手製作的寫真集高達七十本之多,涉獵範圍甚廣,橫 跨時尚、音樂、廣告、雜誌等領域,並持續為︽週刊朝日︾拍攝封面照

主要作品 ,一九九九年 RIDE RIDE RIDE

───────────────── ,二 ○○ 一年 58HIPS

───────────────── ,二 ○○ 三年 MILKY HIPS

───────────────── 好了,回家吧︵もう、家に帰ろう︶,二 ○○ 四年

───────────────── 一一年 好了,回家吧 ︵もう、家に帰ろう ︶,二 ○ 主要獎項 講談社文化出版賞攝影獎,二

官方網站

http://meisafujishiro.com

三年 ○○

2

片。他曾形容自己在攝影這條路上﹁有著沒有任何根據的強烈自信﹂, 並曾說道﹁你無法預料什麼事物會是改變你一生的契機﹂。 一一年後 除了攝影作品之外,也發表過小說、散文、詩等創作。二 ○ 因東日本大地震及福島核能發電廠事故的影響,舉家遷移至沖繩。

2


應該需要過人的集中力與讀心力。

﹁我第一天拍的時候,因為還摸不清步調,所以還是會累,不過第二天以後就似乎已經整

恤短褲。當我在猜他拍照時會是更興奮的表情;還是就用

個搞清楚了。對,是身體上的習慣。我是以身體習慣去工作的。﹂ 坐在眼前的藤代穿著輕便的

︶ ,也不是謙虛斯文的﹁僕﹂ ︵ boku ︶ ,而是客觀的﹁私﹂ ︵ watashi ︶,使人感到一種獨特 ore

這種樣子拍照呢? 眼前的他臉上只有淡定的表情。自己的第一人稱既不是妄自尊大的﹁俺﹂ ︵ 的距離感。

他 生 於 一 九 六 七 年, 與 佐 內 正 史 為 同 一 世 代。 他 的 工 作 範 圍 除 了﹁月 刊﹂系 列 的 攝 影 以

年代後期開始受到矚目,是這兩人的共通點; ○

外,也為幾本當紅偶像的寫真集掌鏡,並且連續七年為︽週刊朝日︾擔任封面攝影,在大眾 媒體上的能見度不低。以量制勝,以及從九

但是這幾年間,兩人的活動方向性已經大有不同。佐內表示自己﹁給出版社發行攝影集,才

Fujishiro Meisa ─ 56

是攝影師的創作證明﹂的觀念已經崩潰,才創立自主出版社﹁對照﹂發行自己的攝影集;藤

代則沒有這種包袱。我在他身上感受到的,是一種想將自己成為媒體的意志,他的真髓在於

︾雜誌的連載﹁ RIDE RIDE RIDE ﹂上知道藤代冥砂這個名字的。由於 SWITCH

全身投入與模特兒間的攝影作業,並帶出對方最有魅力的一面。 我是在︽

這 個 專 欄 收 錄 了 他 在 世 界 各 地 流 浪 兩 年 間 所 拍 的 照 片 與 記 行 文, 我 首 先 對 於 他 的 名 字﹁冥

藤代冥砂

T


○九

調校世界的才能

二○○八

砂﹂聯想到﹁冥府﹂的﹁砂礫﹂,而進一步對他的作品有興趣;而看到第一頁的照片,我只能 目瞪口呆。

只穿內衣的女子躺在鋪著粉紅色床墊的床上,兩手捧腹大笑著。雖然我知道這是一個快樂

的娼妓,但是嘴巴全開,眼睛也瞇起來,還紅著臉頰。就算讀完文章理解這名娼妓的直爽,

但看到這張照片,還是會對攝影者竟有可能與被攝者交流到這種程度,感到驚訝。不管是與

︾雜誌上堪稱一道不協調音。 SWITCH

肚臍同高的阿婆牌內褲、腋下竄出的腋毛、滾到床邊的衛生紙捲等細節,看來都栩栩如生, 在以美圖掛帥的︽

當我終於對藤代冥砂這個名字有了印象的時候,﹁月刊﹂系列的雜誌書推出,藤代開始在

年六月︶,在之後的︽月刊 ○○○

三年二月︶中,則展現了帶有空氣流 ○○

六年六月︶又演出一場沒有劇本的戲碼,徹底展 ○○

一年二月︶以及︽月刊 原史奈︾ ︵二 ○○

︵二 那一系列中賣力地拍攝。最早的作品是︽月刊 西田光︾ 井川遙︾ ︵二

︵二 動感的情慾,到了︽月刊 池脇千鶴︾

三 年 得 到 了 講 談 社 出 版 文 化 獎, 並 ○○

現了非藤代莫屬的氣質。在拍攝﹁月刊﹂的同一時期,他也開始為︽週刊朝日︾拍攝封面,讓 他拍攝範圍之廣更為人所知。這些攝影活動讓他在二 建立活躍於第一線攝影師不可動搖的好評。

︾向 來 是 SWITCH

至 於 暫 離 現 實 社 會 在 世 界 各 地 流 浪 兩 年, 如 果 是 一 般 對 世 俗 充 滿 野 心 的 年 輕 人, 可 能 難 如 登 天 吧? 在 這 場 旅 程 中, 我 感 受 到 與 嬉 皮 世 代 相 通 的 氣 息。 再 加 上︽

57 ─ 世界にチューニングする才能


二 八 ─○ 九 ○○

何をやっ ても写真を感 じさせる人

做什麼都有攝影感的人

│Nagashima Yurie

────────── 長島有里枝

────────── 一九七三年生於東京



過了約定時間的三十分鐘, ﹁真是不好意思! 我把妳留給我的電話弄丟了!﹂她才衝進我

們約見面的飯店大廳,手上還提著一只塑膠袋,裡面有看起來像是馬鈴薯的塊狀物。我本來

還以為她是去買東西才遲到,她最後終於說明她遲到的原因:之前的工作討論時間延長,所 以在半路上買了伴手禮賠罪。

長 島 有 里 枝 一 坐 上 椅 子, 便 滔 滔 不 絕 地 說 了 起 來。 在 她 的 言 談 中, 可 以 感 受 到 強 韌 的 思

考與豐沛的感情,如湧泉般不斷流出。每一句話都極為精準,具有高度表達力,而且毫不結

巴。只要同意我的說法,馬上就會回答 :﹁對對對!﹂而一有不同意見,則馬上就會明確表

示 :﹁我不這麼認為。﹂在她講話的同時,會不斷揮動兩手,以手指捲動髮梢,展露出過去

我不知道的一面。我一面集中精神聽她說話,一面以雙眼追蹤著她像拍照時一樣變化的美麗 表情。在說話的同時,她的全身都自然而然地釋放出一股能量。

PARCO

Nagashima Yurie ─ 60

當她說完所有的話從椅子起身時,我才發現已經過了四個半小時。一向充滿曖昧不明的長 島有里枝,至此有了清晰的輪廓,並且以線條鮮明的全貌屹立在我的面前。

長島在一九九三年,還在就讀武藏野美術大學的時候,便以二十歲的年紀,得到

長島有里枝


一九七三年生於東京。攝影家及作家。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 攝 Urbanart

獎, 一 夕 之 間 成 為 全 國 目 光 的 焦 點。 大 學 畢 業 後 前 往 美 PARCO

系 畢 業。 一 九 九 三 年, 以 一 張 一 家 四 口 的 全 裸 寫 真 獲 得 影展 ︶就 讀, 主 修 攝 影, 一 九 九 九 年 取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國, 後 以 日 本 文 化 廳 新 進 藝 術 家 在 外 研 修 員 的 身 分 至 加 州 藝 術 學 院 ︵ 得 藝 術 碩 士 學 位。 此 後 以 日 本 為 據 點, 以﹁家 族﹂、﹁性 別﹂、﹁自 我 認 同﹂、﹁性向﹂等為主題持續創作至今。 對﹁家人、朋友等他人與自己之間的關係﹂抱持不信任感的長島,長年

主要作品 ,一九九五年 empty white room

───────────────── ,一九九五年 YURIE NAGASHIMA

───────────────── ,二 ○○○ 年 PASTIME PARADISE

───────────────── ,二 ○○ 四年 not six

───────────────── 尋 找﹁家 人﹂:︽東 京 鐵 塔 : 老 媽 和 我, 有 時 還 有 老 爸︾官 方 電 影 刊 物

來的創作多以此為出發點。看似簡單,每張照片的中心概念其實都是 經過精密的計算及思考所構築而成。即使是以親密的家人或好友為主

ィシャルシネマブック︶,二

︵﹁家族﹂を探して﹃東京タワー オカンとボクと、時々、オトン﹄オフ

賞,一九九三年 Parco

七年 ○○

對﹁人際關係的本質﹂提出強烈質疑。近年開始以作家身分展開活動,

主要獎項

題的攝影作品,也企圖以﹁親密﹂表達﹁疏離﹂與﹁孤獨﹂ ,並藉此持續 ︵背中の記憶︶一書獲得該年 頗受好評。於二 一 ○ 年 ○以︽背影的記憶︾ 度﹁講談社散文賞﹂及入圍﹁三島由紀夫賞﹂。

展 urbanart#2

───────────────── 木村伊兵衛寫真賞,一九九五年

───────────────── 講談社散文賞,二 ○○○ 年

───────────────── 三島由紀夫賞提名,二 ○○○ 年


二 八 ─○ 九 ○○

自分の内 と外を平衡 移動する

平衡移動自我的內在與外在

│Ninagawa Mika

────────── 蜷川實花

────────── 一九七二年生於東京



通常我們只能看到攝影師工作的片段,所以一有機會參觀他們的工作全貌,必然會有意想

八年冬,在東京歌劇城舉辦的﹁蜷川實花展﹂就是如此。她的攝影作品風格如此強 ○○

不到的發現。 二

烈, 讓 人 一 眼 就 看 得 出 這 就 是 蜷 川 實 花 的 攝 影 ; 而 另 一 方 面, 也 有 一 些 地 方 被 這 種 強 度 遮

蔽,以至於觀看者焦慮無法與作者進一步對話;透過這次的全記錄展,我覺得可以找出一個 入口。

全 展 的 第 一 幅 照 片 是 由 動 漫 與 電 玩 遊 戲 開 始, 之 後 呈 現 的 照 片 包 括 油 漆 畫、 甘 仔 店︵賣

年代的地下小劇場的布景等內容,將觀看者對生活周遭 ○

糖果與玩具的小雜貨店︶ 、浮世繪等大眾文化、和服、漁船的豐收大旗或長型旗的顏色與圖 案、大歌舞伎、寶塚歌劇、一九六

的視覺記憶投影在作品上。位在亞洲邊緣,將上游漂來的物質完全混雜在一起的日本,確實

是一個像雜菜麵一般的文化圈。此外,這些五彩繽紛令人目眩的色與形,與新宿或澀谷鬧區

Ninagawa Mika ─ 64

釋放的過剩華麗也有共通之處,傳達了人性貪婪的漫無邊際與危險性。這不就是歐美人心目 中的日本形象嗎?

蜷川實花


一九七二年生於東京。集攝影家、電影導演及演員於一身。畢業於多 ︶。 Ninagawa Sachio

摩美術大學美術印刷設計系,是近年國際間最受矚目的日本當代藝術 家之一。父親為知名劇場、電影導演蜷川幸雄︵ 艷麗多彩而鮮明的視覺呈現為蜷川實花影像作品的最大特徵,強烈風 格讓她在國際間快速竄紅,確立名家地位,並在日本獲得廣大年輕女

七 年︶與 ○○

八 年 首 度 舉 行 的 巡 迴 個 展﹁蜷 川 實 花 展﹂, 創 下 了 性 的 支 持。 二 ○○ 十八萬人次參觀的驚人紀錄。 她 的 作 品 質 量 兼 具, 曾 執 導︽惡 女 花 魁︾ ︵ さ く ら ん, 二 一二年︶兩部電影,後者更 ○ 創下二十二億日幣的高票房紀錄,屢屢受邀參加各國影展。另也曾為

︽惡女羅曼死︾ ︵ヘルタースケルター,二 許多線上藝人拍攝宣傳照、音樂錄影帶、雜誌特輯等。此外,與海內 外知名時尚品牌及雜誌也有著相當頻繁的合作,難能成功兼顧商業性 ﹁ Shanghai Rose ﹂二 ○ 一三年春天於上海外灘開幕。 café & bar

及藝術性的當代攝影家之一。近年甚至跨足餐飲業,由她親自設計監 督的

主要作品 ,一九九八年 17 9 ’97

───────────────── ,一九九九年 BABY BLUE SKY.

───────────────── ,二 ○○○ 年 Pink Rose Suite

───────────────── ,二 ○○○ 年 Sugar and Spice

───────────────── ,二 ○○ 三年 Acid Bloom 主要獎項 展︵一坪展︶大賞,一九九六年 3.3m²

─────────────────

寫真

寫真新世紀優秀賞,一九九六年 Canon

───────────────── 柯尼卡寫真獎勵賞,一九九八年

─────────────────

───────────────── 木村伊兵衛寫真賞,二 ○○ 一年 展大原美術館獎,二 ○○ 六年 VOCA

官方網站

http://www.ninamika.com


二 八 ─○ 九 ○○

命の 回転数を上 げて撮る

提高生命轉速不斷拍照

│Ohashi Jin

────────── 大橋仁

────────── 一九七二年生於神奈川



我 是 從 大 橋 仁 推 出 第 一 本 攝 影 集︽眼 前 的 未 來︾ ︵一 九 九 九 年, 青 幻 舍︶時, 注 意 到 他 的 存在。

他的攝影作品給我極為強烈的印象。輪椅上的父親、母親、哥哥等家人的照片,做完愛後

全裸的女友、哭泣的女友、兩人旅行路上的照片之後,突然出現一張沾滿鮮血的床,被送往 醫院的父親、在急診室的父親,以及手術房外焦急等待的母親等驚心動魄的照片。

父親在病房裡的照片之後,是水中的鯉魚、怒濤拍岸、乾杯的家人、看電視入神的父親、

父親的笑容、掃墓與全家搭車出遊,最後以拿著望遠鏡遠眺的父親特寫結束。坐輪椅的父親

五年,青幻舍︶也帶有相似的質地。雖然主要是記錄十位孕 ○○

一度自殺,卻奇蹟似地撿回一命,雖然時間軸以康復為目標,但全書的主題,很明顯不是為 了探索事件為何發生。 第二本攝影集︽現在︾ ︵二

婦的分娩過程,以及幼稚園小朋友的生活場景,但是前面幾頁不斷出現遮光窗簾的特寫,在

Ohashi Jin ─ 68

小朋友的照片後也連續出現狐狸走在夜路上的照片。為什麼要收錄這些照片,並沒有一個簡

單的答案。兩本攝影集的編輯方針,都不是做出﹁容易懂﹂的攝影集;這種神秘感在思索大 橋仁的攝影作品時,絕對會湧上心頭。

大橋仁在一九七二年出生於神奈川的相模原,九三年參加佳能﹁寫真新世紀﹂得到佳作後

進 入 攝 影 界。 雖 然 出 道 早, 攝 影 集 卻 只 出 了 兩 本。 雖 然 有 些 攝 影 師 是 靠 不 斷 拍 攝 並 發 表 作

大橋仁


寫 真 新 世 紀 荒 木 經 惟 選 優 秀 賞, 時 年 二 十 歲。 日 後 Canon

一九七二年生於神奈川。日本傑出新銳攝影師之一,一九九二年獲得 第八屆 發行作品︽眼前的未來︾ ︵目のまえのつづき,一九九九年︶及︽我坐在 一 三 年︶, 被 荒 木 經 ○

︶評論為﹁淒絕至極﹂及﹁這才是真正的﹃當代藝 Araki Nobuyoshi

那 裡 縱 橫 一 切︾ ︵ そ こ に す わ ろ う と お も う, 二 惟︵ 術﹄﹂。 他 時 常 以﹁生 命﹂ 、﹁死 亡﹂ 、﹁性﹂等 為 創 作 主 題, 毫 不 避 諱 的 透過相片捕捉自殺、鮮血、性交、群交、分娩等具有高度刺激性的場 景,帶給觀看者前所未有的衝擊性視覺體驗。但在感官備受衝擊的震 驚之餘,其於作品中所保有的冷靜視點,也留給了觀看者深度思考的 空間。

拍 攝 系 列 宣 傳 照。 另 外 也 曾 擔 綱 Björk

︶、 福 山 雅 治 除 了 自 身 攝 影 作 品 外, 大 橋 仁 也 曾 為 平 井 堅︵ Hirai Ken ︶、 齊 藤 和 義︵ Saito Kazuyoshi ︶、 柚 子︵ Yu︵ Fukuyama Masaharu ︶等多數知名歌手 樂團製作唱片裝幀設計、音樂錄影帶及寫真集 zu 、 UNIQLO 、資生堂等知名品牌之電視廣告製作、執導電影︽名 NIKE

等。 更 曾 為 冰 島 國 寶 級 歌 手

二年︶以及︽東京綠洲︾ ︵二 ○ 一二年︶電 ○○ 影攝影。自在遊走於主流與非主流的各領域之間,涉獵極為廣泛。

為世界末日的雜貨店︾ ︵二

主要作品 眼前的未來︵目のまえのつづき︶,一九九九年

───────────────── 現在︵いま︶,二 ○○ 五年

───────────────── 我坐在那裡縱橫一切︵そこにすわろうとおもう︶,二 ○ 一二年 主要獎項 寫真新世紀 荒木經惟選優秀賞,一九九二年 Canon

官方網站

http://www.ohashijin.com


二 八 ─○ 九 ○○

写真と 現代美術の あいだ

在攝影與當代藝術之間

──────────

Takashi Homma

────────── 一九六二年生於東京



年 代 中 期 出 現, ○

。他的攝影作品含有過度飽和的色彩, Takashi Homma

在序章﹁攝影術的神秘、攝影師的神奇﹂中我曾提到,新潮流在一九九 這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攝影師就是

Takashi Ho-

以及對象間的距離感,結合這兩種元素而成的影像,雖然乍看之下相當嬴弱,卻有一種勾魂

﹂巡迴展,是 New Documentary

攝魄的魅力,使我心中直接感覺他是前後世代的一大分水嶺。 二 一 ○一年在金澤與東京兩地先後舉行的﹁

從事攝影十幾年來第一次大型個展。我二月去了金澤展場;四月的東京展場剛開幕之 mma

的攝影功力 很 強, 作 品 鮮 明銳 利。﹁攝 影 功 力 很 強﹂的 Takashi Homma

後,也去看過。我有兩個印象。 第一個印象,是

的 作 品 之 好, 則 是 肯 定 與 後面,未必以肯定詞銜接,故多半會有一些保留的語氣; Homma

保留兼具。不偏向繪畫感,也保留了攝影的寫實性,便是他作品的最大特徵,是我看完作品 後更確定的感覺。

另一點是﹁當代藝術﹂與﹁攝影﹂的不同。金澤展次與東京展次的展品大同小異,但給我的 印象大不相同。這種變化給我相當大的衝擊,乃至於讓我感受到攝影的﹁曖昧性﹂。

特 別 設 想 空 間 定 義 的 不 同 而 布 展, 對 觀 者 鑑 賞 這 Homma

金澤的二十一世紀美術館是專展當代藝術的空間,而東京歌劇城的藝廊則能做各種內容的 展 出, 是 一 種 多 目 的 藝 文 空 間。

些照片的角度與方法,都產生了超乎想像的影響,並直接審視了當代藝術與攝影間最基本的

Takashi Homma ─ 72


一九六二年生於東京。攝影家。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寫真學科, 年代攝影風潮的攝影家之一,於國際間也有相當高的知 帶動日本九 ○ 名度。作品多以﹁人類與都市、自然等環境的關係﹂、﹁攝影的真實與虛 偽﹂、﹁攝影的藝術性、社會性作用﹂等為出發點。大學期間同時就讀位 ,同校出身有建築家安藤 Setsu Mode Seminar

︶等人。 Oyamada Keigo

︶、 漫 畫 家 安 野 夢 洋 子︵ Anno Moyoko ︶、 音 樂 家 Ando Tadao

於新宿的知名美術學校 忠 雄︵ 小山田圭吾︵ 和 篠 山 紀 信︵ Shinoyama Kishin ︶相 同, 一 九 八 五 Takashi Homma ︾雜誌。 CUTiE

,是繼篠山紀信後第二位在 LIGHT PUBLICITY

︾為事業重心,經常來往於倫敦及東京之間。 i-D

前 往 倫 敦, 此 後 以 LIGHT PUBLICITY

學學生。一九八九年以攝影師身分參與於該年創刊的︽

年進入廣告製作公司

英國時尚文化雜誌︽

一九九一年離開任職六年的

○○ 四年在以中平卓馬為主題之電影︽絕佳的風景︾ ︵きわめてよいふうけ

一九九三年返日定居,此後以日本為主要據點進行各式活動。二

年就任東京造型大學客座教授。二 ○ 一一年 い︶中擔任攝影。二 一 ○ ○ ﹂。 舉辦首次美術館巡迴展﹁ Takashi Homma: New Documentary

主要作品 ,一九九八年 TOKYO SUBURBIA

───────────────── ,二 ○○ 一年 NEW TOKYO STANDARD

───────────────── ,二 ○○ 六年 Tokyo and my Daughter

───────────────── ,二 ○○ 七年 NEW WAVES

───────────────── ,二 ○ 一一年 Takashi Homma: New Documentary 主要獎項 木村伊兵衛寫真賞,一九九八年


Epilogue

──────────────────

﹁日本寫真﹂芻論

中已經提過,我將直接面對兼具意識與無意識的渾沌眾生相的攝影,稱為﹁日 Prologue

︽日本写真︾について考える

本 寫 真﹂ , 並 試 圖 在 現 在 仍 活 躍 的 攝 影 師 中 找 出 這 樣 的 人 物。 然 而, 這 種﹁日 本 寫 真﹂的 概

念,並不是一開始就根植我心。我曾經考慮過書寫戰後世代的攝影活動,但是透過追蹤下一 世代的工作現場發酵,到了彙整本書文章時,有了更具體的作品輪廓。

從︽眼的獵人︾收錄的十四位攝影師中選出四位,並重新閱讀自己的文章時,發現這四位

的 共 通 點, 就 在 於 不 設 定 主 題。 例 如 屬 於 前 一 世 代 的 東 松 照 明, 以 堅 強 的 意 志 推 出 攝 影 作

品,是牽引日本戰後攝影的火車頭;相對於東松的創作理念,接踵而來的森山大道與中平卓

馬則毫無這樣的問題意識。他們不是不從被攝體追求主題,而是將攝影當成一種主題看待。

森山大道的照片強調黑影與高反差,雖然初見時看來大同小異,但是照片的內容其實包羅

萬象。中平卓馬這幾年又積極地拓展了他的活動範圍,而他的照片也一樣不設主題︵在接下

Epilogue 1 ─ 74

1



鼻,但是對我來說卻是充滿趣味、且活力洋溢。

﹁我為什麼活著? 是因為我想找到活著的理由。但就算我對找到這個理由感到興趣,仍然 在意用那種方法一挖再挖,卻找不到金礦呢。﹂

﹁我為什麼活著﹂這種辯解既具有人生論的妙趣,也不像是篠山會說的話,所以不能照字

面解釋吧? 但是他在這段話裡想說的,不也就是想要透過攝影,去實際感受一種超越意義 層面的生存動力嗎?

︾後, • OLALA OLELE

具有主題的照片於他而言,不會帶來生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當然也有因這種照片感 到興奮的攝影師。然而篠山自知不是這種類型,當他遠赴巴西拍攝︽ 信念更加堅定。

藤代冥砂表示 :﹁表現呀,我不覺得表現就是主題哩。﹂照片並非對某種魅力的標榜,對

他來說,更是一種選擇:選擇今天要吃什麼,選擇生存的方式,選擇事物的觀察點,選擇拿

︾ ︵一九九七年, Little More ︶接受專訪時的發 Life Goes On

著相機時觀看、捕捉瞬間的機會,選擇以如是的步調讓生命不再沉重。這樣的看法不也很接 近篠山嗎? 高橋恭司為了自己的攝影集︽ 言,也值得注目。

﹁我不是為了想傳達什麼而拍照。觀念之類在我心目中是排不上名次的。攝影對我來說是

Epilogue 1 ─ 76


來的

Epilogue 會詳細說明︶。而到了荒木經惟與篠山紀信時,他們照片的多樣性已經不可

﹂展的策展人看到荒木的﹁私寫真﹂展,對於荒木的不分類直接展出大表驚 AKT-TOKYO

這 句 話 之 後 的 發 言 更 流 露 出 攝 影 者 的 純 粹 性。 以 現 在 眼 光 看 來, 大 多 數 人 可 能 會 嗤 之 以

更必須問他,攝影對他來說到底是什麼?

的話,攝影只能成為工具。﹂如今仔細一想,其實是很驚人的發言。如果攝影不是工具,就

滿,後來還大大改變自己的拍攝路線。當時他曾說過一句話 :﹁如果想靠攝影訴說什麼故事

篠山紀信在初期便以拍攝具強烈表現性的﹁死亡峽谷﹂等系列享譽國際,但他並不因此自

間洪流裡,是他從一開始就表明的想法。

一段話 :﹁我感受到日常生活單純流動順序裡的某種東西。﹂自己全身浸淫在不斷流逝的時

奏或流轉,並且以觀看者自己的精神實際感受。請參閱荒木在處女作︽感傷之旅︾序文中的

互衝的三要素﹁生命、機器、外在﹂中,最重視﹁生命﹂元素的照片。透過照片找到生命的節

﹁私寫真﹂的定義無法輕易下定論,但是依我的看法, ﹁私寫真﹂簡言之,應該就是在攝影

臼,而常常將拍出的照片,在混雜的狀態以﹁私寫真﹂命名並整批展出,才會震撼到策展人。

訝,便是感受到荒木的攝影作品,已經飛離意義的領域。荒木不再拘泥於拍照主題分類的窠

相機而不需要特別的理由,是這四位攝影師共通的意志。

勝數:演員、藝人、裸體、飲食、花卉、都市、建築等照片,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拿著

2

77 ─ 《日本写真》について考える

「日本寫真」芻論


Epilogue

──────────────────

中平卓馬對攝影人生的覺悟 中平卓馬の写真家覚悟

我,確實有寫文章的必要,但是首先,我還是要固執地強調,我是一

個攝影師。這一點,我絕不可能放棄。因此,我堅持我的思考:成為

攝影師的原點,就是我生命的原點。為了這一點,我更應該將攝影作

︿寫真原點 一九八一﹀,︽寫真裝置︾,一九八二年三月 ─

品拍得盡善盡美,不是嗎?

從為了︽眼的獵人︾專訪見面以來,我便一直關注著中平卓馬。我有一種預感,應該有可 能透過對他的思考,探究出﹁日本寫真﹂的最高境界。

推出了一本名為︽ hysteric six ︾的中 Hysteric Glamour

訪 問 當 時, 中 平 只 跟 失 憶 以 前 的 老 朋 友 往 來, 所 以 年 輕 一 代 根 本 不 可 能 認 識 他 ; 到 了 二 二年,讓森山大道重振雄風的 ○○

平卓馬攝影集,隔年在橫濱美術館又舉辦了大規模的攝影展 ,讓這十年以來中平作品的曝 光率大增。

Epilogue 1 ─ 78

2

176



中平曾經表示 :﹁透過攝影行為不斷超越自我意識的,就是攝影。﹂但是實現時不可或缺

的自覺性,將會變成化身攝影裝置時的阻礙。更因為自覺性與表現意識是一丘之貉,要自我

警惕拒絕表現意識,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中平卻能克服這種矛盾,使我對他的意志力由 衷佩服。

他 的 構 圖 配 置 更 加 銳 利, 技 術 性 也 讓 我 感 受 出 突 飛 猛 進。 雖 然︽ 挑 釁︾的 休 刊 號 以︽ 先

把 正 確 的 世 界 丟 棄 吧︾為 主 題, 但 是 當 他 捨 棄 舊 的﹁ 正 確﹂之 後, 又 馬 上 掌 握 住 新 的﹁ 正

確﹂。現階段中平拍攝的照片,已經形成一眼就可辨識的特質,更因為超越了表現意識,更 顯威力。

年代之後,更常用﹁植物圖鑑﹂這個名詞。他首次使用這個 ○

在他拿起相機之前,還不能確定自己應該成為攝影師,還是詩人。由此可知,他在語言上 具有獨特的質感;進入一九七

名詞,是在七一年的︽朝日新聞週刊︾ ,以﹁植物圖鑑﹂為題,刊登六幅彩色攝影作品。他在

文章中表示,自己雖然對於植物的茂盛姿態感到恐懼,但是自我投射會被拒絕於植物的真實

性之外,為了克服這種恐懼,就更應該把植物用植物圖鑑的手法拍攝,並以﹁如果我們假定

Epilogue 2 ─ 80


在二

一一年前半,更在東京都內的 ○

藝廊與

兩處同時舉行個展 ,並同 ShugoArts

︾ ︵ Akio Nagasawa Publishing ︶,以及透過重現過去在 Documentary

177

︾ ,從他最近的成果看起。 Documentary

178

的意義,焦慮感也會悄悄來襲。

的風格,可說困難重重。為什麼呢? 因為在成為﹁攝影裝置﹂的過程中, ﹁我﹂便會失去﹁我﹂

看者大吃一驚。以這種方式拍完大概一本攝影集,可能還說得過去;但是下一本也延續這樣

雖然不需要複雜技術的攝影,但是中平以意志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攝影裝置,讓觀

感,但是這種情感又被近乎震懾人心的清晰感壓制住。

確的對焦,每一次快門都充滿了堅定的自信。雖然花、貓與街友等被攝體容易刺激觀者的情

即 使 多 半 是 不 斷 重 複 拍 攝 的 主 體, 其 中 企 鵝 與 山 羊 倒 是 第 一 次 出 現。 每 張 照 片 都 經 過 精

龜、企鵝、鯉魚、山羊、其他生物

鋪的招牌、路標、路邊睡覺的人、草編屋頂、農人的背影、岩石、 狛犬 、水岸、火堆、烏

書 中 完 全 是 我 們 生 活 周 遭 常 見 的 事 物, 所 有 照 片 都 為 直 拍。 路 邊 的 野 草 或 花 朵、 貓、 店

讓我們翻開︽

找,都找不到這樣勤於持續拍照的攝影師吧? 為什麼中平會貫徹到這種境界?

雜誌上發表過作品的型態編成的︽都市 風景 圖鑑︾ ︵月曜社 ︶;這些展出與新書發表的企 畫,使中平的全貌更加清楚。我看到了這些作品,不由得陷入了深思。不論在世界上如何尋

時發表新作攝影集︽

B L D

81 ─ 中平卓馬の写真家覚悟

中平卓馬對攝影人生的覺悟


SOURCE: 彼らが写真を手にした切実さを:︽日本写真︾の 年

年 大竹昭子

香港發行:城邦︵香港︶出版集團

日本寫真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二三五號三樓

發行人:凃玉雲 ──────────────── 出版:臉譜出版

發行: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一四一號二樓

○ 一九九 ○○─

○○

七七一八 ○○─ 七七一九 ○○─

一二: ○─

二 ─ 二五 讀者服務專線: ○ 二 二五 ○ ─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九:三 ○ 一七:三 一三:三 ○─ 二十四小時傳真服務: ○ 二 ─ 二五

二 ─ 二五 ○○─ 一九九一 ○ 讀者服務信箱: service@readingclub.com.tw ──────────────── 劃撥帳號:一九八六三八一三 書虫股份有限公司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城邦網址: www.cite.com.tw 臉譜推理星空網址: www.faces.com.tw

hkcite@biznetvigator.com

Cite (M) Sdn. Bhd. (458372 U) 11, Jalan 30D/146, Desa Tasik, Sungai Besi, 57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五六|三八三三 ○ 五六|二八三三 ○

citekl@cite.com.tw

三|九 ○ 三|九 ○

元 ○○

──────────────── 本書如有缺頁、破損、倒裝,請寄回更換。

定價:新台幣四

國際標準書號:九七八|九八六|二三五|三四二|四

Printed in Taiwan

初版一刷:二 ○ 一四年四月一日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

服務信箱:

傳真:六

電話:六

──────────────── 馬新發行:城邦︵馬新︶出版集團

服務信箱:

電話:八五二|二五 八 ○|六二三一 傳真:八五二|二五七八|九三三七

譯者:黃大旺

50

選書、設計:王志弘工作室

50

8


本 書 的﹁森 山 大 道﹂ 、﹁中 平 卓 馬﹂ 、﹁荒 木 經 惟﹂ 、﹁篠 山 紀 信﹂初 出 於

里 枝﹂ 、﹁蜷 川 實 花﹂、﹁大 橋 仁﹂連 載 於︽真 夜 中︾第 一 至 五 期︵

Little

︽眼 的 獵 人 : 戰 後 攝 影 師 留 下 的 軌 跡︾ ︵一 九 九 四 年, 新 潮 社、 二 ○○ 四年,筑摩文庫︶並予增補修訂。 ﹁佐內正史﹂、﹁藤代冥砂﹂、﹁長島有 ,二 ○○ 八 ∼○ 九︶並予增補修訂。︿攝影術的神秘,攝影師的神 More ﹂、︿﹁日 本 寫 真﹂芻 論﹀與 奇﹀、︿新 潮 流 的 出 現﹀、﹁ Takashi Homma

︿中平卓馬對攝影人生的覺悟﹀為新發表。

王志弘

平面設計師。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復興商工廣告設計 │ 年成立個人工作室,並先後於二 ○○ 八年、 科︵補校︶畢業,二 ○○○

選書、設計

一 二 年 與 出 版 社 合 作, 自 創﹁ INSIGHT ﹂、﹁ SOURCE ﹂書 系, 二 ○ 以設計、藝術為主題,引介如佐藤可士和、荒木經惟、原研哉、佐藤

HKDA

卓、 草 間 彌 生、 橫 尾 忠 則、 中 平 卓 馬、 細 江 英 公 與 奧 托• 艾 舍 等 人 之

著 作。 設 計 作 品 曾 六 度 獲 台 北 國 際 書 展 金 蝶 獎 之 金 獎、 香 港

https://www.facebook.com/wangzhihongstudio

葛西薰評審獎與銀獎,並多次入選東京 Design Awards

T D C

型。 同 時 在 日 本 各 地 展 開﹁說 故 事 的 人 在 此﹂朗 讀 座 談 會。 著 書 包 括

作者 │ Otake Akiko │ 一九五 ○ 年生於東京。七九年至八一年旅居紐 約,並展開文筆活動,涉足非文學、隨筆、小說、攝影評論等各種類

佐藤卓 │

著 ─

著 ─

編 ─ 著 ─

著︵二 ─

一四年十月︶ ○

可士和式 │ 天野祐吉、佐藤可士和 ─ 著 │ 決鬥寫真論 │ 篠山紀信、中平卓馬 ─ 著 │ 南 │谷繪理子 研究 │ COMME des GARÇONS

青春軍艦島 │ 大橋弘 │ 日本寫真 年 │ 大竹昭子 ─ 著 │

亦安畫廊台北負責人 黃亞紀 小姐

藝文評論家 張世倫 先生

Special Thanks

────────────────

我思我想:我的寫真觀 │ 細江英公 ─ 著︵二 ○ 一四年十月︶ │ 球體寫真二元論:我的寫真哲學 │ 細江英公 ─ 著︵二 ○ 一四年十月︶ │

細江英公 │

濃 德瑞克• 賈曼 ─ 著︵二 ○ 一四年七月︶ │度 │ 細江英公︵ Eikoh Hosoe ︶自傳三部曲 無邊界:我的寫真史 │

著 ─

────────────────

Source Series

鯨魚在噴水。 │

八︾、︽隨 時 歡 迎 觀 摩︾ 、︽鼠 京 ○○

! !

50

東京︾、︽圖鑑少年︾等。 ────────────────

黃大旺

譯者 │ 高雄路竹人,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市。上進補習班、建如補習 班、國家補習班、淡江大學動漫與電影社結業。日文系在學期間開始 一 ○ 年返台 從事日中翻譯工作,曾旅居日本進修及工作五年餘。二 ○ 後開始從事日中同步口譯及地陪工作。同時也以﹁先天性表演者﹂的身 : 關 鍵 單 字 這 樣 用 就 對 了︾ 、︽商 務 英 語 不

分,於獨立音樂、當代藝術、劇場、電影等各種領域間疾走。譯著包 括︽商 務 英 語 不

關鍵單字這樣用就對了︾及漫畫版︽鬼水怪談︾等。 70+

3

7

8

9

12 11 10

︽眼 的 獵 人︾ 、︽這 張 照 片 真 厲 害 二

4 N G

1 9 7 2

大竹昭子

就是喜歡! 草間彌生。 │ Pen 編輯部 │ 海海人生 橫尾忠則自傳 │ 橫尾忠則 │

1

5

2

6

N G


KARERA GA SHASHIN WO TENISHITA SETSUJITSUSA WO By OTAKE, Akiko Copyright Š 2011 OTAKE, Akiko All rights reserved.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Heibonsha Limited, Publishers, Tokyo in 2011 Chinese (in complex character only) 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with Heibonsha Limited, Publishers, Japan through Japan Foreign-Rights Centre and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